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国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聚类分析
  • 3篇苦荞
  • 2篇性状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1篇遗传相似系数
  • 1篇因子聚类分析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方法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利用
  • 1篇栽培作物
  • 1篇酮类
  • 1篇酮类化合物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藏农牧科学...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瑞国
  • 4篇柴岩
  • 3篇高冬丽
  • 2篇安守强
  • 2篇高金锋
  • 1篇高小丽
  • 1篇张慧成
  • 1篇胡银岗
  • 1篇梁成真
  • 1篇冯佰利
  • 1篇卓嘎

传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藏陕云贵川五省区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苦荞是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其特有的营养组成对满足当前人们营养平衡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其药用价值更深层次的发掘研究,苦荞己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且由于苦荞属廖科,其栽培利用,对于缓和当前栽培作物单一化趋势有一定缓解作...
李瑞国
关键词:苦荞遗传相似系数系统聚类分析资源搜集栽培作物栽培利用
文献传递
苦荞育种思路和策略
通过对我国苦养育种目标以及育种方法的剖析,提出了今后苦养育种工作的思路和策略。
柴岩李瑞国高冬丽
关键词:苦荞育种方法
文献传递
微波提取苦荞籽粒总黄酮最佳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苦荞籽粒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研究了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萃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苦荞籽粒黄酮,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萃取时间对总黄酮含量都有影响,次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固液比>萃取时间。微波提取苦荞麦黄酮的较优组合为:微波功率360 W、乙醇浓度60%、固液比1∶60、萃取时间4 min。
安守强李瑞国梁成真高冬丽柴岩
关键词:微波萃取荞麦黄酮类化合物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36
2008年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1.1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高金锋张慧成高小丽卓嘎柴岩李瑞国冯佰利
关键词: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苦荞资源农艺性状因子聚类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采用因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搜集的53个苦荞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筛选前6个因子(其贡献率达到80.17%)为综合指标,进一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7.46时,可以把苦荞资源聚成宽粒类、抗倒类、粮用类、大粒非抗倒类和以及厚壳类等5个类别。研究结果对筛选优异苦荞资源,提高苦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瑞国高冬丽柴岩胡银岗高金锋安守强
关键词:苦荞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