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蕾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肠
  • 4篇胃肠道
  • 4篇胃肠道间质瘤
  • 4篇间质
  • 4篇间质瘤
  • 4篇肠道
  • 4篇肠道间质瘤
  • 3篇突变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2篇突变体
  • 2篇肿瘤
  • 2篇恶性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构象
  • 1篇单链构象多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印迹
  • 1篇多态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余杭区第一人...

作者

  • 5篇马大烈
  • 5篇杨蕾
  • 5篇白辰光
  • 2篇刘晓红
  • 1篇侯晓炜
  • 1篇侯晓玮
  • 1篇柯儒斌
  • 1篇王彦丽
  • 1篇赵向荣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突变体对格列卫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突变体KIT Ins IPYD579和PDGFRA L839P对格列卫治疗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胃肠道间质瘤相关基因突变体KIT De1559-560、KIT Ins IPYD579、PDGFRA D842V及PDGFRA L839P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系(CHO),表达24h后与格列卫共孵育90min,用Western-blot法检测的相关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状态。另外,用MTT法检测各组稳转PDGFRA基因突变体的CHO细胞与不同浓度格列卫共孵育72h后的增殖变化。结果:当格列卫浓度为0.1μM时,转染KIT De1559-560重组质粒的CHO细胞磷酸化KIT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当格列卫浓度为1μM时,转染KIT Ins IPYD579和PDGFRA L839P重组质粒的CHO细胞的相应蛋白磷酸化形式不能检出。而转染PDGFRA D842V重组质粒的CHO细胞直至格列卫浓度提高至5μM时,其磷酸化PDGFRA蛋白表达水平仍无明显降低。MTT法显示:当格列卫浓度提高至1μM时,转染PDGFRA L839P重组质粒的CHO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降低,而转染PDGFRA D842V重组质粒的CHO细胞增殖百分比直至格列卫浓度为5μM时仍无明显变化。结论:格列卫在短时间内可使PDGFRA L839P或KIT Ins IPYD579突变体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长期作用时对表达PDGFRA L839P突变体的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杨蕾白辰光侯晓炜马大烈刘晓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格列卫药物敏感性
胃肠道间质瘤相关PDGFRA基因突变体功能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一个新的PDGFRA基因突变位点L839P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恶性转化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GFRA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计数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并观察稳转突变型重组质粒CHO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将PDGFRA突变型与kit野牛型莆组质粒共同瞬时转染CHO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t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状态。结果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细胞中均有PDGFRA蛋白表达。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较阴性对照组和李白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28.4%、24.5%、43.8%和40.9%,凋亡率分别为1.8%、1.9%、1.5%和1.6%。接种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稳转细胞的裸鼠,3周后均见肿瘤生长。PDGFRA突变型质粒与kit野生型质粒共转染CHO细胞后,磷酸化kit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DGFRA基因L839P点突变为功能获得性突变,对正常细胞有较强的恶性转化作用,并可激活kit蛋白,导致肿瘤发生。
杨蕾白辰光侯晓玮刘晓红马大烈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基因突变恶性转化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链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CP),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ST 52例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IST 52例中PDGFRα基因突变5例(9.6%),多见于梭形细胞型的胃源性GIST,C-kit基因突变28例(53.8%),多发生于小肠,并且这两种基因突变互相独立;PDGFRα蛋白表达率100%,C-kit蛋白的表达率为94.2%,突变的5例GIST PDGFRα强于C-kit突变的GIST,正常胃肠道组织和神经鞘瘤:突变与C-kit蛋白表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5332),而突变与PDGFRα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001).结论:GIST中PDGFRα和C-kit突变在部分GIST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变位点与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多GIST中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突变关系密切.
王彦丽赵向荣白辰光杨蕾马大烈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KIT蛋白印迹单链构象多态性
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突变亚型的生物学及临床特点被引量:2
2008年
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GISTs)都存在编码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的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但仍有部分GIST中未检测出KIT的激活突变,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突变的发现代表了GIST中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生物学和表型特征的一类亚型。PDGFR-α基因突变是导致GIST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突变类型多样,与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应用伊马替尼对包含该突变体的肿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多数患者表现为药物抵抗。
杨蕾白辰光马大烈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
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道2个胃MFH病例,描述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34及71岁.肿物体积大,均位于胃体后壁.切面灰白色,编织状,质韧,肿物位于黏膜下,累及胃壁全层,黏膜面形成溃疡.镜下示:梭形纤维母细胞样肿瘤细胞呈交织状及束状排列,胞质红染,核卵圆形,大而异型,并见较多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其间见组织细胞样瘤细胞散在分布,可见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散在分布.免疫表型:Vimentin弥漫阳性,A1-ACT、CD68及Lysozyme部分细胞阳性.结论:胃MFH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病理特征和软组织MFH相同,鉴别诊断有赖于免疫组化标记.
白辰光柯儒斌杨蕾马大烈
关键词:胃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