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茂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周至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由于周至县域区位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政策等因素,周至已经沦为西安外环经济带的“经济低地”。周至县域经济要走出这一“经济低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协调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应实施:“生态补偿”“绿色经济”“协同”和“民资经济”四大战略。
- 杨松茂邓戎
- 关键词:县域经济
- 建设陕西生态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出循环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理论范式,是建设陕西生态省目标的重要内涵。从自然与人文环境两方面解构建设陕西生态省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制约因素,认为自然环境是制约其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人文环境是加剧性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选择正确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从理念、管理和服务的层面上构筑支持体系,推进循环型经济发展,为建设陕西生态省提供最佳的途径。
- 杨松茂张鸿
- 关键词: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
-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被引量:62
- 2013年
-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 杨松茂任燕
- 关键词:陕西经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
- 地方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考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对地方集群的概念、特点及优势做了具体的分析,认为地方集群发展具有动力足、对市场的适应性强以及对县域发展带动效应明显等独有的优势,这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集群有着多层面的契合。就此对培育地方集群,壮大县域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 杨松茂
- 关键词:集群县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多层面
- 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深层次开发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在秦岭北麓地区,"峪口"这一自然因素通过发挥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峪口型地域"。"峪口型地域"开发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峡谷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配合较好;回归自然的绿色产业发展指向力强,具有深层次开发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内环境污染加剧、旅游资源无序开发等问题。通过分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峪口型地域"深层次开发的基本思路。同时,提出制定科学的综合开发规划,实现政府行为、部门行为和群众行为的统一,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市场定位宜精品化,以及要在资金筹措、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为深层次开发做好后盾等可行性建议。
- 杨松茂任燕
- 关键词:秦岭北麓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循环经济
- 西安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探析被引量:2
- 2005年
- 杨松茂
-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 21世纪城市区域发展的新趋势: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圈被引量:1
- 2008年
- 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力冲破国家界限.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空间都具备国际竞争力,只有那些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地区才具有竞争力。而且只有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才能不断孕育出新的社会分工和就业机会.才能吸引人才和财富进入.才拥有国际竞争所需要的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才有产业集聚。
- 王圣学杨松茂李宏志
- 关键词:大城市大都市圈国际竞争力产业集聚社会分工城市化地区
- 当前我国生态消费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11
- 2006年
- 杨松茂
-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运行方式大众化粗放
- 西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资源不足、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城市病"也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障碍。西安资源和环境压力严峻,因此,研究西安城市综合承载力,对指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西安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邢娜杨松茂张婉金
- 关键词:综合承载力
-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升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被引量:4
- 2005年
- 从经济层面上讲,传统工业社会生产方式是导致今天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而循环经济模式是化解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的必然抉择。为此,必须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新型的循环经济伦理体系,实现制度、科技的创新和构筑公众参与的平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
- 杨松茂
-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