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蓉

作品数:90 被引量:42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耐药
  • 15篇沙门菌
  • 15篇脉冲场
  • 13篇脉冲场凝胶电...
  • 12篇电泳
  • 10篇食源
  • 10篇食源性
  • 9篇食品
  • 7篇食源性致病菌
  • 7篇分子
  • 7篇分子分型
  • 6篇血清
  • 6篇疫情
  • 6篇葡萄球菌
  • 6篇球菌
  • 6篇污染
  • 6篇金黄色葡萄球...
  • 6篇黄色葡萄球菌
  • 6篇腹泻
  • 5篇猪链球菌

机构

  • 86篇四川省疾病预...
  • 8篇国家食品安全...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 3篇攀枝花市疾病...
  • 3篇甘孜州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河北省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达州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黑龙江省疾病...
  • 2篇泸州市疾病预...

作者

  • 86篇杨小蓉
  • 32篇黄玉兰
  • 30篇雷高鹏
  • 28篇黄伟峰
  • 22篇何树森
  • 20篇吕虹
  • 17篇赵晋
  • 14篇徐耀方
  • 14篇张林
  • 13篇刘丽
  • 12篇廖虹瑜
  • 12篇罗隆泽
  • 10篇曾林子
  • 10篇李莉
  • 7篇薛晴
  • 7篇冯泽惠
  • 5篇祁腾
  • 5篇郭宗琪
  • 4篇张秀丽
  • 4篇李薇薇

传媒

  • 33篇预防医学情报...
  • 9篇疾病监测
  • 9篇中国食品卫生...
  • 8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四川省菌痢暴发疫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疫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链,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事件病原菌分子特征、菌痢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各疫情分离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用PCR检测侵袭性质粒H抗原(ipaH基因)、志贺肠毒素1(Shigella enterotoxin1,SET1)、志贺肠毒素2(SET2)、志贺菌增殖和侵袭相关的毒力基因(ial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8起菌痢疫情的20株痢疾SET2、ial、ipaH基因均为阳性,所有菌株的SET1基因均为阴性。对20株菌以Xba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结论同一暴发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相同,暴发疫情分离菌株都存在侵袭性致病大质粒;提示不同时间地点暴发的四川2006年8次暴发疫情可能有共同的传染来源;同一疫情来自相同的污染源;具有地区流行株的特性,应该加强监测,以控制进一步的暴发、流行。
杨小蓉何树森赵晋徐耀方郭宗琪何超冯泽惠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比较4种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mPDA;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离琼脂,PCFA;银耳卵黄氯霉素琼脂,TYCA)的分离效果,为修订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接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于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观察各培养基上目标菌菌落形态,计算生长率;接种10种常见致病菌和环境中常见菌于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进行生长特异性试验;通过直接涂布和增菌划线的加标试验,验证这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对粪便、食品和环境土壤等不同标本/样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离检出情况。结果 mPDA和PCFA能够分别抑制8种和6种致病菌的生长,且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生长率都高于75%;在mPDA和PCFA上,目标菌与多数杂菌形态有明显区别,而在PDA和TYCA上,形态相近不易区分;在粪便、土壤和食品等不同标本/样品的直接涂布和增菌划线分离的加标试验中,mPDA和PCFA上的检出率均超过80%,明显高于PDA和TYCA。结论 mPDA和PCFA分离效果比原标准的PDA明显提高,建议在标准修订中增加此两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黄伟峰黄玉兰杨祖顺张林刘丽李莉杨小蓉
关键词:培养基食源性致病菌
四川省23株红菇菌的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023年
目的 基于ITS序列对四川省23株红菇菌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采自四川省部分地区的23株红菇菌为研究材料,采用离心柱法提取基因组DNA后对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测序所得序列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和发育树构建。结果 经鉴定23份红菇菌标本共有19个品种,其中包括3种毒蘑菇:日本红菇、亚臭红菇和密褶红菇。经ITS序列分析,23株红菇菌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40,其中日本红菇与密褶红菇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为0.124。而亚臭红菇与日本红姑、密褶红菇的亲缘关系较远,在0.572~0.581之间。结论 ITS序列初步实现了对红菇菌种类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以将形态上与可食红菇相似的毒蘑菇进行区分、鉴定,为红菇菌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赵雯霞刘丽张林黄玉兰雷高鹏杨小蓉
关键词:系统发育分析
四川省霍乱流行特征与预防控制策略措施研究
吕强袁珩祝小平徐耀方罗隆泽毛素玲吴建林杨小蓉刘红露唐雪峰刘伦光王增群谢仁栋尹致英冯泽惠郝彩霞刘磊欧阳兵唐欣宇袁伟程秀伟廖雪春簧婷赵晋
该研究为计划外自选项目任务。该项目综合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疾病监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阐明了四川省不同阶段、不同地区霍乱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和病原学特征,建立了有效的防控体系,有效控制了四川省霍乱的流行。研究的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
一起菌痢疫情实验室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查明某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和处置疫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患者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粪便、肛拭子;留样食物和水样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比较溯源。结果从患者样品中分离出13株宋内志贺菌;经PFGE分子分型证明13株菌为同一带型;所有菌株均带有ipa H基因,11株携带ial基因,3株携带Sen基因,均不带有Set1基因;分离株对磺胺耐药率最高为61.54%。结论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可证实宋内志贺菌是引起这次菌痢疫情的病原菌。
黄伟峰颜雯雯张红霍晓莉周兴余吕虹杨小蓉
某地3起沙门菌肠炎暴发疫情溯源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某地区1月内连续地发生3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疫情分离菌株进行分析,为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交叉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分别从疫情1、2、3中的4株菌同属基因型1,分别从疫情1、2中分离的2株菌同属基因型2,从疫情1中分离的1株菌属基因型3。结论此地区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具有相同的型别,提示该地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有共同的传染来源。
杨小蓉梁秀川赵晋俆耀方罗隆泽杨柳莹何树森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肠炎沙门菌
2011—2016年成都市双流区57株人源沙门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成都市双流区人源沙门菌血清型和耐药谱及部分血清型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型别,为沙门菌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参照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和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对从业人员肛拭样品和腹泻患者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及药敏鉴定,并对其中血清型最多的德尔卑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6.0软件对电泳图谱分析。结果 57株沙门菌,共23种血清型,血清型前3位是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所测18种抗生素中,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91.23%),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最高为四重。11株德尔卑沙门菌分为4个PFGE型,相似度在81.1%~97.3%之间。结论成都市双流区沙门菌血清型种类较多,呈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畜牧和卫生等各相关部门应更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应加强对分子分型技术的储备和应用,以更好地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许烈英郭冬梅杨小蓉刘昌玲赵志强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利用核酸检测评估新冠肺炎病人定点救治医院病房环境污染水平被引量:6
2020年
了解新冠肺炎病人病房环境中新冠病毒污染状况及污染途径,为预防院内感染及病房消毒处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109份新冠肺炎病人病房环境及病人相关样本,其中消毒前环境样本29份,病人私人物品11份;终末消毒后环境样本69份。采用RT-PCR方法对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明,40份消毒前样本中检出12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0%。其中,26份病床及床头柜样本中检出阳性9份,阳性检出率为34.62%;11份病人私人物品检出阳性3例,阳性检出率为27.27%。终末消毒后采集的69份样本检出阳性2份,不合格率为2.90%。新冠肺炎病人病房环境和私人物品均有新冠肺炎病毒存在的潜在风险,密切接触是传播新冠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对病房环境及病人经常触摸的私人物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避免造成医院内部感染。终末消毒时应加大关注不易消毒区域和物品,对核酸检测阳性环境进行再次消毒,避免病毒残留。
黄玉兰杨小蓉曾林子韩声付肯布贾春燕何前军
关键词:病房环境核酸检测
DNA条形码技术在1例社鼠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以捕获的未知鼠为对象,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鼠种鉴定,验证该方法在啮齿动物鉴定的可行性。方法以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作为目标基因,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运用基于局部比对算法的搜索工具(BLAST)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分析,检验其结果是否与该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头骨标本鉴定结果相同。结果样本线粒体COI基因与基因库(GenBank)中编号为KJ152220.1的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同源性为99.01%,再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可以确定该未知鼠种为社鼠,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形态学鉴定的辅助方法,能用于鼠类标本的分类鉴定。
祁腾曾林子李文博廖虹瑜罗隆泽杨小蓉何树森
关键词:DNA条形码技术社鼠
猪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制一种对猪链球菌有较强选择作用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污染标本中分离猪链球菌。方法通过药物敏感实验筛选对猪链球菌2型不敏感的抗菌药物,继而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候选抗菌药物的MIC,组方后测定猪链球菌生长率,用模拟标本和猪源标本考核分离效果。结果研制成功含3种抗菌药物的透明指示选择性培养基(简称StS培养基),该培养基对猪链球菌2型的生长率为85.9%~94.7%,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和革兰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粪链球菌抑菌率100%。当模拟杂菌为108cfu/ml时,直接涂抹法检测灵敏度为7×103cfu/ml,较使用萘啶酮酸血平板提高1000倍。通过选择肉汤增菌后,StS培养基可使猪源标本猪链球菌检出率从0提高到14.9%。结论该培养基对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使用该选择性培养基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适合猪链球菌的动物源性标本与传染源追踪检测。
罗隆泽李燕春郭宗琪刘学成冯泽惠徐耀方杨小蓉赵晋何树森
关键词:猪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