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鼻窦
  • 6篇鼻窦炎
  • 5篇上颌
  • 5篇慢性
  • 5篇甲状腺
  • 5篇出血
  • 4篇慢性鼻-鼻窦...
  • 4篇内镜
  • 4篇空气质量
  • 4篇空气质量指数
  • 4篇鼻出血
  • 4篇鼻内
  • 4篇鼻内镜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上颌窦
  • 3篇手术

机构

  • 28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万全县中医院

作者

  • 28篇李燕萍
  • 15篇刘亚超
  • 15篇薛刚
  • 9篇魏洁
  • 8篇尚小领
  • 8篇李栋
  • 8篇刘延彬
  • 5篇徐国刚
  • 5篇林彦涛
  • 3篇张静
  • 3篇刘延斌
  • 2篇吴靖芳
  • 2篇张文静
  • 2篇许洪波
  • 2篇刘军超
  • 2篇武宇宏
  • 2篇张凡
  • 2篇丁永清
  • 1篇王振海
  • 1篇苏菁

传媒

  • 11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病案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VEGF-C、VEGF-D及VEGFR-3联合TSH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3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和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及甲功资料。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BT)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C/D和VEGFR-3浓度,并分析每位患者上述3个指标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PTC组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明显高于BT组(P<0.05);VEGF-D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患者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在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TSH升高组明显高于TSH正常组、年龄>45岁者明显高于≤45岁者、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明显高于≤2 cm的患者(P<0.05或P<0.01),VEGF-C和VEGFR-3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变化不一致,淋巴结转移组VEGF-C浓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而VEGFR-3则低于无转移组;二者均与性别无关;血清VEGF-D浓度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SH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以及年龄、性别均无关。血清VEGF-C、VEGFR-3和TSH浓度的ROC曲线及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34和0.707(P<0.01);VEGF-D浓度线下面积0.556(P>0.05)。联合VEGF-C、VEGFR-3和TSH三个指标线下面积0.862(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TSH结果,可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黄静李燕萍薛刚张文静李少英张静吴靖芳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R-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elphain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意义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Delphain淋巴结(delphain lymph node,DLN)又称喉前淋巴结,环状软骨前或环甲淋巴结,是喉或甲状腺手术中经常遇到的位于喉前或环状软骨前方的淋巴组织,具体位于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间的甲状腺峡部上方筋膜内,环甲膜和环状软骨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淋巴结[1]。DLN数目不恒定,通常由1~4枚类圆形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聚集成,接收来自甲状腺峡部、喉部以及下咽部区域的淋巴回流,与其下方的气管前淋巴结及位于两侧的气管旁淋巴结共同组成中央区(即VI区)淋巴结。作为中央区淋巴结的一个亚区,DLN目前已被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常转移的局部淋巴结区域[2],或称之为PTC转移的前哨区域。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3],其中PTC约占80%,是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和隐匿性转移发生率,文献中描述的转移率多在30%~90%[4]。对DLN的探究成为学者探究PTC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热点,也有利于PTC的诊疗,尤其对评估TNM分期和选择手术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辛运超尚小领徐国刚刘亚超李燕萍薛刚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某院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某院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住院患者疾病主要构成分布情况,旨为耳鼻喉科的疾病防治与科学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耳鼻咽喉头颈部住院患者为数据来源,从某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提取2014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期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84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224例患者。观察2014年-2021年度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住院患者分布、病种分布,城镇和农村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住院患者病种分布、疾病分布部位及疾病年龄分布。结果 耳鼻咽喉头颈部病种前三位分布为扁桃体炎832例,慢性鼻窦炎8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80例;城镇病种前三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92例,甲状腺恶性肿瘤385例,慢性鼻窦炎316例;农村病种分布前三为扁桃体炎515例,慢性鼻窦炎48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02;与农村病种相比,城镇咽喉疾病和头颈部疾病占比显著较高,耳疾病和鼻疾病患病率显著较低(P<0.05);与城镇相比,农村20岁-39岁和60岁以上分布人数显著较高,40岁-59岁分布人数显著较低(P<0.05);咽喉、鼻和头颈部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均为2019年度;耳疾病所占比例最高为2020年度;结论 耳鼻咽喉头颈部住院患者的病种和病种分布均存在差异,年龄、城镇和农村因素均对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分布有影响,后期应从源头做好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防护工作。
李栋李燕萍丁永清辛运超林昊薛刚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分布
喉功能保留策略中不同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喉功能保留策略中不同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晚期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保留手术组(22例)、调强放疗组(19例)和同步放化疗组(15例)。保留手术组接受切除病灶和喉功能保留手术治疗,调强放疗组接受靶区直线加速器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接受与调强放疗相同的放射治疗和化疗。对三组手术后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保留手术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显著高于调强放疗组(均P<0.05)。保留手术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和总体健康等生存质量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同步放化疗组得分显著高于调强放化疗组(均P<0.05)。保留手术组出现咽瘘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两组,而出现吞咽困难、语言交流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人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均P<0.05)。结论在喉功能保留策略中选用喉保留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刘亚超喇彩凤魏洁李海荣李燕萍刘延彬徐国刚尚小领林彦涛
关键词:气管造瘘术气管切开术喉癌下咽癌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学特征等。结果1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0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病变多位于单侧鼻腔上颌窦,以鼻塞、鼻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表现为涕中带血、面部肿胀麻木、溢泪等。T2W1肿物中心呈不均匀高信号影、边缘被不规则低信号影包绕或分隔是该病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增强后肿物呈结节状、菜花状,强化明显。本病确诊仍需依靠病理,鼻内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李超友智慧宽高婕李燕萍薛刚
关键词:上颌窦出血坏死息肉
慢性鼻-鼻窦炎上颌窦口黏膜基底膜厚度与鼻内镜手术预后关系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上颌窦口黏膜基底膜厚度与鼻内镜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0例,取上颌窦口黏膜,HE染色,观察并测量其基底膜厚度,术后6个月利用SNOT-20量表和Lund-Kennedy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基底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平均(12.15±3.31)μm,与术后6个月SONT-20评分、Lund-Kennedy评分线性正相关。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术前基底膜厚度密切相关,术前基底膜越厚的患者术后术腔恢复越差,症状改善也越差,早期干预极为重要。
李燕萍刘亚超张凡魏洁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黏膜基底膜预后
慢性鼻-鼻窦炎上颌窦口黏膜固有层病理学改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上颌窦口黏膜固有层病理学改变与鼻内镜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意义的病理学指标以指导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0例,术中取所选上颌窦口黏膜,进行HE染色,观察其固有层腺体面积与炎细胞数量2个病理学指标,术后6个月利用SNOT-20量表和Lund-Kennedy评分对所选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的好坏与黏膜固有层腺体面积直接相关(P<0.05),而与固有层炎细胞数量无直接关联(P>0.05)。结论黏膜固有层腺体面积是反映鼻窦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对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李燕萍薛刚刘延彬魏洁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黏膜预后研究
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氧化应激机制的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抗氧化酶类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12-2015年收治的138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和45例志愿者,根据吸烟指数和是否患病将其分为3组:A组(88例,重度吸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B组(50例,不吸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C组(45例,重度吸烟志愿者)。检测3组患者血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1A组中CAT、GSH-Px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但高于C组(P<0.05);2A组MDA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3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NRF2普遍存在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相比不吸烟患者,重度吸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氧化应激压力,喉鳞状细胞癌患者NRF2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期有关。
刘亚超魏洁李燕萍李栋刘延斌徐国刚薛刚林彦涛尚小领
关键词:抗氧化酶吸烟喉鳞状细胞癌氧化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钙网蛋白在喉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刘亚超魏洁李栋刘延斌李燕萍尚小领徐国刚喇彩凤
该研究应用蛋白组学及免疫组化方法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钙网蛋白在喉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钙网蛋白在喉部癌旁组织、声带白斑及喉癌组织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异性。葡萄糖调节蛋白...
关键词:
关键词:喉癌蛋白组学免疫组化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上颌窦口黏膜的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鼻窦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筛窦骨瘤切除术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术中取所选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黏膜上皮以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为主,黏膜表面平整,杯状细胞数量少,基底膜无增厚,间质无水肿,黏膜固有层炎症细胞极少,腺体及其导管亦未见增生扩张。病例组患者黏膜上皮部分脱落,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基底膜部分增厚,上皮下腺体显著增生,处于高分泌状态,间质水肿,有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上颌窦口黏膜与对照组(正常)窦口黏膜病理形态学差异显著,这些病理改变使得正常的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发生功能障碍,是导致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李燕萍王振海张冰
关键词:鼻窦炎慢性病显微镜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