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一博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美学
  • 3篇德国古典美学
  • 3篇环境美学
  • 3篇古典美学
  • 2篇艺术
  • 2篇院校
  • 2篇哲学
  • 2篇审美
  • 2篇实践美学
  • 2篇主义
  • 2篇自然美
  • 2篇自然美学
  • 2篇历史哲学
  • 2篇美术
  • 2篇美术院校
  • 2篇美学学科
  • 1篇德国浪漫主义
  • 1篇德国历史
  • 1篇学史
  • 1篇中国美学

机构

  • 7篇四川美术学院
  • 6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3篇杨一博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文艺争鸣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觉文化与符号力量——中国当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书法和具象艺术作为中国艺术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它们与政治权力具有内在关联。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这两种艺术形式以身体为符号中介,形成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新中国初期,书法和具象艺术以符号的象征性特征把政治权力的实施融入到政治宣传画这一艺术形式中;在西方艺术影响下,以徐冰和马堡中为代表的当代中国艺术家,重新回到中国传统艺术与政治关联这一路径,以书法语言和具象艺术对政治权力进行符号象征,将艺术与权力的运作连接起来以构造完善的社会形态。视觉文化中的中国艺术以特有的符号象征,将美学与现实的政治权力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与西方美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柯蒂斯.卡特杨一博
关键词:书法艺术具象艺术
论中国审美经济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
2015年
审美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正逐步兴起,正处于理论建构的阶段,而目前这一理论建构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哲学家、美学家主导的。中国审美经济的理论来源主要基于生活美学,主张审美经济是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为审美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但是中国审美经济理论正逐步走向一种经济目的论和工具主义,通过对西方审美经济理论建构逻辑的分析,以及对审美表现价值、审美劳动和审美资本文化属性等理论的借鉴,将有利于建构中国审美经济的理论体系。
杨一博
关键词:生活美学
叙事主义历史哲学中的美学理论及其启示——从海登·怀特到安克斯密特
2019年
从20世纪60年代伊始,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叙事主义历史哲学,基于历史文本化的理论需求,开启了美学与叙事主义史观间的理论通道。在该阶段,美学附属于语言学与文学理论,其作为历史文本的书写与阐释规则,旨在将历史实在消解于文本之中,但是美学在此阶段中,其价值远低于语言学与文学理论,甚至在海登·怀特思想中,美学作为19世纪历史科学化进程的理论动力,被其予以否定。随着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发展,以安克斯密特为代表的理论家,开始反思叙事主义史观"无物超出文本之外"的弊端,要求恢复历史实在与文本的关联。
杨一博
关键词:美学理论历史哲学主义怀特文学理论文本化
艺术与认知——表演、批评和美学被引量:1
2016年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了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符号,苏珊·朗格、鲁道夫·阿恩海姆、纳尔逊·古德曼以及其他人证明了认知符号的多样性及其效用已经扩展至艺术之中。在对舞蹈的认知意义的探讨中,"体验"和"认识"这两个概念分别指涉其认知意义的两个不同方面。以体验的方式理解一件作品要求我们直接通过感官来理解事物,它与通过作为事物符号的或是对事物进行描述的词语来理解这些事物的方式是相对立的。认识是指基于对艺术进行回应所获得知识,这些回应包括艺术批评、艺术史和审美理论,它们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艺术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并且为我们展示出艺术品所具有的更深远的意义。
柯蒂斯.卡特杨一博
关键词:艺术舞蹈表演
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
2014年
德国浪漫主义以民族文化的建构为诉求,以审美为路径将自然转化为与主体紧密联结的"他者",从而使其民族精神具有外在的现实性。在这一思想进程中,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坚持美学的认识论特征,着力探寻人对自然审美感知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这种模式与环境美学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基于美学作为感性学的理论共识,彰显了西方环境美学的理论连续性和美学理论的自律性。
杨一博
关键词:德国浪漫主义自然美学环境美学审美感知
论中国美学史观念的建构及其路径
2017年
近二十年来,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旨在建构一套符合中国美学精神自身的理论系统,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美学史可以系统地梳理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塑造中国美学独立、自律的理论特征,并且中国美学史还能确证中国美学学科的合法性,由此,中国美学史成为中国美学理论更新的有效动力。但是目前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亦停滞不前。
杨一博
关键词:中国美学史历史哲学美学学科西方美学后实践美学中国美学研究
花园·城市·自然——环境美学理论的实践性运用
2013年
将花园作为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符号,对花园、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分析,其实质是将美学理论与当前城市与环境的现实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以自然美学、城市美学和环境美学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三种不同文化中城市的实地考察,凸显了当前环境美学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价值。
柯蒂斯.卡特杨一博
关键词:环境美学自然美学城市美学
为生命美学补“历史性”——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德国古典美学
2016年
生命美学以超主客对立、超理性主义作为其主要的理论特征,但其在与实践美学的理论交集中,这些特征遭到了质疑和批判。实质上,这些质疑与批判的逻辑源头是孤立地将生命作为生命美学的核心,忽视了生命与美学的内在历史关联。生命对于美学不是一种逻辑的在先,生命美学不是指美学对生命的关照。与之相反,生命是美学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一种理论契机。从这一视野出发,可以将生命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关联起来,其不仅赋予了德国古典美学新的理论关照,也可使生命美学获得新的理论增长点。
杨一博
关键词:生命美学实践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理性主义
环境美学对风景画研究的激活路径及其理论意义
2018年
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环境美学与艺术间的肯定性关系尚未得到重视,将现当代环境艺术作为环境美学观念的独占形式,反而削弱了环境美学与艺术间关系的有效性。梳理分析环境美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材料,立足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当代美学发展的使命,以及立足于环境美学新近的理论成果,可以认为,将风景画作为环境美学对应的艺术形式是必然而又符合其理论逻辑的。通过探究环境美学对风景画的还原路径,不仅拓展了风景画研究的理论资源,更重要的是,其启示了建构以环境美学为代表的当代美学与艺术间平衡关系的一种思路。
杨一博
关键词:环境美学风景画
美术类院校的美学课程设置研究
2017年
美学课程作为美术类院校课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美学课程在我国美术类院校中的意义尚未得到重视,课程定位及内容设置模糊。当代艺术的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与过去大相径庭,美学课程正逐步从辅助性课程转向核心课程。结合国家对美学教育的要求及未来艺术发展的趋势,美术类院校应对美学课程进行改革,构建符合美术类院校教学特征的美学课程体系。
杨一博
关键词:美术院校美学课程课程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