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香

作品数:33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代谢产物
  • 18篇内生真菌
  • 18篇红树
  • 18篇红树林
  • 17篇代谢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5篇叶子
  • 5篇活性
  • 4篇黄酮
  • 4篇GX
  • 3篇细胞
  • 3篇细胞毒
  • 3篇Z
  • 3篇H-
  • 2篇生物活性
  • 2篇总黄酮
  • 2篇总黄酮含量
  • 2篇细胞毒活性
  • 2篇细胞毒活性研...

机构

  • 20篇桂林师范高等...
  • 15篇中山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华...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广州分析...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杨建香
  • 14篇佘志刚
  • 14篇林永成
  • 14篇邱声祥
  • 5篇陈全斌
  • 5篇义祥辉
  • 4篇程忠泉
  • 2篇余丽娟
  • 1篇黄日明
  • 1篇吴惠勤
  • 1篇胡英杰
  • 1篇付洪瑜
  • 1篇杨瑞云
  • 1篇韦正波
  • 1篇黄晓兰

传媒

  • 5篇桂林师范高等...
  • 4篇化工技术与开...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广西科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广西农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福建茶叶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瓦叶子中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性初步研究
2019年
以卡瓦叶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法(TLC)跟踪、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卡瓦叶子各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等方法鉴定,最终从植物样品中分离出四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杨黄素(1),Kawain(2),异樱花素(3),杨芽黄素(4)。用MTT法测试的体外细胞毒性活性表明,化合物2对肺癌细胞A549和NCI-H460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18.5667和18.6858μg/mL。
杨建香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111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首次报道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111代谢产物的研究工作,从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4-羟甲基-7-甲氧基-6-甲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环缩肽(Exumolide A)(2),双内酯(3),7,8-二甲基苯并[g]蝶啶-2,4(1H,3H)-二酮(4),弯孢霉菌素(5),5,5'-氧-二亚甲基-双(2-呋喃甲醛)(6),通过MS、NMR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结构独特的化合物1首次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发现,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和2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抑制的IC50值为20及35μg/mL。
杨建香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六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海洋微生物是一种产生药用活性代谢产物非常重要的资源,海洋真菌作为海洋微生物的一个重要成员,有着巨大的潜力开发。特别是红树林来源的海洋真菌,已显示出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
杨建香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红树林真菌抑菌活性抗癌活性
文献传递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4代谢产物研究
2016年
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4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Sephadex LH-20)、TLC(薄层层析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氢谱、碳谱、质谱等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出四个化合物从红树内生真菌的菌体中。经波谱解析,分别为:(1)大黄素-9,10-蒽二酮;(2)Curvulari n;(3)5,5’-氧-二亚甲基-双(2-呋喃甲醛);(4)3,8-二羟基-6-甲基-9-氧-9H-氧杂蒽-1-羧酸酯。结论:四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4中分离得到。
杨建香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1,4-二羟基-7-甲基-9,10-蒽醌(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1,6-二甲醚(3),Chrysophanol(4),1,4,6-trihydroxy-2-methoxy-7-methylanthracene-9,10-dione(5),大黄素(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值分别为5.5和10.2μmo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中分离得到。
杨建香邱声祥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不同生长周期的罗汉果鲜果中甜甙V和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6
2005年
通过使用HPLC法对不同生长周期的罗汉果鲜果中罗汉果甜甙V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总结出罗汉果中罗汉果甜甙V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坐果50d后,罗汉果甜甙Ⅴ的增加比较快,80d后,罗汉果甜甙Ⅴ的含量趋于稳定;随着生长周期的增加,罗汉果总黄酮的含量增加,40~50d中增长最快,坐果约50d后达到最高值,从60d开始总黄酮的含量迅速下降到20d水平,然后趋于稳定。
陈全斌义祥辉余丽娟杨瑞云杨建香
关键词:HPLC黄酮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代谢产物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citrinin(1),tenellic acid C(2),tenellic acid A(3),terretonin(4),echinulin(5),(E)-4,6-dimethoxy-3-[4-oxo-5-(prop-1-enyl)-4H-pyran-2-yl]-isobenzofuran-1(3H)-one(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分别为0.08,0.09 m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中分离得到。
杨建香邱声祥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d代谢产物研究
2013年
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d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d的菌体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1)麦角甾醇;(2)3,5–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3)过氧化麦角甾醇;(4)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d中分离得到。
杨建香邱声祥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分离纯化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环(苯丙-甘)二肽(1)、环(丙-亮)二肽(2)、Fusaricacid(3)、3,6-di-sec-butyl-1,4-dihydroxypiperazine-2,5-dione(4)、环(脯-亮)二肽(5)、环(甘-亮)二肽(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的LD50值分别为6.5和11.2μmol/L。通过鉴定,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中分离得到。
杨建香黄日明邱声祥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1),lichenxanthone(2),griseoxanthone C(3),1,3,6-trihydroxy-8-methyl-9H-xanthen-9-one(4),harman(1-甲基-β-咔啉)(5),N9-甲基-1-甲基-β-咔啉(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和2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抑制的IC50分别为20,25 mg.L-1。根据文献报道,化合物5具有抗HIV活性,其EC50为10.7μmol.L-1,化合物6具有抗HIV和抗癌重要生理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中分离得到。
杨建香邱声祥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