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红

作品数:163 被引量:759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7篇菌根
  • 19篇AM真菌
  • 17篇植物
  • 16篇丛枝菌根
  • 11篇菌根真菌
  • 11篇丛枝菌根真菌
  • 9篇生态
  • 9篇苹果
  • 8篇胁迫
  • 7篇三峡库区
  • 7篇苹果属
  • 7篇孢子
  • 7篇库区
  • 6篇酵母
  • 6篇果实
  • 6篇AMF
  • 5篇石斛
  • 5篇铁皮石斛
  • 5篇细胞
  • 5篇橙汁

机构

  • 127篇西南大学
  • 26篇西南农业大学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8篇教育部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洛阳师范学院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重庆交通科研...
  • 2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爱媛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重庆市药物种...
  • 2篇安岳县农业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61篇杨晓红
  • 15篇蒋猛
  • 12篇黄先智
  • 11篇仝瑞建
  • 10篇李道高
  • 7篇孙中海
  • 7篇曹敏
  • 7篇戴木兰
  • 6篇施松梅
  • 6篇周志钦
  • 6篇何炜
  • 6篇李聪敏
  • 6篇罗安才
  • 6篇张艳丽
  • 6篇王琨
  • 5篇于桂宝
  • 5篇李育农
  • 5篇刘家艳
  • 5篇秦俭
  • 5篇邓英毅

传媒

  • 15篇西南大学学报...
  • 12篇西南农业大学...
  • 9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果树学报
  • 4篇食品科学
  • 4篇园艺学报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西南园艺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蚕业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南方农业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桑树菌根发育特征及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2
2011年
为探索桑树在西南山区逆境中的生态重建潜能,对三峡库区海拔170~175 m区域自然生长桑树的根系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盆栽桑苗接种AM真菌研究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库区桑树根系82%左右的根尖不同程度被AM真菌侵染形成菌根,菌根内有菌丝、丛枝、泡囊、孢子等结构,菌根外菌丝上有辅助细胞。桑苗在光照培养箱和网室中培育都容易被AM真菌侵染,接种15 d左右就有菌丝附着在根上并形成附着胞,菌根侵染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光照培养箱中生长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为40.56%±3.61%,网室中生长70 d和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82%±4.10%和50.72%±5.32%。接种桑苗的株高、主根长、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单株叶片数量,以及第3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和叶面积的相对增长量超过100%,极大地提高了桑苗的根系吸收能力和地上部分的光合面积。研究结果证实:桑树是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菌根有利于桑树在极端逆境中生长,接种AM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的营养生长。
舒玉芳叶娇潘程远杨晓红黄先智秦俭
关键词:桑树丛枝菌根真菌营养生长
基于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的苹果属植物系统学研究
苹果属(Malus)分类系统繁多,属下组和系的划分复杂,种的数目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不一,尽管从细胞学、孢粉学、植物化学、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对该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各分类系统都是主要以形态学标记为主,细胞标记、...
章黎黎杨晓红
关键词:苹果属微形态特征
文献传递
TDZ/NAA对尾赤桉茎段愈伤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尾赤桉继代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组合的TDZ/NAA对愈伤和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MS+TDZ 0.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效果最好,可获得高达80%的不定芽诱导,每个愈伤组织可以产生10~20个有效芽.获得的分化苗在无TDZ和NAA培养基中的壮苗效果好.
曾静杨晓红刘奕清陈泽雄
关键词:尾赤桉再生植株
百喜草茎叶发酵前后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的生长效应被引量:11
2001年
发酵前后百喜草 (PaspalumnotatumFl櫣gge ,Bahiagrass )茎叶甲醇 (MeOH)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菌 (Gigas poramargaritaBecker&Hall)的生长试验表明 :新鲜百喜草 (FW)茎叶中同时含有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和抑制物质 ,生长促进物质主要存在于 φ(MeOH) 0~ 2 5 %的溶提物中 ,并以 φ(MeOH) 2 5 %的溶提物的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 .生长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 φ(MeOH) 10 0 %溶提物中 .发酵过程能有效地分解新鲜百喜草茎叶中AM真菌生长的抑制物质 ,保留AM真菌生长的促进物质 .百喜草茎叶发酵后的各梯度甲醇溶提物促进AM真菌生长的最适质量浓度不同 .φ(MeOH)0 %~ 10 %的溶提物在培养基的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中 ,以 ρFW=0 .4g/(10mL)处理促进AM菌生长作用最好 ;φ(MeOH)2 5 %的溶提物中 ,以 ρFW=0 .1g/(10mL)处理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 ;φ(MeOH) 5 0 %的溶提物在 ρFW=1.0g/(10mL)时能明显地促进AM菌的生长 ;φ(MeOH) 10 0 %的溶提物在 ρFW=0 .1g/(10mL)低浓度处理时 ,生长抑制现象消失 ,随着处理浓度 (ρFW=0 .4g/(10mL)和 ρFW=1.0g/(10mL) )的升高 ,对AM真菌生长抑制效应加强 .农业、林业生产活动中应使用充分发酵的植物茎叶 ,在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同时 ,改良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图 3参
杨晓红李道高石井孝昭门屋一臣
关键词:百喜草发酵AM真菌离体培养
两株橙汁酵母菌落发育的动态特征及鉴定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体式镜对分离自橙汁的两株酵母菌YA2和Y17-2菌落形态发育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落具有各自稳定且特定的发育特征.同一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菌落,其形态结构有差异,早期的菌落呈半球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中央部分生长速度由快到趋于稳定或下降,由半球形隆起逐渐平缓至塌陷成凹坑;同时,菌落的大小、色泽和质地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具有多样性;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用菌落的发育动态特征来描述菌株,对菌株鉴定具有更为直观和重要的意义.结合菌落特征与细胞形态、子囊孢子、假菌丝等特征的分析,将分离自橙汁的酵母菌株YA2和Y17-2分别鉴定为Hansenias-pora和Pichia.
郭冬琴杨晓红陈吉裕戴木兰周志钦焦必宁
关键词:橙汁酵母菌落
苹果属植物苹果组及山荆子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苹果属中苹果组和山荆子组的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近长球形和长球形,花粉P/E值在1.0260~1.5270之间。三购,极轴走向,沟中央较宽,向两极渐细。萌发孔3个,环列于三沟中央,孔沟属N_3P_4C5型。花粉中等大小,长轴在25μ~30μ左右。外壁为条网纹、条穴纹及条纹饰,无一定规律。但两组条脊间距、宽度和密度有差异。本研究支持LangenfeldsV.将原苹果系Ser.PumilaeRehd.与山荆子系Ser,BaccataeRehd.上升为两个组,但在名称上用苹果组Sect.MalusLangenf.与山荆子组Sect.BaccatusJiang(不用脱萼组Sect.GymnomelesKoehne)。山荆子组花粉的P/E值较苹果组大,因此后者较前者进化。
杨晓红李育农
关键词:苹果属花粉形态特征进化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认知工具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依据,从外语教学的认知特点出发,讨论了技术应用观的改变能使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认知工具,并强调认知工具不仅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内化、构建语言知识体系,还有助于学生在一种虚拟的语言环境中克服个性弱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使外语教学成为一种学生所需要的有意义的活动。
杨晓红
培养与制备条件对酵母菌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自橙汁中分离的酵母菌株为材料,从培养与制备条件出发,研究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容器、培养时间、菌液量和菌液浓度对酵母菌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影响,建立了酵母菌基因组DNA优良提取体系.即以YPD为液体培养基,三角瓶(100mL)为培养容器。在30℃下震荡培养12~16h至菌液OD600=1.5左右,然后用此菌液10mL以上按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八电泳结果表明,采用该体系提取的酵母菌基因组DNA量大、质量好.
陈吉裕杨晓红郭冬琴戴木兰周志钦焦必宁
关键词:橙汁酵母菌DNA提取
食用菌栽培观赏容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观赏容器,包括:容器、底座以及密封罩;所述底座上设有嵌入式接口,通过所述嵌入式接口与所述密封罩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容器置于所述凹槽上;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盛水槽;所述盛水槽内设有加湿器...
吕思思张丽仙蒋园园杨晓红
文献传递
橙汁腐败酵母菌的分子鉴定及其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结合多种酵母菌鉴定方法,分析腐败橙汁中酵母菌的种类,为快速检测和控制商品橙汁中酵母菌污染奠定基础,也为酵母菌种类的快速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分离自腐败橙汁的8株酵母菌株为材料,观察菌落和细胞形态。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5.8S rDNA及其ITS间隔区(5.8S-ITS),对扩增产物用HhaⅠ、HaeⅢ和HinfⅠ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用引物NL1/NL4扩增26S rDNA D1/D2区并测序。结果:菌落特征观察将菌株初分为6组,细胞学观察粗分为3组,分子方法都分成4组。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HaeⅢ和HinfⅠ对5.8S-ITS区产物进行RFLP分析,观察到4种不同的图谱类型。5.8S-ITS区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相似,8株分离菌与GenBank中的4种酵母菌参考菌株序列一致性达99%以上。分离株与参考菌株以两区序列构建的NJ系统树都分成4枝:Y1与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Y12-3、Y18-1与发酵毕赤酵母(Pichiafermentans),Y22、Y23、Y26和Y56与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Y47与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分别聚为一枝。结论:结合形态分析和核酸分析,将8株腐败橙汁分离菌鉴定为P.kluyveri var.kluyveri、P.fermentans、M.guilliermondii和W.anomalus 4个种,其中M.guilliermondii在腐败橙汁中首见报道;ITS-RFLP分析、26S rDNAD1/D2区测序与菌株形态特征结合能有效鉴定酵母菌,核糖体DNA分析可鉴定酵母到生物学种,菌落形态特征可反映种以下的遗传差异,因此,采用分子方法鉴定时不能忽视形态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郭冬琴戴木兰周志钦焦必宁杨晓红
关键词:酵母菌分子鉴定形态分析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