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峰

作品数:24 被引量:34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盆地
  • 10篇松辽盆地
  • 7篇地层
  • 7篇油气
  • 5篇断陷
  • 5篇成藏
  • 3篇天然气
  • 3篇混凝土
  • 3篇层序
  • 3篇层序地层
  • 3篇成藏模式
  • 2篇渡槽
  • 2篇断陷盆地
  • 2篇徐家围子
  • 2篇徐家围子断陷
  • 2篇岩性
  • 2篇姚家组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聚集
  • 2篇油气运移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3篇杨玉峰
  • 3篇贺航
  • 3篇王培
  • 3篇李中邵
  • 3篇张强
  • 2篇陈发景
  • 2篇张磊
  • 2篇黄海平
  • 2篇张维琴
  • 2篇陈真
  • 1篇张秋
  • 1篇杨辉
  • 1篇郭磊
  • 1篇冯志强
  • 1篇张革
  • 1篇燕冰川
  • 1篇李长山
  • 1篇陈朋超
  • 1篇沙胜义
  • 1篇赵旭

传媒

  • 5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国外油气勘探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嵌缝油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缝油膏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形成嵌缝油膏的原料包括:20~40份的石油沥青、10~30份的聚氨酯颗粒、10~30份的橡胶粉、15~40份的填料及1~2份的增粘剂。该嵌缝油膏的原料中,石油沥青、聚氨酯...
杨玉峰李中邵张磊欧阳幼玲贺航陈迅捷陈真何方胜刘铁思王培
文献传递
英台—大安地区坡折带对姚家组下部沉积的控制被引量:10
2004年
松辽盆地英台—大安地区西邻龙虎泡—大安阶地。姚家组下部沉积时期,英台大安地区西部紧邻东倾的斜坡,在地震剖面上与姚家组下部地层相当的2个反射同相轴向西超覆尖灭,反映了姚家组下部为2套向西逐层超覆的楔形体。测井、录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下部楔形体主要为重力流沉积形成的湖底扇,上部楔形体在沉积上东、西存在差异,西侧为三角洲,东侧以湖底扇沉积为主。湖底扇主要为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少见浊流沉积。
李强辛仁臣杨玉峰
关键词:地层超覆湖底扇三角洲姚家组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汪升地区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9
1999年
松辽盆地汪家屯—升平地区天然气化学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有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气,但单一型的天然气很少,以混合气为主。混合气是由同一源岩中不同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混合造成的,以原生混合气为主。纵向上,天然气中重烃气在下部地层含量高,向上逐渐减少;具有甲烷碳同位素值变化大、组分碳同位素倒转系列常见而正碳同位素系列较少见的碳同位素分布特征。非烃气体的分布,纵向上以登娄库组以下的营城组火山岩系含量最高,平面上高含量非烃气体的分布常与深大断裂的走向相一致,可能主要为无机成因。
杨玉峰任延广李景坤张维琴
关键词: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稠油咔唑类化合物分布及运移特征被引量:6
2003年
原油咔唑类化合物分布特征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规律的有效手段,但对于降解稠油而言,咔唑类化合物能否用于油气运移规律研究的报道目前很少。因此,通过大量的样品分析探讨了影响稠油中咔唑类化合物分布的因素及稠油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咔唑类运移参数与原油降解程度和源岩成熟度关系相对较小,主要反映油气的来源和油气运移特征;原油咔唑类化合物参数揭示的油气运移特征是西部斜坡区原油总体处于同一运移系统并呈现由东向西的运移趋势,直线运移距离近100km;油气运移途径可分为2个方向、2种通道,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在西部斜坡区进行油气勘探的3个有利方向。
冯子辉黄春艳方伟宋兰斌杨玉峰关秋华
关键词:松辽盆地稠油咔唑油气运移生物降解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背景与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52
2004年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非均质性强 ,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变化快 ,成藏条件较为复杂 ,隐蔽性强 ,不易发现。因此 ,应用板块构造、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 ,深入开展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有了新认识 :提出了长期稳定的构造沉降是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基础 ;湖平面频繁波动、湖岸线进退交替变化 ,导致纵向上砂泥岩交互沉积 ,形成了多套含油组合 ,在三角洲前缘的砂泥岩交互沉积带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 ;下、中、上 3个成藏系统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与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在这些认识指导下进行了有利区预测 ,指出了勘探方向 ,对于松辽盆地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迟元林蒙启安杨玉峰
关键词:松辽盆地岩性油藏成藏条件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稠油的来源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稠油的成因 ,评价该区域稠油资源量 ,对比分析了源岩和原油特征 .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主要烃源岩为青一段和嫩一段地层 ,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小于 0 .5 0 % ,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阶段 ,而西部斜坡的原油主要为成熟油 ;齐家古龙凹陷主要烃源岩青一段和嫩一段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 1.10 %以上 ,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油高峰期 ;西部斜坡的稠油是从齐家古龙凹陷长距离运移而来 ,并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 .
孙效东路万强杨玉峰
关键词:松辽盆地稠油原油特征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构造和地层演化及其对油气潜力的影响
1996年
蒙古的地层可划分为5个"巨层序",每个巨层序都具有共同的构造和地层演化史。最老的巨层序1(前寒武系—志留系)为前寒武纪到早古生代形成的被动和活动边缘地体的地层组合,并在蒙古西部形成了"加里东"褶皱带。巨层序2(泥盆系—二叠系)似乎最复杂,在蒙古南部和东部有各种活动边缘碰撞带,而在西部则加里东褶皱带继续变形。在三叠纪,基底为各种花岗岩侵入体的一大型褶皱带穿过蒙古境内。巨层序3(三叠系—下侏罗统)时期有广泛的剥蚀作用,仅在小型前陆盆地和山间盆地中有有限的沉积作用。巨层序4(中侏罗统—白垩系)在被部分剥蚀的褶皱带上产生了拉张作用,沉积只局限在一系列的冲积和湖相裂谷盆地中。这些盆地后来经历了扭压、反转和侵蚀作用,随后又发生上超、超覆,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巨层序5)期间于大型后裂谷期冲积体系中产生了更广泛的沉积作用。巨层序1~3通常经历过强烈褶皱。巨层序4和5则经历了扭压反转,直到今天蒙古仍处于压性和扭压性构造背景,并发生抬升和剥蚀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层序(巨层序4)是最具油气远景的层序,现已从该巨层序的冲积和湖相裂谷层序中成功地开采出了石油,其中偏生油的湖相泥岩既是源岩又是盖层。互层的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形成各种储盖层组合。大量的烃圈闭类型有待钻探。过去的钻探工作主要集中于地表油苗周围和可以在地表测出的简单构造上,钻探深度通常很浅(<1200m)。蒙古是一个低勘探程度的前缘区,毫无疑问在蒙古拥有有待开发和发现的石油。
J.J.Traynor杨玉峰
关键词:地层油气远景油气勘探
昌德含气系统成藏关键时刻的确定被引量:8
2002年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随浓度变化的三段式 ,建立了昌德地区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模式 ,同时计算了该区最大古埋藏深度以及古地温梯度。在热史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含气系统中主要烃源岩沙河子组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沙河子组的生气高峰为 10 0~ 80Ma (相当于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 ) ,其中最大峰值约为 90Ma (大约相当于青山口组沉积末期 )。最后指出 ,青山口组沉积末期是昌德地区深部含气系统成藏的关键时刻 。
杨玉峰万俭英杨波栾长江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梯度含气系统烃源岩沙河子组油气藏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3
2000年
通过对昌德气田中天然气的化学组分和碳同位素的分析发现 ,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很复杂 ,既有有机成因天然气 ,又有无机成因天然气。昌德气藏和昌德东气藏中的天然气成因有一定的差别。昌德气藏中天然气重烃含量相对较低 ,出现重碳同位素和负碳同位素系列 ,可能有无机烃类气体的混入。昌德东气藏除有机成因的煤型气外 ,还发现有幔源成因的高纯二氧化碳气藏。非烃气体在纵向上的分布以登娄库组以下地层的营城组火山岩系地层含量最高。在平面上高含量非烃气体的分布常与深大断裂的走向一致 。
张晓东杨玉峰殷进垠郑浚茂王德发
关键词:松辽盆地碳同位素成藏模式油气藏
环焊缝风险评价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环焊缝风险评价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储运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由于待检测的环焊缝存在多个失效风险因素,因此,在确定环焊缝的失效风险值时,根据多个失效风险因素确定的环焊缝的失效风险值可以较为正确地反...
贾光明沙胜义燕冰川戴联双任重于智博杨玉峰孙晁杨辉张强陈朋超赵晓明李睿冯文兴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