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琦

作品数:174 被引量:1,53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8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降解
  • 28篇污染
  • 25篇污水
  • 21篇动力学
  • 19篇生物降解
  • 16篇共代谢
  • 15篇污泥
  • 13篇废水
  • 12篇厌氧
  • 12篇好氧
  • 10篇乙烯
  • 10篇影响因素
  • 10篇三氯乙烯
  • 10篇水处理
  • 9篇生活污水
  • 9篇四氯乙烯
  • 8篇等温线
  • 8篇吸附等温线
  • 8篇纳米
  • 8篇共代谢基质

机构

  • 162篇中国地质大学...
  • 3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1篇清华大学
  • 2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北京城市排水...
  • 4篇北华航天工业...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柏林工业大学
  • 2篇襄樊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皖西学院
  • 2篇北京市地质调...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74篇杨琦
  • 55篇尚海涛
  • 30篇王业耀
  • 18篇陈海
  • 16篇李博
  • 14篇孟凡生
  • 12篇钱易
  • 12篇席宏波
  • 12篇郝春博
  • 10篇李惠娣
  • 9篇李亚龙
  • 8篇甘一萍
  • 8篇王诗宗
  • 8篇李群
  • 7篇张铃松
  • 7篇文湘华
  • 6篇王文静
  • 5篇吕怡兵
  • 5篇李智灵
  • 5篇施汉昌

传媒

  • 17篇环境工程学报
  • 15篇环境科学与技...
  • 14篇环境科学
  • 11篇中国环境监测
  • 9篇环境科学研究
  • 8篇油气田地面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给水排水
  • 6篇环境污染治理...
  • 5篇净水技术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中国沼气
  • 4篇环境工程
  • 4篇现代地质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膜科学与技术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17篇2016
  • 18篇2015
  • 15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iO-66对废水中二氯苯氧乙酸的吸附特性被引量:7
2016年
以Ui O-66型金属有机框架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p H值和温度对自制金属有机框架Ui O-66吸附2,4-D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i O-66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初始溶液最佳p H值为4.0;Ui O-66上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实验最佳温度应控制在30℃.Ui O-66对2,4-D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模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吸附速率控制步骤;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ΔG<0、ΔH>0、ΔS>0,由此判断吸附是自发、吸热、熵增加的化学过程.本实验表明,Ui O-66在去除农业废水中2,4-D领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任天昊杨智临郭琳陈海杨琦
关键词:2,4-D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A^2/O+硫磺填料柱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以某城市污水厂进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2/O+硫磺填料反应柱组合工艺,考察其对COD、总氮、总磷以及溶解性磷处理效果的改善。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后,连续运行55 d,并对工艺的出水进行常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单个A2/O工艺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COD去除效果变化不大。A2/O系统对COD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COD平均去除率能达到94%;TN和TP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出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57.4%。经硫磺填料反应柱的脱氮除磷作用,系统出水TN去除率提高到84%,TP去除率提高到69.8%,COD去除率变化不大,升高到95.3%。
林静慕志波杨琦尚海涛王国庆
关键词:脱氮除磷A2/O
四氯化锡催化合成丙酸异戊酯的研究
2004年
以四氯化锡为催化剂,正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丙酸异戊酯. 最佳合成条件:以0.2mol正丙酸为基准,醇酸摩尔比1.3:1,催化剂用量2.0g,反应时间为1.0h,最后酯化率为92.3%. 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易得、后处理工艺简单、不需要加带水剂、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以及能重复使用等优点.
胡伟武杨琦
关键词:四氯化锡丙酸异戊酯催化
纳米铁对微生物吸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实验探讨了纳米铁与微生物的吸附规律,主要研究了纳米铁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热力学,并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细菌在纳米铁表面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过程,同时受反应时间、细菌浓度、温度、pH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与无机物在相同条件下与相同量的纳米铁进行吸附反应,微生物达到平衡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微生物的带电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生物与纳米铁的吸附,革兰氏阴性菌反应平衡时间小于革兰氏阳性菌;微生物与纳米铁的吸附过程符合Fraundlich吸附模型,属于单层吸附;20℃时微生物的活性没有30℃和40℃时的活性高,但这三个温度对微生物的性质并没有明显影响。
李博杨琦尚海涛王斑
关键词:纳米铁微生物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
厌氧污泥降解萘动力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对工业废水中的萘进行高效的生物处理,采集某石油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厌氧活性污泥,以萘和萘与乳酸钠为电子供体进行驯化培养.当一个驯化周期中萘去除率达到90%以上时,研究间歇反应条件下分别以萘和萘与乳酸钠为电子供体时的降解动力学,并提取去除率高的污泥中微生物总DNA,构建16S rD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以单一萘为电子供体时萘的降解率远远小于萘与乳酸钠共代谢时的降解率;两种驯化模式下萘浓度与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3.5×10-3h-1和16×10-3h-1.萘与乳酸钠共代谢污泥中细菌类群主要为Deltaproteobacteria、Thermotogae、Bacteroidetes、Chloroflexi和Unclassified bacteria,其中Deltaproteobacteria类细菌占主导地位.在成熟的厌氧活性污泥中Desulfobulbus sp.所占比例为24.2%;Kosmotoga占21.0%.此外,反应器中还存在Smithella、Syntrophobacter、Levilinea等细菌.对厌氧活性污泥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优化反应条件,从而提高污泥中萘的去除率.
曹新垲杨琦郝春博
关键词:厌氧污泥降解动力学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分析
A/O生物膜法强化处理石化废水及生物膜种群结构研究被引量:37
2015年
采用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综合废水.反应器在O段添加装有改性聚氨酯泡沫的多孔塑料球载体,强化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反应器进水分别为水解酸化池出水(阶段Ⅰ),石化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比例为3∶1(阶段Ⅱ)以及单纯的石化工业废水(阶段Ⅲ).结果表明,尽管进水COD和氨氮波动较大,但出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保持稳定,说明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HRT为30h,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为74%~77%和96%~93%,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为58%和79%.第Ⅱ阶段进水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的处理效果最好,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63&#177;12)mg/L和(0.75&#177;0.28)mg/L.出水总氮主要为硝酸氮,亚硝酸氮的浓度很低(小于0.1mg/L),表明硝化作用进行得较为完全.进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小于1 kDa(70.9%)和大于100kDa(10.4%).出水中大于10kDa的有机物所占比例减小,分子量主要分布在小于1 kDa(56.6%)和1~5kDa(26.2%),表明A/O生物膜反应器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较好.454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生物膜中变形菌门菌群所占比例最大(60.0%),其次是浮霉菌门(16.9%)和拟杆菌门(9.8%).在属的水平检测到氨氧化菌(AOB)Nitrosomonas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 Nitrospiraceae Nitrospira以及反硝化菌Azospira和Thermomonas.NOB的比例较高,这与反应器较好的硝化作用相一致.
张楠初里冰丁鹏元王星杨琦王建龙
关键词:石化废水污水处理
乳液聚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废水特征污染物和生物降解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乳液聚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废水中悬浮物(SS)颗粒粒径和污染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在缺氧段溶解氧(DO)质量浓度小于0.1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0min,好氧段DO质量浓度大于2mg/L、HRT为300min的条件下,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膜法对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进行了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SS颗粒粒径偏大,宜采用混凝气浮法进行预处理;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为腈类有机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经A/O工艺生化处理后,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小于10mg/L,氨氮质量浓度小于5mg/L,腈类有机物在反硝化过程中可以被降解生成氨氮,芳香族化合物在反硝化过程中降解量较少,但在好氧条件下可以得到快速降解。
刘天禄杨琦
关键词:乳液聚合ABS废水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
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7
2016年
对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的技术发展动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高能源效率、污泥品质、脱水性能、消化性能及运行效果是高级厌氧消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对高温消化、两相消化、延时消化、协同消化及热水解+消化等几种高级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几种技术的优、缺点和工艺发展的各种变型。最后对高级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珺杨琦
关键词:污泥热水解
MBR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风险被引量:10
2012年
对MBR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技术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预处理的风险、处理能力降低的风险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风险是MBR工艺在应用时的主要技术风险。预处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有效的预处理对于保持工艺性能非常关键。为了应对处理能力的降低,合理地设置调节池或膜组件对于保持处理能力非常重要,大型MBR污水处理厂还应准备一套传统工艺以应对峰值流量。小型MBR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一套PLC控制系统,大型MBR污水处理厂应采用两套PLC控制系统,并且采用环状结构连通。
陈珺杨琦
关键词:MBR预处理自控系统
好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比较及其对染色剂玫瑰红B的吸附被引量:4
2014年
分别采用热提法与蒸汽法对好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1arPolymericSubstances,EPS)进行了提取,对两种方法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了EPS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提法提取的EPS中蛋白质、多糖与核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111s/L、0.2353g/L、0.1110mg/L,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浓度比值为8.971;而采用蒸汽法提取的EPS中蛋白质、多糖与核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828s/L、0.7444g/L、0.2479mg/L,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浓度比值为3.800。pH值对染色剂玫瑰红B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DH=6。随温度增加,吸附量增大,在50℃时达到最大。染色剂玫瑰红B在EPS上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增加而增大,初始进行得很快,在72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当EPS初始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12.61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各温度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0.987。分别采用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热力学拟合,Langmuir等温模型在各温度下的模拟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下;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各温度的模拟方程决定系数在0.81—0.98,相关性明显好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因此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
王士东杨琦王诗宗李博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