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勇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跨出封闭:对历史学“界”与学“术”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学统在近代演变成一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政治选择。受政统影响,20世纪中后期,中国学术"信"的精神和"闭"的环境得到了某种加强。国外学术的发展则受益于"疑"的治学精神、"开"的治学环境以及历史学家的个人努力。在此影响下,中外学术形成了明显的学"界",并产生了巨大的研究差距。学"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学"术",但是具有超越思想的研究者才可以在学"术"的很多地方突破学"界"的限制。国内的学术创新也许就是超越学"界"、跨出这种封闭。
- 李爱勇
- 关键词:政统
- 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
- 2010年
- 近代女子教育问题
(一)研究的时段与范围
在新时期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研究中,学界同仁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逐步扩大了研究范围。
- 郭常英李爱勇
- 关键词:女子教育教育研究教育问题
- 娱乐如何救国:近代游艺会“公共空间”的形塑被引量:8
- 2019年
- 游艺会原本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校园文艺形式。游艺会包含雅俗共赏的中西文化艺术,政治力量、社会精英、普通民众等共同塑造了游艺空间。游艺会具有鲜明的主线和广泛的包容性,也塑造了参与者的国民意识。看似矛盾的“娱乐”与“救国”,实际是社会文化中精英思想与大众思维紧张关系的表现,是双方妥协和统一的结果。考察游艺会和理解“娱乐救国”需要从精英和大众两个维度展开,在游艺会中精英的爱国救国与大众娱乐有了统一的可能。因此,近代游艺会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形成了“娱乐救国”的历史认同,对国民意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李爱勇
- 关键词:公共空间
- 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被引量:1
- 2009年
- 文章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犹太教、犹太教育和犹太民族性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它具有教育性的特点;犹太教育是犹太人精神和思想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根本方法,它具有宗教性的特点;犹太人的民族性是犹太人千百年来将犹太教教育化和将犹太教育宗教化的共同结果。并据此指出,三位一体性是犹太人在历史上一次次地丧失家园而民族性却一次次地加强的原因。
- 李爱勇
- 关键词:犹太人犹太教教育民族性
- 民国慈善义演的政治与社会意义——以《顺天时报》和天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 2022年
- 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为政治人物和社会精英所关注,也吸引了艺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在民国的义演中,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将政治、社会与其自身密切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难以分割的历史整体,作为义演核心的艺界人士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用国民意识和爱国精神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演进的同时,这一群体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并在此基础上塑造自己崭新的形象。《顺天时报》和天津《大公报》的报道促进了民国义演的广泛传播,他们自身又因政治背景和所持立场不同利用义演进行舆论引导,借此传播各自的政治意图和社会影响力。
- 李爱勇李文姬
- 关键词:民国时期《顺天时报》
- 对俄罗斯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 2008年
- 长期以来,俄罗斯研究生教育一直是以本国国情为出发点,主动学习西欧的产物。我国近百年的研究生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建设中国特色的漫长过程。文章通过考察俄罗斯研究生教育的多种培养形式、重质量的培养核心、多层次的学位体系,旨在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 李小妮李爱勇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位
- 殷海光思想转变的“回归”论置疑被引量:1
- 2017年
- 殷海光的一生经历了从坚定地坚持逻辑经验论和自由主义到转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相关研究应该以殷海光为中心,着重从其个性、道德情感、逻辑学家身份、病中文献资料以及林毓生、陈鼓应等人物进行考察。在其思想转变的原因中,殷海光安身立命的中国传统和东方情调的赤子心灵是根本,逻辑经验论等西方文化的不尽人意既是刺激因素也是技术条件,其他人和事只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为问题讨论殷海光的思想转变,其实是沿袭"非西即中"或"中西融合"的俗套。殷海光思想的转变并不存在离开和"回归"的问题;也不能被意会为"回归",因为它无法"回归"为价值倾向;也不能说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他只是从反传统主义者转变为非传统主义者。否定"回归"的观点,可以摆脱中西文化关系的俗套,跳出线性思想的格局。
- 李爱勇
- 关键词:殷海光
- 挣脱与羁绊:女权主义运动与启蒙理性被引量:1
- 2021年
- 启蒙运动将理性作为遗产留传了下来,近代女权主义继承了其自我反思的特征,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康德就启蒙问题对全体女性的评价。但在批判启蒙并进行自我证成和学科建设时,女权主义却难以摒弃理性反思这一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其争取的“民主”“自由”“平等”等也都是启蒙运动的话语工具。论证的最终基础是历史成见而非纯粹理性,女性的自主性、女性学科的独立性以及民主、自由、平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女权主义在批判启蒙运动、追求各种权利的同时,面临一个两难处境,那就是挣脱启蒙运动去寻求自主和羁绊于启蒙理性。
- 李小妮李爱勇
- 关键词:性别问题女权主义
- 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
- 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又与县政实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华北的乡村建设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停止。这一时期的华北女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乡村建设对华北女子教育具有一定作...
- 李爱勇
- 关键词:抗日战争前女子教育教育制度
- 文献传递
-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性与政治性问题
- 2019年
-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出现了"学术化"趋势,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主义首先源于现代理性,它是对传统历史价值的理性反思,但其非理性的特征在中国进行了过度发挥,它表现为一种具有强烈政治性目的的思潮。正是这种政治性目的,使得其无法在理性的方向上继续前进,并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并不否定其需要有相应的政治立场,但它不仅不能损害而且更应突显这种批判的理性本质。坚守历史研究的理性基础,避免作政治立场宣示的简单化行为,找到历史虚无主义所存在的非理性问题,在批判其政治性目的上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 李爱勇李小妮
-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政治性学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