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焦虑
  • 3篇牙科
  • 3篇牙科焦虑
  • 3篇麻醉
  • 3篇护理
  • 2篇局部麻醉
  • 2篇口腔
  • 2篇计算机控制
  • 2篇拔牙
  • 2篇拔牙患者
  • 1篇滴注
  • 1篇短期预后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牙科焦虑症
  • 1篇一体化
  • 1篇异丙酚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7篇李馨
  • 2篇王秀坤
  • 2篇刘楠
  • 1篇陈志远
  • 1篇高彤
  • 1篇刘艳梅
  • 1篇孙玉娟
  • 1篇白俊霞
  • 1篇梁楠
  • 1篇王冰

传媒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俯卧位与翻身时长对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俯卧位与翻身时长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医院烧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俯卧位与平卧位均为2 h并交替翻身3次,俯卧位累计6 h;选取2022年1—6月收治的相同疾病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俯卧4 h→平卧2 h→俯卧4 h→平卧,俯卧位时间长为8 h。观察对比1周内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Braden量表评分。结果 更改俯卧位与翻身时长后的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平卧2 h与俯卧4 h交替翻身2次,共俯卧位8 h,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皮肤压力性损伤,缩短住院时间。
王容容林静庄玉娇董雅萍苏晓玲李馨
关键词:烧伤俯卧位通气
急诊一体化溶栓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急诊一体化溶栓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治的322例急诊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救治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NTF)值均较对照组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挂号至溶栓用药时间(DNT)≤60 min达标率、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90 d预后良好率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改善神经功能与短期预后,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叶淑英郑应红林舜贤王秀坤杨玲李馨
关键词:神经功能短期预后
计算机控制麻醉系统的应用护理
2011年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在控制牙科焦虑和局部麻醉注射疼痛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具有牙科焦虑、ASAⅠ级、需要在口腔局部麻醉下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动口腔局部麻醉技术。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均从患者就诊起开始,持续到完成治疗离院及局麻后随诊的全过程。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z9例局麻后的牙科焦虑评分下降,而对照组患者中只有4例局麻后的牙科焦虑评分下降。两组患者注射局麻时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5)。两组患者局麻注射前、注射中及注射后的血压、心率维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患者中有29例接受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作为口腔局部麻醉的常规选择。结论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牙科焦虑,减轻局麻注射的疼痛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李馨刘楠
关键词:麻醉焦虑护理
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仪在高血压病拔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拔牙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预约拔牙的高血压病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进行局部麻醉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动注射方式进行局部麻醉注射。麻醉前、中、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评分(MADS)、视觉模拟(VAS)标尺表评分,并测定血压和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麻注射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1,P〈0.05);观察组麻醉术后有86.11%(31/36)的患者焦虑评分下降,对照组中仅有38.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5)。观察组有80.65%(25/31)的患者焦虑评分下降变为非牙科焦虑状态(MADS〈11分),对照组中有28.5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在局麻注射中与注射前、注射后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麻醉注射中血压、心率较麻醉前、麻醉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牙科焦虑,减轻局麻注射的疼痛不适,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及心率,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王秀坤陈志远王冰高彤白俊霞梁楠李馨
关键词:局部麻醉拔牙牙科焦虑口腔科护理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系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单颗牙麻醉(STA)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应用于伴有牙科焦虑的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时的效果。方法试验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STA进行局部麻醉注射,对照组采用手动注射方式。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评定患者局部麻醉前后的牙科焦虑状况。注射后由患者本人用视觉模拟标尺表评价注射时的疼痛程度。监测麻醉前、中、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2组注射时的疼痛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麻醉后有86.11%的患者焦虑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两者麻醉前后焦虑变化差异显著。试验组麻醉前、中、后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麻醉中血压明显上升。结论 STA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能有效减轻注射疼痛,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减少手术风险。
刘艳梅刘楠李馨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牙科焦虑症心血管病
椅旁助疗在口腔正畸治疗的实践体会
李馨
静脉滴注异丙酚清醒镇静法对减轻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的效果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静脉清醒镇静控制牙科焦虑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具有牙科焦虑、ASAⅠ级的双侧下颌智齿拔除患者52例,按两侧牙齿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在异丙酚清醒镇静辅以局麻下拔牙;对照组26例仅在局麻下拔牙。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均从患者就诊起开始,持续到完成手术离院及术后随诊的全过程。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平稳。实验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镇静,在整个过程中放松、合作,配合好,满意度高;而对照组患者配合欠佳,满意度较低。结论异丙酚静脉清醒镇静可以有效控制牙科焦虑,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李馨孙玉娟
关键词:异丙酚清醒镇静拔牙牙科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