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沛龙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北京市委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行政
  • 4篇中国行政
  • 2篇行政改革
  • 2篇行政文化
  • 2篇行政学
  • 1篇行政模式
  • 1篇行政实践
  • 1篇行政研究
  • 1篇学史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性
  • 1篇中国传统行政...
  • 1篇中国行政文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流动
  • 1篇社会组织
  • 1篇特权
  • 1篇特质
  • 1篇亲身
  • 1篇亲身经历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共北京市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杨沛龙
  • 1篇白智立
  • 1篇卢建
  • 1篇马兴永

传媒

  • 1篇党政论坛
  • 1篇学术界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社团管理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商量行政与中国传统行政文化被引量:1
2011年
不同于"命令—执行"模式,"商量行政"是指行政上级和行政下级之间,行政者和行政对象之间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决定行政任务的内容甚至行政处理、处罚的程度和方式。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关系、圈子、权谋、潜规则、和等因素有关,表现了我国具体行政方式的特色。这就启示我们,理解和借鉴一国的行政必须注意一国的行政文化,我国传统行政文化以其极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渗透力影响着当下的行政,需要在认识、理解的前提下做改进行政文化的持久努力。
杨沛龙
关键词:行政文化中国行政行政模式
试论中国行政文化的特质与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行政文化表现出"单位行政文化"特征,其表现的方式不仅体现在政府行政的对外活动环节,即政府行政对社会的管理行为之中,同时还表现在政府行政的对内活动环节,即政府行政对自身的行政管理之中。由传统的单位行政向现代公共行政的转变,需要着力克服"单位行政文化"内在地包含的与现代价值或规范相冲突的文化要素。
白智立杨沛龙
关键词:行政文化行政改革
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被引量:17
2011年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1+4"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一是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在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在业务上发挥"龙头"引领和聚合作用,团结带领本领域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发挥平台作用,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负责业务指导,进行日常联系、服务和管理。
卢建杨沛龙马兴永
关键词:社会组织
中国行政学史研究序说——民国时期行政学之发展概况、定义及研究范围
追溯公共行政学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其最早产生距现在不到一百年。当前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其发展到现在不到三十年。民国时期,准确的说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一开始就被统一简称为行政学的公共行政学在中国发生、发展,从而揭开了中国行政...
杨沛龙
关键词:公共管理民国时期
中国行政的逻辑与改革的方向被引量:2
2011年
行政改革的难度缘于行政自身受各种政治考虑的影响。考察各种普通的行政现象可以发现,出于政治稳定、体制吸纳、内部激励和力量对比等等政治需要,行政改革经常举步维艰、迂回反复。各种复杂行政改革事项相互纠缠在一起,使每一项改革都止步不前、难有进展。改革特权可以成为一条破解行政改革难题的探索,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形成外部监督机制、优化政府规模和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改进行政和社会文化,从而真正实现行政改革,同时促进政治改革取得进展,并不断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性。
杨沛龙
关键词:行政改革社会流动特权
关注“中层行政”研究
2010年
行政研究者经常是具体行政实践的观察者而不是亲历者。观察的行政和亲历的行政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后者比前者更为微观和具体。行政研究者经常苦于没有行政的亲身经历,而具体的行政者则苦于缺少行政学的视角和方法以从行政实际中找出有意思、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进行学术性的研究,从而开始行政学本土化的建设。这种状况,
杨沛龙
关键词:行政实践亲身经历行政学观察者学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