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文

作品数:172 被引量:31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3篇哲学宗教
  • 31篇文化科学
  • 14篇文学
  • 11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9篇历史地理
  • 6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8篇哲学
  • 21篇文化
  • 17篇《孟子》
  • 14篇儒家
  • 12篇中国哲学
  • 10篇儒学
  • 8篇道德
  • 8篇人文
  • 8篇思想史
  • 7篇性善
  • 7篇学术
  • 7篇子思
  • 7篇孔子
  • 6篇哲学史
  • 6篇子学
  • 6篇文化守成
  • 6篇文化守成主义
  • 6篇孟子思想
  • 5篇学史
  • 5篇孟荀

机构

  • 170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广东省公安司...

作者

  • 170篇杨海文
  • 1篇梁涛
  • 1篇李锦全
  • 1篇毛克明
  • 1篇毛克明
  • 1篇毛艳华

传媒

  • 13篇社会科学论坛
  • 11篇现代哲学
  • 10篇中山大学学报...
  • 8篇福建论坛(人...
  • 7篇学术研究
  • 5篇河北学刊
  • 5篇孔子研究
  • 5篇云梦学刊
  • 5篇江南大学学报...
  • 5篇学术评论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中山大学研究...
  • 4篇思想与文化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哲学史
  • 3篇中共宁波市委...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燕山大学学报...
  • 3篇国际儒学论丛
  • 3篇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仁且智”与孟子的理想人格论被引量:25
2000年
以崇高化取向为旨趣的孔子圣人观,也因固有的神秘化取向而存在一定的理论缺失。对此孟子扬长避短,认为理想人格之于每一个道德实践主体都有着逻辑的与现实的普遍平等性,而且内在根据即是作为仁义礼智四德之浓缩与升华的“仁且智”。就“仁且智”如何促成理想人格来说,孟子针对一般人在心性修养过程中懒于自我反思,所以特别强调了智之于仁的扶持作用,同时针对一般人在人伦实践中喜欢同流合污,所以将“仁且智”视为对理想人格的哲学界定。不是孔子的神秘化取向,而是孟子的普遍平等性,范导了中国古代儒学进程中的圣人观;更为重要的还有,对于现代人不懈努力的“仁智双彰”的哲学模型,孟子“仁且智”的理想人格论亦不无借鉴作用。从而,将“仁且智”的理论贡献还诸孟子,并使之发扬光大,就有着重要意义。
杨海文
关键词:孔子圣人观理想人格论仁且智
《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兼评陈澧《东塾读书记》考释的得失被引量:3
2011年
清代岭南学者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考释过《孟子》引论《诗》《书》,其考辨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依据全书原则、实名原则、分别原则,《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为:引《诗》凡35条,引《书》凡19条,论《诗》《书》凡5章,总计有33章引、论《诗》《书》,章数占全书260章的12·7%。司马迁说孟子"序《诗》《书》",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绝非虚言。《东塾读书记》虽失之于考辨,但有得于义理,精辟地揭示了孟子思想体系与《诗》《书》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杨海文
关键词:《孟子》《诗》《书》
孟子论古代圣人的仕进退隐
2012年
在孟子的心中,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是智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仕进退隐同时也是义仕派的理想类型,孔子又最为孟子推崇。有论者认为:从孟子对历史事实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人类的历史经验在孟子的处理中是被当作一种"符号"(Symbol),而不是被当作"剧场"(theater)。孟子不是将历史人物当作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出者"。
杨海文
关键词:柳下惠仲尼
朱子学与朝鲜朝的未发之辨
2015年
朝鲜朝中期,南塘与巍岩就未发问题展开论辩:前者主未发有善恶之论,后者持未发为纯善之说。两位辩手针锋相对,但其趋同的一面,昭示了朝鲜朝民族文化精神的整合。这一未发之辨以朱子学为理论资源,但它与朱子学的差异一面,证实了朝鲜朝哲学思辨水平的提升。
杨海文
关键词:朝鲜朝朱子学
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合论被引量:2
1995年
以社会性质作为文化类型的定型基本标准,以民族精神作为文化模式的基本整合力量,我们就能对文化学理论的一组概念——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获得全面的认识。这有助于在现实实践中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两重内涵,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复杂有机联系。
杨海文
关键词:文化类型文化模式社会性质基本动力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
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重构
2015年
戴震对气、欲、才三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之后,试图重构孟子的性善论。它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准备阶段,东原以孟子为集中意识,指出程朱论气、欲、才违背了《孟子》文本,从而对当时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心性论进行了批判;后是建立阶段,东原以孟子为支援意识,完成了自己以情感哲学替换理性哲学的性善论建构。在第一个阶段上,戴震以孟子为集中意识,亦即合法化认同孟子,显示了他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奠定了《孟子字义疏证》"准孟"的思想基调;而在第二个阶段上,戴震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越来越被距离感所取代,逐渐从对孟子的合法化认同走向自身的创造性转换,并成为具有"准孟"品格的思想家。
杨海文
关键词:孟子性善论
梅开二度与三生万物——评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
2019年
李承贵教授勤于著书立说、长于综合创新,这在中国哲学圈里是众所周知的。以这两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大部头为例,2017年3月出了五十万言的《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2018年6月出了八十万言的《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以下简称《生生的传统》)。
杨海文Wang Keyou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三生万物著书立说
“浩然之气”与孟子的人格修养论被引量:4
2018年
人格修养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道德境界看,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气,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从修养工夫看,经由道德之气与食色之气的博弈,借助个人与社群的互动,方能成就道德的人生;从伦理秩序看,内心的规矩是四心、四德,外在的规矩是五伦,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是人格修养的必由之路;从社会担当看,以时代感、忧患感、正义感为基石,立德、立功、立言与亲亲、仁民、爱物是内圣外王的展开与实现。孟子的人格修养论以浩然之气为纲维,将理想人格定位为既有道德品质、又有科学素养,为当今中国重拾道德自信、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优质战略资源。
杨海文
关键词:浩然之气理想人格道德境界修养工夫伦理秩序社会担当
中哲史研究的“格言下乡”与“故事上山”
2009年
说中国哲学史有着“实史”、“编史”两种形态,大概并不过分。所谓“实史”,就是人们常说的“古人原著”:所谓“编史”,就是人们常说的“今人研究”。尽管实史乃编史的“活水源头”,编史乃实史的“当代敞开”,但如何将“古典语境”的实史有效地迎接到“现代语境”的编史。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杨海文
关键词:故事格言现代语境中国哲学史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牟子理惑论》新探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本文详细介绍了《牟子理惑论》,其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一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
杨海文
关键词:《牟子理惑论》伦理思想文体特征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