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纪顺

作品数:156 被引量:660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56篇生物学
  • 11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0篇木霉
  • 17篇光谱
  • 16篇木霉菌
  • 16篇基因
  • 14篇芽孢杆菌
  • 14篇胁迫
  • 12篇散射光
  • 12篇散射光谱
  • 11篇生物防治
  • 11篇物防
  • 11篇活性
  • 11篇椒样薄荷
  • 11篇薄荷
  • 10篇芽孢
  • 10篇耐盐
  • 10篇NACL胁迫
  • 9篇纳米
  • 9篇共振散射
  • 8篇蛋白
  • 8篇散射

机构

  • 117篇山东省科学院
  • 30篇山东理工大学
  • 23篇广西师范大学
  • 12篇山东省科学院...
  • 7篇山东省应用微...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桂林工学院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山东中惠生物...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武汉市蔬菜科...
  • 2篇齐鲁工业大学
  • 2篇安捷伦科技有...
  • 2篇阿德莱德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作者

  • 156篇李纪顺
  • 122篇杨合同
  • 49篇扈进冬
  • 47篇陈凯
  • 40篇魏艳丽
  • 27篇王贻莲
  • 27篇赵晓燕
  • 26篇张广志
  • 23篇蒋治良
  • 20篇黄玉杰
  • 20篇周红姿
  • 17篇李红梅
  • 17篇张新建
  • 16篇郭凯
  • 15篇陈泉
  • 14篇郭勇
  • 14篇李哲
  • 12篇吴远征
  • 12篇梁爱惠
  • 12篇吴晓青

传媒

  • 45篇山东科学
  • 7篇科学技术与工...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中国酿造
  • 3篇农药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分析化学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19篇2014
  • 14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19篇2010
  • 16篇2009
  • 16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茨木霉LTR-2对椒样薄荷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能够刺激作物生长并增强其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的多功能益生真菌,目前国内外对于生防木霉菌在增强植物耐盐性及其作用机理方面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了生防木霉菌LTR-2对椒样薄荷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0 mmol/L NaCl胁迫下,LTR-2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椒样薄荷的生长和光合的抑制。探讨了LTR-2接种的椒样薄荷耐受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LTR-2提高了椒样薄荷的抗氧化活力,减少了活性氧积累;增强了细胞膜和液泡膜H+-ATPase以及Na+/H+逆向转运蛋白等离子转运通道的活性,从而调节盐分的吸收和分布。这些结果为椒样薄荷在盐碱地区的引种及木霉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哲郭凯吴晓青陈泉李纪顺杨合同
关键词:NACL胁迫椒样薄荷耐盐性
木霉生物防治菌剂创制基础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捷杨合同梁志怀高增贵李雅乾王伟李纪顺刘限孙兴全薛春生陈云鹏魏林李令伟汪祖国孙瑞艳傅科鹤李莹莹庄敬华
木霉菌是国际公认的有益微生物,已命名的木霉有92个,国内已报道的木霉有25种.多年来中国关于木霉菌资源收集地区仅局限在辽宁、江苏和浙江等地少数地区,在拮抗木霉菌菌剂筛选技术方面,主要依靠经典的对峙培养和盆栽试验筛选,筛选...
关键词:
关键词:木霉菌生物防治
纳米标记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2009年
1抗体标记纳米催化一共振散射光谱法基于纳米金良好的催化性能,建立了纳米金催化.金、银微粒(增强)技术,大大提高了检测信号并降低检出限,已用于光度、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本研究基于免疫纳米金对反应的催化增强作用,结合离心和膜过滤技术,
蒋治良李纪顺温桂清刘庆业梁爱惠
关键词:共振散射光谱法光谱分析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过滤技术
木霉植酸酶编码基因多样性及作为系统发育标记潜力研究
2012年
对现有的148株木霉菌株在含植酸钙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了产植酸酶能力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产生了水解透明圈,说明所有测试的木霉菌株都具有植酸酶活性,植酸酶编码基因在木霉群体中具有广泛性。选取14个种类的21株木霉,采用植酸酶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P8205、P500-2扩增获得其中11种17株木霉植酸酶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利用ITS4I、TS5引物扩增17个木霉菌株的ITS序列并测序。分别基于植酸酶基因片段序列以及ITS序列信息,通过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植酸酶基因序列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基于植酸酶基因序列与基于ITS序列的分类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植酸酶基因序列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被分到同一分支当中,与ITS序列的进化关系相差较大,表明有可以作为木霉分类的一种新的标记的潜力,并携带部分与ITS序列不同的系统发育相关信息。
张超罗俊彩扈进冬李纪顺杨合同
关键词:木霉植酸酶基因多样性
一株盖姆斯木霉TW20050的鉴定及功能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明确木霉菌株TW20050的分类地位,并评价其生物学功能。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ITS、tef1及rpb2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的抑菌能力,利用透明圈大小定性检测菌株的水解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TW20050的形态学特征与Trichoderma gamsii一致,其ITS、tef1和rpb2序列与Trichoderma gamsii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在以rpb2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TW20050与Trichoderma gamsii strain S488[KJ665270.1]位于同一分支。菌株TW20050在PDA平板上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终极腐霉的抑制率最高,达92.0%。菌株TW20050具有蛋白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其中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透明圈宽度分别为9.8 mm和6.5 mm。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将菌株TW20050鉴定为盖姆斯木霉。菌株TW20050不但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而且具有多种水解酶活性,是一株较有潜力的生物防治菌株。
陈凯李纪顺扈进冬尹姗姗张广志赵晓燕杨合同
关键词:抑菌能力水解酶活性
木霉菌株T11-W的鉴定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经典实验方法和分子鉴定技术进行了木霉菌株T11-W的鉴定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的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T11-W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具有寄生作用,校正寄生率为73.46%,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4.19%。本文丰富了木霉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理论研究,对哈茨木霉作为新型、高效的微生物杀线剂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贻莲李纪顺杨合同
关键词:哈茨木霉寄生南方根结线虫
龙柏精油提取方法实验
2007年
采用正交设计对龙柏精油的提取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80 g龙柏粉末用400 g水浸泡0.5 h后提取5 h,最多可提取0.4 ml精油。
赵晓燕侯有明宋时亮杨合同李纪顺郭勇
关键词:精油
13个省、自治区滩涂湿地木霉菌分布初探被引量:4
2015年
从13个省、自治区的滩涂湿地中采集了土壤和水样品共计837份,从中分离出了827株木霉菌株.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样品比水样更容易分离到木霉菌,且土壤样品中的含盐量越低越容易分离到木霉菌.海拔高度也是影响木霉分布的因素,海拔高度在100~1200m之间木霉的分离率最高,这可能与该海拔区间中的植被相对丰富有关.
赵晓燕吴晓青李哲赵忠娟陈泉陈凯李纪顺杨合同
关键词:滩涂湿地木霉分离率土壤样品水样品
葡萄霜霉病拮抗细菌BMJBN02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平板观察法,获得到6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发现菌株BMJBN02在纤维素平板、几丁质平板和β-1,3-葡聚糖平板上产生的水解圈半径最大。通过对菌株BMJBN02的形态、生长特性、生理生化反应、16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spp.)。叶盘法检测发现,经菌株BMJBN02粗提液处理的叶片,霉层的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发病率从100%降低到42.3%,病情指数从65.3降为18.6,抑菌效果显著。
谢雪迎王贻莲扈进冬李纪顺杨合同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生物防治拮抗细菌巨大芽孢杆菌
NaCl胁迫对2种澳洲滨藜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澳大利亚引进的大洋洲滨藜、灰滨藜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统计萌发率。试验结果表明,2种滨藜种子的累计萌发率均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2%NaCl溶液胁迫对滨藜种子即构成显著伤害。在NaCl浓度达1.8%时,大洋洲滨藜萌发率仍有15.3%,灰滨藜则表现为完全抑制。将未萌发的种子转入蒸馏水中继续萌发,2种滨藜的种子均能恢复萌发。种子萌发试验初步说明大洋洲滨藜种子萌发阶段的耐盐性优于灰滨藜。
宋莉璐魏艳丽李红梅任艳李纪顺杨合同
关键词:NACL胁迫种子萌发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