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宁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油菜
  • 12篇冬油菜
  • 7篇白菜
  • 7篇白菜型
  • 7篇白菜型冬油菜
  • 6篇抗冻蛋白
  • 5篇抗寒
  • 4篇蛋白
  • 4篇抗冻
  • 4篇抗寒性
  • 3篇生态区
  • 2篇蛋白提取
  • 2篇冬前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学
  • 2篇植物学特性
  • 2篇质外体
  • 2篇生理生化
  • 2篇生态
  • 2篇普通光学显微...

机构

  • 15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甘肃省作物遗...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天水市农业科...

作者

  • 15篇杨宁宁
  • 14篇刘自刚
  • 14篇孙万仓
  • 11篇王月
  • 11篇方彦
  • 10篇孔德晶
  • 10篇武军艳
  • 10篇曾秀存
  • 8篇杨刚
  • 6篇史鹏辉
  • 4篇赵艳宁
  • 4篇王丽萍
  • 4篇李学才
  • 3篇王丽萍
  • 2篇赵彩霞
  • 2篇何丽
  • 1篇张长生
  • 1篇刘林波
  • 1篇张亚宏
  • 1篇慕平

传媒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菜型冬油菜不育系LRCMS花器生理生化特性及其雄蕊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ב陇油9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不育系LRCMS,以及代表性甘蓝型油菜不育系(J39A、J68A、PollOA)和它们的保持系为材料,研究LRCMS在盛花期花蕾和花中POD、s0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变化特征及其雄蕊败育过程。结果显示:(1)所有参试材料花朵中POD活性普遍高于花蕾。(2)不育材料POD活性高于保持材料,甘蓝型不育材料POD活性较保持材料增加幅度大于LRCMS与‘陇油9号’,LRCMS花蕾与花的POD活性分别较保持系材料‘陇油9号’高出15.0%和9.0%;不育材料花的CAT活性高于保持系材料89%~293%,而其花蕾的CAT活性低于保持系材料25%~43%,LRCMS与其它不育材料间无显著差异;不育系材料花SOD活性低于保持系材料15%~25%,LRCMS与其它不育材料无显著差异,其花蕾SOD活性高于保持材料6%~112%,但LRCMS增加幅度低于其它不育材料;保持系材料花蕾与花中蛋白质含量为0.014~0.020mg/g,不育系材料花蕾与花中蛋白质含量为0.012~0.016mg/g,所有不育材料蛋白质含量均低于保持材料。(3)LRCMS的POD同工酶谱在花中较对应的可育系‘陇油9号’和其它甘蓝型雄性不育多1条迁移率(Rf)为0.623的条带。(4)LRCMS雄蕊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绒毡层未发育,为无花粉囊型不育。研究表明,LRCMS与其他类型油菜不育系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是一个新的白菜型冬油菜不育类型。
鲁美宏孙万仓孔德晶杨宁宁杨宁宁
关键词:冬油菜细胞质不育生理生化雄蕊发育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机理与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本研究对不同品种白菜型冬油菜采用多点试验,通过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发育特性及农艺综合性状等指标的研究,探究冬油菜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应性及其抗寒性机理以及抗冻蛋白与冬油菜抗寒性的关系,并建立白...
杨宁宁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生态适应性植物学特性抗寒性评价抗冻蛋白
文献传递
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冻蛋白提取方法,尤其涉及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的从冷诱导的冬油菜根提取出了质外体抗冻蛋白。一种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提取缓冲液配制...
孙万仓杨刚史鹏辉王丽萍刘自刚曾秀存方彦武军艳杨宁宁孔德晶鲁美宏赵艳宁董红业王月
文献传递
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冻蛋白提取方法,尤其涉及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的从冷诱导的冬油菜根提取出了质外体抗冻蛋白。一种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提取缓冲液配制...
孙万仓杨刚史鹏辉王丽萍刘自刚曾秀存方彦武军艳杨宁宁孔德晶鲁美宏赵艳宁董红业王月
文献传递
显微镜的控温载物片及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抗冻蛋白冰晶形态变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冰晶形态观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冰晶形态变化的方法。一种显微镜的控温载玻片,其主要特点是将两片载玻片之间设有冷却软管,冷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低温冷却循环仪的出口和进口相连接。一种使用普通光学显...
孙万仓杨宁宁史鹏辉孔德晶刘自刚方彦曾秀存武军艳鲁美宏杨刚王月王丽萍赵艳宁董红业
文献传递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不同后茬作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4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为指标,研究了冬油菜后茬作物油菜、胡麻、玉米和小麦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4种作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与理化性状均显著高于休闲对照,而非根际土壤只有脲酶、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等优于休闲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与理化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大,它们都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将各土壤肥力分为3级,各处理肥力状况依次为:小麦根际(珔F=0.72)>胡麻根际(珔F=0.61)>油菜根际(珔F=0.56)>玉米非根际(珔F=0.44)>胡麻非根际(珔F=0.39)>小麦非根际(珔F=0.38)>玉米根际(珔F=0.37)>油菜非根际(珔F=0.29)>休闲CK(珔F=0.15)。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冬油菜不同后茬作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是可行的。
杨刚孙万仓王丽萍慕平刘自刚李学才杨宁宁孔德晶鲁美宏
关键词:冬油菜后茬作物土壤肥力
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光合机构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叶片气孔形态、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物分配与积累的影响。【结果】昼/夜温度为20℃/10℃时,与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相比,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生长点较低,株型匍匐,叶色深,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Ci)、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当夜间温度降至5℃处理7 d后,不同抗寒品种气孔导度(Gs)、Ci、Pn下降,叶绿素含量、根/冠升高,表明低夜温下不同品种均有更多光合产物被优先输送到根部;天油2号叶片叶缘、叶尖呈卷曲状或水渍斑状,表现明显冻害症状,陇油7号叶色加深,叶片平展,生长点下陷,未见冻害;夜温降低处理后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叶绿素均升高,不同品种叶绿素升高幅度明显不同,天油2号比对照升高6.0%,陇油7号升高9.6%;此时,天油2号大部分气孔关闭或半关闭,其叶片胞间Ci高于陇油7号,GS、Pn显著低于陇油7号,表明在夜间温度为5℃时,天油2号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引起其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陇油7号在5℃低夜温条件下,叶片气孔大部分仍保持开放,叶片Pn、Ci虽略有下降,但与对照(昼夜温度为20℃/10℃)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在5℃低夜温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昼/夜温度为20℃/10℃时,白菜型冬油菜叶绿体紧贴细胞内壁整齐排列,基粒片层垛堞整齐紧密,基质片层整齐有序,叶绿体外形呈梭状或单面凹透镜形,内含淀粉颗粒,陇油7号淀粉粒数量和直径均大于天油2号;当昼/夜温度降为20℃/-5℃时,天油2号下部叶片已全部干枯,持绿叶片叶出现水渍状冻害,陇油7号心叶深绿色,下部叶变黄,但叶片平展,叶面呈块状泛红;天油2号相邻叶绿体融合、叶绿体外膜破裂、释放出內溶物,基粒溶解
刘自刚孙万仓方彦李学才杨宁宁武军艳曾秀存王月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光合特性超微结构
不同生态条件下白菜型冬油菜性状差异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在4个生态区种植11个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探讨北移种植后冬油菜生育期进程、农艺性状、品质等的变化特征及与主要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原种植区(天水)相比,冬油菜北移后其生育期进程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冬前生育期缩短,越冬期延长;越冬后返青期~成熟期生育期总天数不变,但早期(返青期~终花期)生育期进程加快,而角层期延长。北移种植后冬油菜株高、分枝部位降低,主花序变短、单株角果数减少,分枝数增加,株型变差;角粒数、千粒重增加,角、粒性状改善。含油量、油酸、亚麻酸、芥酸含量增加,亚油酸、廿碳烯酸、硫苷含量降低;油酸、亚麻酸含量与纬度、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年均温度、最冷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廿碳烯酸、硫苷与油酸、亚麻酸表现相反。冬油菜北移后株型变差,角、粒性状改善;冬前生育期变短,越冬期延长,返青后生育期加快,而角层期延长,有利于粒重增加;籽粒含油量增加,高纬度、高海拔有利于油酸、亚麻酸积累,而高降雨量、低温有利于廿碳烯酸积累。
刘自刚孙万仓杨宁宁武军艳方彦李学才曾秀存王月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北移种植生态区农艺性状
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及生理生化反应被引量:13
2015年
选用50个国内外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兰州和天水两个生态区进行大田种植,苗期进行田间植物学形态特征统计,越冬前降温期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相应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它们在不同生态区的抗寒适应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由天水北移至兰州后,各参试品种越冬率大幅下降,证明天水是我国冬油菜分布北界;部分品种形态特征发生变化,78%的叶色加深,52%的叶柄变短,大多数品种的侧裂叶对数由1~2对增至3~4对;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下降,平均降幅为1.54%和60.53%,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平均升幅为44.27%,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Pn)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CAT、POD、SOD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POD酶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幅度较大,分别为82.59%和48.8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的越冬率与P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王月孙万仓刘自刚杨宁宁方彦曾秀存孔德晶鲁美宏王丽萍董红业杨刚侯献飞刘林波种彦容
关键词:甘蓝型冬油菜生态区酶活性抗寒性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被引量:59
2013年
【目的】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比色法、冰晶消长法、显微测微、光合测定等技术,探讨北方寒旱区主要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结果】冬前低温阶段,弱抗寒品种多数气孔关闭或半开放,而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气孔仍保持完全开放状态,且光合速率、根冠比、根部干物质积累均较高;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显著正相关,而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与抗寒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天油2号相比,低温下陇油7号质外体蛋白提取液形成冰晶体积小、分布均匀,形态以五边形、椭圆形和双菱形为主,具有明显重结晶抑制活性和饰晶活性。【结论】冬前低温阶段,白菜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叶片气孔多数仍保持开放,Pn较高,光合产物优先分配至地下部贮存;根部抗冻蛋白表达上调,增强了其抗寒性。
刘自刚孙万仓杨宁宁王月何丽赵彩霞史鹏飞杨刚李学才武军艳方彦曾秀存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光合特性抗冻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