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仁树

作品数:589 被引量:2,97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5篇期刊文章
  • 223篇专利
  • 42篇会议论文
  • 1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8篇矿业工程
  • 49篇建筑科学
  • 45篇理学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化学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9篇爆破
  • 98篇巷道
  • 69篇掘进
  • 47篇支护
  • 46篇岩巷
  • 43篇应力强度
  • 42篇应力强度因子
  • 36篇药包
  • 35篇围岩
  • 33篇应力
  • 33篇掏槽
  • 30篇煤矿
  • 26篇应力波
  • 25篇切缝药包
  • 25篇立井
  • 24篇荷载
  • 23篇动态应力强度...
  • 23篇装药
  • 22篇炸药
  • 22篇深孔

机构

  • 570篇中国矿业大学...
  • 4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9篇安徽理工大学
  • 19篇中煤第三建设...
  • 16篇北京工业职业...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2篇新汶矿业集团
  • 9篇新汶矿业集团...
  • 7篇北方工业大学
  • 6篇淮南矿业集团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华北科技学院
  • 5篇沈阳中拓智能...
  • 4篇北京矿冶研究...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山东能源淄博...
  • 4篇常州威通矿山...
  • 4篇莱州汇金矿业...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587篇杨仁树
  • 95篇郭东明
  • 93篇杨立云
  • 71篇岳中文
  • 58篇李清
  • 54篇王雁冰
  • 38篇杨国梁
  • 36篇许鹏
  • 35篇丁晨曦
  • 31篇马鑫民
  • 30篇薛华俊
  • 29篇孙强
  • 28篇李永亮
  • 23篇李学彬
  • 22篇陈程
  • 21篇陈骏
  • 21篇牛学超
  • 18篇刘康
  • 17篇杨永琦
  • 15篇朱晔

传媒

  • 50篇煤炭学报
  • 26篇煤炭科学技术
  • 25篇振动与冲击
  • 21篇中国矿业大学...
  • 21篇中国矿业
  • 20篇岩石力学与工...
  • 13篇爆炸与冲击
  • 1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0篇工程爆破
  • 8篇建井技术
  • 8篇煤炭工程
  • 7篇岩土力学
  • 6篇爆破
  • 5篇实验力学
  • 5篇矿冶工程
  • 5篇工程科学学报
  • 4篇煤炭技术
  • 4篇煤矿安全
  • 3篇金属矿山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

  • 12篇2024
  • 22篇2023
  • 22篇2022
  • 25篇2021
  • 27篇2020
  • 30篇2019
  • 29篇2018
  • 40篇2017
  • 48篇2016
  • 48篇2015
  • 45篇2014
  • 45篇2013
  • 26篇2012
  • 15篇2011
  • 25篇2010
  • 18篇2009
  • 15篇2008
  • 9篇2007
  • 15篇2006
  • 19篇2005
5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空孔周围裂纹群的扩展规律被引量:6
2018年
为探究爆炸载荷下空孔应力集中区裂纹群扩展规律,采用爆炸加载透射式焦散线系统,研究单炮孔作用下空孔周围预制裂纹扩展的动态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空孔与炮孔连线方向上,空孔迎爆侧、背爆侧预制裂纹起裂并扩展,其余方向预制裂纹没有扩展,背爆侧裂纹扩展长度大于迎爆侧裂纹扩展长度;迎爆侧、背爆侧裂纹不会同时起裂,两者起裂时间差为40μs左右,迎爆侧裂纹在扩展阶段的速度和应力强度因子峰值大于背爆侧裂纹相应值;空孔对于爆生裂纹的导向作用随炮孔与空孔距离L的增大越来越不明显,迎爆侧、背爆侧裂纹扩展速度、应力强度因子值随着L的增大而减小。
杨仁树左进京宋俊生宋俊生肖成龙
关键词:爆炸应力波应力集中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束状炮孔爆破机理动光弹试验研究
本文采用动态光弹性实验测试方法,研究束状炮孔爆破效应及其机理。通过模型试验,定性和定量分析应力波分布、传播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布孔形式,布孔参数下的爆破效应,提出了合理的束孔布置方案,为现场束状炮孔布孔设计提供理论依...
杨仁树杨永琦
关键词:动光弹爆破机理
文献传递
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包括激光器、扩束器、场镜组合、加载装置、同步控制开关、数码高速摄影机和电脑。激光器发出持续的线光束,经扩束器转换后成为面光束,又经场镜组合变换成平行光束入射到试件表面,最后...
杨立云杨仁树岳中文王雁冰
文献传递
一种数码电子雷管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码电子雷管保护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水层、微孔橡胶层、环形磁铁一、雷管和环形磁铁二,装置外壳由两个结构相同且对称放置的保护体组成,装置外壳的空腔中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水层、微孔橡胶层和环形磁铁一,雷管放置于环...
王雁冰于冰冰杨仁树彭喆李成孝任斌马鑫民李杨汪东宸王宝珠
文献传递
圆孔缺陷对爆生裂纹扩展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空孔缺陷对裂纹扩展行为的作用关系,以及裂纹扩展行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空孔缺陷能够促使预制裂纹起裂并扩展,且空孔对爆生裂纹扩展方向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当爆生裂纹向空孔扩展时,空孔对爆生裂纹扩展行为有促进作用,使爆生裂纹与空孔贯通时速度和应力强度因子值增大;次生裂纹扩展速度和裂尖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都小于爆生裂纹相应值,且次生裂纹扩展初始阶段速度最大,裂纹的起裂韧度在0.8~1.1 MN/m^(3/2);随着空孔直径的增大,次生裂纹扩展长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存在一个最优的空孔尺寸,使次生裂纹扩展距离最大,对裂纹扩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杨仁树左进京方士正陈帅志王煦
关键词:爆炸载荷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冲击荷载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的DLDC试验
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DLDC),利用落锤冲击含预制裂纹(倾斜角度分别为0°、30°、45°)的缺陷介质,研究裂纹扩展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下,裂纹会于预制裂纹一端起裂,扩展至整个试件,且扩展路径指向重...
杨仁树王雁冰侯丽冬
关键词:爆破工程冲击荷载
文献传递
C10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原材料筛选试验基础上,采用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的方法进行高性能混凝土试配。根据全计算配合比设计及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优选出了符合深冻结井筒筑壁施工要求的C10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提出了C100高性能混凝土适宜的水泥品种及用量、水胶比、砂率、矿物掺合料种类及用量、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用量等。
徐辉东杨仁树张慧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矿物掺合料冻结井筒
含倾斜弱面介质中动态裂纹扩展行为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为研究冲击荷载下运动裂纹遇到介质中倾斜弱面后的动态断裂行为,采用霍普金森杆作为冲击加载装置,利用高速相机记录倾斜弱面介质中运动裂纹的扩展过程,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裂纹周围应变场的演化过程、裂纹尖端的开裂应变以及裂纹的扩展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下,运动裂纹在遇到弱面后易偏向弱面扩展,裂纹偏转后的开裂应变和扩展速度都显著提高。此外,应力加载率对运动裂纹的扩展有显著影响。随着加载率的提高,动态裂纹沿弱面扩展一定距离后将再次进入基质扩展,且运动裂纹沿弱面扩展的偏移距离逐渐减小。在高加载率下,裂纹沿弱面扩展的速度基本保持稳定,但再次穿过弱面后的裂纹数量和长度不断增加。在相同加载率下,弱面的强度越低,裂纹沿弱面扩展的距离越长。
许鹏杨仁树鞠杨鞠杨夏开文
关键词:应变场
一种固体充填材料压缩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充填材料压缩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固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质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上围设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围设的空间形成填料空...
王树帅杨仁树李永亮路彬
文献传递
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三量关系及其控制原则
2022年
为研究充填采场覆岩变形特征,基于充填采场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将充前移近量、欠接顶量与充填体压缩量作为覆岩变形的主要来源,揭示了覆岩移动的“三量关系”,并分析了三量变形的影响因素。基于压力平衡拱理论,建立围岩压力与充填体承载力的平衡关系,研究“三量关系”的协同作用,并提出覆岩变形控制的“三度原则”,通过控制充填速度、充填密实度和充填体强度等措施降低覆岩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充前移近量与空顶时间及充填步距呈正比,其变形在回采一阶段显著低于末阶段,同时,充填效率降低,导致空顶时间增加,其变形随之增加;欠接顶量随泌水率增大而增大,其欠接顶区域呈三角形分布,随煤层倾角增大,欠接顶范围减小,而欠接顶高度在充填支巷上口增大;充填体压缩量与其弹性刚度呈反比。提高充填速度及密实度在充填前期显著降低覆岩变形,而提高充填体强度在充填后期是控制覆岩变形的关键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两阶段回采模式中,充填体在一阶段时仅产生部分接顶,在二阶段时产生完全接顶区和间断接顶区,最终形成完全接顶。基于覆岩变形控制的“三度原则”,昊源煤矿采用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煤技术,实现了连续采煤与连续充填的平行作业,显著提高了充填效率,降低了覆岩的充前变形。结果表明,上覆岩层仅产生较小的离层,极大地维持了围岩完整性,实现了对上覆岩层的变形控制,验证了“三度原则”对变形控制的有效性,为类似条件下的覆岩变形控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徐斌杨仁树李永亮路彬骆浩浩李成孝
关键词:胶结充填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