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35例危重艾滋病患者临床急救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流程和管理,以提高危重艾滋病患者的识别及抢救成功率,实现安全救治。方法收集急诊抢救的235例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2年实施了系统的急救管理,其有效性与未实施系统管理进行对比。结果艾滋病病情复杂多样,常因为呼吸衰竭、休克、意识改变、出血等被送入急诊科;收入急诊科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为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多低于50个/μl,常出现多个部位的症状。实施系统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减少,污染物品处理和细菌学监测全部合格,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晚期艾滋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应加强识别;建立健全危重艾滋病急救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安全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
- 李湘蒙江明邓上勤韦晓宏
- 关键词:艾滋病急救模式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院前急救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治,如现场加压包扎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安全转运、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及个人防护等。结果 16例患者均经静脉吸毒,其中明确HIV感染11例,除2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外,余14例均能有效止血,血压回升,及时、安全转送到外科病房,其中5例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采取序贯有效的综合处置措施,是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破裂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熟练掌握院前急救止血等技术,注重个人职业暴露的防护,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医患双方安全。
- 邓上勤梁茂裕李湘
- 关键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院前急救
- 培训与流程演练在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中的作用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培训与流程演练在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流程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纠正。通过对掌握急危重病和传染病诊疗规范考核合格率、隔离技术和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性、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进行分析,与前期未经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明显提高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对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有积极的作用。
- 李湘蒙江明邓上勤韦晓宏
- 关键词:传染病
- AIDS患者相关肺部疾病研究近况被引量:5
- 2015年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缺陷。相关呼吸系统合并症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疾病谱广,包括肺部机会性感染、相关肺部肿瘤和其他非感染性肺部合并症。本文对AIDS患者相关肺部疾病的研究近况进行阐述。
- 李湘邓上勤韦晓宏
- 关键词:免疫功能缺陷淋巴细胞计数隐球菌病半乳甘露聚糖结核菌感染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院前急救体会
-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院前急救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措施:现场加压包扎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安全转运、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及个人防护等。结果16例患者均经静脉吸...
- 邓上勤梁茂裕李湘
- 艾滋病患者急救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急救防护措施在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的114例危重抢救艾滋病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取2012年121例危重抢救的艾滋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艾滋病急救防护措施。观察2组职业暴露率。结果实验组职业暴露率(1.65%)低于对照组(8.77%)。结论加强HIV职业安全教育、健全危重艾滋病急救措施及规范隔离措施,可降低HIV职业暴露风险。
- 周小红李湘邓上勤韦彩云罗美清
- 关键词:艾滋病急救
- 老年AECOPD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老年AECOPD合并AMI(A组)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收治的单纯老年AECOPD(B组)16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有咳嗽、咳痰、气喘;A组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加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100%比3.7%,P<0.01),多伴有冷汗(81.8%比0,P<0.01)、晕厥(22.7%比0,P<0.01)、消化道症状(36.4%比10.4%,P<0.01)和低血压(18.2%比3.7%,P<0.05);A组动脉氧分压/氧浓度(PaO2/FiO2)显著低于B组(313.52±126.68比361.86±120.82,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加重、冷汗、晕厥、低血压,应警惕合并AMI,追踪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有助诊断。
- 李湘蒙江明邓上勤韦晓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肌梗死
- 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存活或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200例患者中,检出致病菌232株:其中真菌144株(62.07%),以马尔尼菲蓝状菌(55.60%)为主;革兰阴性菌35株(15.09%),以肠沙门氏菌(3.88%)和大肠埃希菌(3.88%)为主;分枝杆菌16株(6.90%);革兰阳性菌37株(15.95%),以人葡萄球菌(3.45%)和表皮葡萄球菌(3.45%)为主。200例患者中,死亡49例(24.5%),生存151例(75.5%),2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红细胞压积、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生存组,而降钙素原水平、复数菌感染率、脓毒性休克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OR=1.035)、发生脓毒性休克(OR=10.4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OR=7.70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率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病死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发生脓毒性休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湘刘夏郑虹梁运光韦晓
- 关键词:艾滋病血流感染病原菌死亡危险因素
- 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流程的建立与循证医学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流程建立的应用。方法:通过调查采集有关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相关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建立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基本流程,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流程进行综合评估、优化流程及流程再造。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循证方法流程管理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发生及暴露后处理合格率、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执行率、细菌学检测合格率等各项监测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建立健全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流程,使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安全。
- 李湘邓上勤吕冰蒙江明
- 关键词:艾滋病院前急救转运流程循证医学
- 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现况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近年来,随着传染病全球流行和蔓延趋势,我国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技术有了极大提高,建立了系统的防控流程,但各地执行水平不一,而且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特点及现况、传染病院前急救的管理、防控技术在传染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管理提供参考。
- 李湘邓上勤韦晓
- 关键词: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