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竹森

作品数:247 被引量:2,676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3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4篇矿床
  • 93篇成矿
  • 54篇金矿
  • 50篇地球化
  • 50篇地球化学
  • 46篇同位素
  • 39篇地质
  • 38篇流体
  • 38篇金矿床
  • 26篇锌矿
  • 25篇锆石
  • 24篇铅锌矿
  • 24篇斑岩
  • 22篇铅锌矿床
  • 22篇锌矿床
  • 22篇矿集区
  • 20篇多金属
  • 20篇金属矿
  • 19篇铜矿
  • 19篇冈底斯

机构

  • 2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61篇中国地质大学...
  • 43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5篇石家庄经济学...
  • 18篇安徽省地质矿...
  • 16篇青海省地质调...
  • 15篇北京科技大学
  • 15篇东华理工大学
  • 11篇昆明理工大学
  • 9篇国土资源部
  • 7篇北京矿产地质...
  • 6篇江西省地质调...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国家地质实验...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警黄金地质...
  • 3篇石油天然气总...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作者

  • 247篇杨竹森
  • 92篇侯增谦
  • 79篇田世洪
  • 55篇刘英超
  • 38篇徐文艺
  • 37篇蒙义峰
  • 37篇李红阳
  • 35篇高振敏
  • 32篇曾普胜
  • 29篇罗泰义
  • 27篇赵晓燕
  • 26篇宋玉财
  • 21篇于玉帅
  • 21篇饶文波
  • 20篇孟祥金
  • 19篇李振清
  • 17篇张洪瑞
  • 16篇杨志明
  • 14篇谢玉玲
  • 14篇郑远川

传媒

  • 63篇矿床地质
  • 27篇地质学报
  • 23篇岩石矿物学杂...
  • 20篇岩石学报
  • 10篇矿物学报
  • 10篇矿物岩石地球...
  • 8篇地质与勘探
  • 7篇地球学报
  • 6篇地球科学
  • 5篇现代地质
  • 5篇中国地质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科学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第七届全国矿...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21篇2015
  • 12篇2014
  • 15篇2013
  • 15篇2012
  • 15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20篇2004
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被引量:155
2008年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显著区别于世界已知的各类以沉积岩容矿的贱金属矿床。研究表明,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而产生一系列逆冲断裂系,将前陆盆地侧缘的中生代地层切割成叠置的构造岩片,并推覆叠置于盆地沉积地层之上,形成单冲式或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并控制了Pb-Zn-Ag-Cu矿床的形成与发育。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控矿式样和矿化特征,可以识别出4种矿床式:①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构造穹隆+岩性圈闭”内的金顶式Zn-Pb矿床;②受控于前锋带冲起构造的河西-三山式Pb-Zn-Ag-Cu矿床;③产于主逆冲断裂带派生-的次级断层或平移断层内的富隆厂式Ag-Cu或Cu矿床;④产于主逆冲断裂上盘灰岩层间破碎带内的东莫扎抓式Pb—Zn矿床。这些矿床的矿体多受不同级次的断裂控制,多孔砂岩、白云岩化灰岩及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矿化部位。多数矿体显示开放空间充填成矿特点,少数显示层控性,属后生成矿。金属矿物组合主要为低Fe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组合及低温Cu硫化物(黝铜矿系列为主)+Ag硫化物(辉银矿、黝银矿、汞银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脉石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白云石±天青石,局部见沥青。成矿流体以盐水体系为主,盐度w(NaCleq)变化于1%~28.0%之间,成矿温度较低,通常在80~190℃,显示盆地卤水±大气降水的特点。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对矿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其深部拆离滑脱带可能是流体流长距离侧向迁移的优选通道,主逆冲断裂
侯增谦宋玉财李政王召林杨志明杨竹森刘英超田世洪何龙清陈开旭王富春赵呈祥薛万文鲁海峰
关键词:地质学成矿特征碰撞造山带青藏高原
安徽铜陵矿集区南部新生代岩浆活动--来自科学深钻TK01的证据
2017年
本文主要是对铜陵矿集区南部丁桥科学深钻中的碱性辉长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年龄为63.54±0.53 Ma,表明碱性辉长岩是新生代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全岩主、微量研究结果表明TK01中的碱性辉长岩富钾(K_2O平均为1.75%)、富碱(K_2O+Na_2O平均为3.90%)、富钛(TiO_2平均为1.58%),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属于过铝质岩石。SiO_2-K_2O图解中,样品点落在含钾较高的钾玄岩和钙碱性区域中,岩浆演化过程中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碱性辉长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4.7^-11.5。推测TK01中的碱性辉长岩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稍有陆壳物质的混染,岩浆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的构造背景。
李骏杨竹森徐文艺杨丹
关键词:科学深钻U-PB定年新生代铜陵矿集区
川西冕宁-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元素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模型被引量:62
2008年
川西冕宁-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元素成矿带长约270km,宽15km,包括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木落寨中型和里庄小型REE矿床以及一系列矿点和矿化点。该矿带在空间上位于攀西二叠纪古裂谷中,但岩体和矿体均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年龄为40~10Ma。REE成矿作用与喜马拉雅期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有关,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带东部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碳酸岩-碱性杂岩体主要侵位于元古代结晶基底和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盖层内。矿区蚀变以霓长岩化为特征,在杂岩体和矿体中形成规模不等的霓长岩蚀变晕。REE成矿作用主要有3种样式,即大陆槽式、牦牛坪式和里庄式。大陆槽式以爆破角砾岩筒矿化为特征,牦牛坪式以典型的脉状矿化系统为标志,里庄式则以浸染状矿化为特色。主要矿石类型有伟晶岩型、碳酸岩型、角砾状和网脉状,矿物组合主要为重晶石+萤石+霓辉石+方解石+氟碳铈矿。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碳酸岩一正长岩不混溶岩浆系统,但在流体演化的晚期阶段有外部流体的加入。根据综合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REE成矿作用模式。该模式强调,成矿热液流体系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从不混溶碳酸岩-正长岩岩浆系统分离出高温、含硫酸盐富REE的NaCl-KCl卤水,到流体沸腾导致REE-氟碳酸盐和硫酸盐有效沉淀,最后与雨水混合导致少量硫化物沉积。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三层楼”式的REE成矿系统:在深部层位,形成细脉-浸染状矿体(如里庄式矿床);在中部层位,形成脉状矿体(如牦牛坪式矿床);在上部层位,形成角砾岩筒矿体(如大陆槽式矿床)。成矿系统发生于喜马拉雅期大陆碰撞带从压扭向张扭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及其派生的拉分构
侯增谦田世洪谢玉玲袁忠信杨竹森尹淑苹费红彩邹天人李小渝杨志明
关键词:地质学碰撞造山成矿模型
川西冕宁-德昌REE成矿带成矿年代学研究:热液系统维系时限和构造控矿模型约束被引量:28
2008年
川西冕宁-德昌REE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REE成矿带之一,包括牦牛坪超大型REE矿床、大陆槽大型REE矿床、木落寨中型REE矿床和里庄小型REE矿床以及一系列矿点和矿化点。REE成矿作用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有关,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带的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岩体主要侵位于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石和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盖层中。40Ar/39Ar快中子活化分析表明,大陆槽白云母、里庄黑云母和木落寨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2Ma、30·6Ma和35·5Ma,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龄资料,牦牛坪矿床岩浆-热液活动时限约12Ma,大陆槽矿床约5Ma,而里庄矿床则为2Ma,热液活动持续时间与矿床的REE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冕宁-德昌REE矿带从北到南,成岩成矿年龄逐渐变新,时间跨度长达27Ma;碳酸岩-正长岩岩浆初始活动时间与雅砻江左旋走滑断裂开始活动时间相一致,成岩成矿年龄的系统变化,有可能是由于雅砻江左旋走滑断裂右侧板片在相对固定的幔源岩浆"热点"上从南至北滑移造成的(相对于左侧板片)。
田世洪侯增谦杨竹森陈文杨志明袁忠信谢玉玲费红彩尹淑苹刘英超李政李小渝
关键词:地质学成矿年龄
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
依据前人的地震层析资料,重新编制了扬子板块西部的壳幔三维速度结构图,提出它反映峨眉地幔柱残迹的新认识.指出峨眉地幔柱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耦合/复合关系是造成该区超大型矿床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李红阳卢记仁侯增谦杨竹森高振敏高永丰王立峰
关键词:地幔柱超大型矿床
文献传递
西藏首例云英岩型钨矿——甲岗雪山W-Mo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甲岗雪山W-Mo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境内,地处冈底斯北部,成矿时代为中新世。矿床与矿区内的二长花岗岩体时空关系紧密,矿区内的围岩蚀变普遍见云英岩化,并且云英岩化强烈的地方多伴随强烈的钨钼矿化;矿体的类型以云英岩型为主,还有少量石英脉型,矿石又多呈细脉状或浸染状赋存于云英岩或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体内部,证实了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云英岩型。依据野外见到的矿物共生组合、脉体穿切关系等,可将成矿期划分为硅酸盐-氧化物阶段和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甲岗雪山W-Mo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流体,从主成矿期的硅酸盐-氧化物阶段演化到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下降明显,盐度也有所下降。
徐培言郑远川付强杨竹森沈阳马睿王梓轩吴昌
关键词:钨矿床
铜官山铜矿床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的扫描电镜研究
<正> 铜官山铜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在其主要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的石榴子石和透辉石中含有大量原生包裹体和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主要为单相水溶液包裹体,有时含小气泡。原生包裹体种类复杂,大小不一,以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
谢玉玲徐九华侯增谦杨竹森蒙义峰曾普胜邱士东王葆华
文献传递
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二元结构特征被引量:4
2006年
铜陵矿集区含金铜-硫-铁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化学二元结构性。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双层结构相对应,从下部浸染状-脉状矿化岩石到上部层状矿石,CaO、MgO、Fe2O3、FeO、Cu、Au、As等含量和1δ8O、1δ3C、3δ0S i、Pb同位素逐渐增高,流体包裹体温度307.1°C→159.8°C和3δ4S值逐渐降低。地质地球化学的二元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找矿与勘探的重要标志。
李红阳李英杰杨秋荣侯增谦杨竹森蒙义峰
关键词:块状硫化物矿床找矿标志铜陵矿集区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被引量:3
2001年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杨竹森高振敏李胜荣罗泰义李红阳饶文波
关键词:红色粘土型金矿床成因矿物学矿物标型特征红土化作用
江西九瑞地区东雷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对位于江西九瑞地区的东雷湾矽卡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类,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于210~350℃和1%~9%,总体属于高中温、中低盐度流体体系。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其次有N2、CO、O2,有少量CH4、C2H2;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K+、Na+为主,含少量Mg2+,阴离子以Cl-、SO2-4为主,含少量NO-3、NO-2,流体属于CO2-H2O-Na Cl-Ca Cl2(KCl)体系,计算所得离子浓度为3.1%~34.5%。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δ18OH2O值为0.93‰~5.20‰,δDV-SMOW值为-81‰^-6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有极少量大气降水混入。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2.2‰~3.4‰,结合铅、铼同位素特征表明,东雷湾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同时有一定量的壳源物质混入。东雷湾矿床为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褶皱和断裂为成矿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岩浆侵位发育矽卡岩型岩浆流体系统,并伴随有Cu(Mo、Au等)矿化,最终形成矿床。
贾丽琼徐文艺杨丹莫宣学杨竹森陈伟十王梁
关键词:矽卡岩型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