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46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骨折
  • 15篇椎弓
  • 15篇椎弓根
  • 14篇腰椎
  • 11篇螺钉
  • 10篇椎弓根螺钉
  • 10篇椎体
  • 9篇颈椎
  • 7篇胸腰椎
  • 7篇椎骨
  • 7篇成形术
  • 6篇胸腰椎骨折
  • 6篇腰椎骨折
  • 6篇手术
  • 6篇疏松性
  • 6篇椎体后凸
  • 6篇椎体后凸成形
  • 6篇椎体后凸成形...
  • 6篇内固定
  • 5篇植骨

机构

  • 24篇南京大学医学...
  • 12篇南京鼓楼医院...
  • 9篇宿迁市人民医...
  • 6篇东南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46篇李涛
  • 41篇朱裕成
  • 36篇马军
  • 14篇杨春
  • 12篇郑红兵
  • 11篇王冰
  • 7篇杨太明
  • 7篇许兴柏
  • 6篇吴小涛
  • 6篇朱爱祥
  • 6篇史航
  • 6篇王杨
  • 5篇郑红兵
  • 3篇王德广
  • 3篇郑红兵
  • 3篇王冰
  • 2篇邱勇
  • 2篇史册
  • 2篇高先亭
  • 2篇杨光辉

传媒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7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滑脱合并上段腰椎后滑脱的矢状面形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合并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征,探讨腰椎后滑脱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腰椎前向滑脱合并后向滑脱19例(后滑脱组),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51~69)岁;前向腰椎滑脱36例(无后滑脱组),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6(30~69)岁。对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腰椎前凸(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胸腰段交界后凸(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前滑脱椎体滑脱率及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后滑脱组患者T10~L2后凸角及年龄分别为(16.2±8.5)°、(59.5±5.3)岁,明显高于无后滑脱组的(3.4±5.5)°、(50.5±9.2)岁(P〈0.05),两组患者的骨盆参数PI[无后滑脱组(55.5±9.6)°,后滑脱组(52.0±13.1)°]、PT(16.1±5.5°,18.1±13.0°)、SS(39.3±7.2°,38.3±7.0°)、LL(53.9±8.6°,53.5±15.5°)、TK(30.4±9.6°,33.3±11.9°)、SVA(30.2±45.2 mm,33.9±26.5 mm)及椎体滑脱率(21.8±9.6%,15.3±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滑脱的发生提示患者矢状面代偿能力不足或已达到失代偿,而PI较小、TLJ增大及高龄可能是腰椎滑脱患者合并椎体后向滑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李涛刘瑧朱泽章沙士甫马军朱裕成邱勇
关键词:代偿
微创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对178例具备手术指征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选择了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手术,随机选择两种手术方法:...
朱裕成马军郑红兵李涛杨春朱爱祥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微创固定椎弓根螺钉
压缩性、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对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压缩性、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对策。方法对27例压缩性、粉碎性髌骨骨折,应用软骨下穿针复位,撬拨植骨等方法治疗,恢复后关节面的光整和髌骨的原有形态。结果按照Merchan评判标准进行评价,优16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9%。结论关节软骨下穿针、撬拨植骨是治疗粉碎性、压缩性髌骨的有效方法。
郑红兵朱裕成杨太明李涛
关键词:髌骨骨折
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平均51.5岁.入院诊断:颈椎骨折/脱位16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管肿瘤7例.
马军朱裕成李涛
关键词:颈椎弓根螺钉并发症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跗11例报告)
2001年
我院自1997.6~2000.10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术治疗11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郑红兵朱裕成李涛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肱骨干骨折不愈合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误置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等的评价方法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2级:穿破椎弓根部分达到螺钉直径的25%~50%;3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56枚,术后复查CT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223枚,椎弓根螺钉位置1级2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2级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3级1枚。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为3.1%。其中误置的8枚椎弓根螺钉中5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无椎弓根上、下壁穿破情况。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症状,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王杨史航朱裕成马军李涛吴小涛
关键词:微创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82例跟骨骨折患者(88足),恢复跟骨Bhler角、跟骨外形和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并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18±1.5)个月。距下关节面恢复平整,Bhler角由术前6°±2.0°恢复至33°±2.0°。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56足,良21足,可8足,差3足,优良率87.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重点是恢复跟骨外形、Bhler角和距下关节面的平整。
郑红兵朱裕成李涛马军
关键词:跟骨骨折
跟骨前部的解剖测量与多层螺旋CT测量的比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跟骨前部解剖测量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个案化内固定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解剖测量法和多层螺旋CT法,测量40只成人跟骨前部湿性标本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结果]解剖测量法测得的跟骨前部最大长度(28.32±2.76)mm,最小长度(9.01±1.88)mm,最大宽度(27.60±2.91)mm,最小宽度(20.35±1.78)mm,最大高度(28.75±2.33)mm,最小高度(19.64±1.93)mm。螺旋CT法测得的跟骨前部最大长度(28.11±3.03)mm,最小长度(9.32±1.32)mm,最大宽度(27.69±2.19)mm,最小宽度(21.10±1.56)mm,最大高度(27.99±2.77)mm,最小高度(18.98±2.34)mm。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数据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的数据反映了跟骨前部的实际大小。术前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并给予三维重建,可以客观地获得跟骨前部的基本数据,直观显示了跟骨前部的立体形态。根据测量的数据制定个案化置钉方案,提高跟骨骨折内固定效果。
王冰杨春王德广朱裕成马军李涛许兴柏郑红兵郭开今
关键词:跟骨形态学多层螺旋CT
经椎弓根选择性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许兴柏朱裕成杨太明郑红兵王冰马军杨春李涛王博
关键词:椎弓根脊柱骨折多节段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0例体会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 6 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壁切口长度 4~ 7cm。 6 0例均治愈 ,术后平均住院 4.8d。 2 8例随访 1~ 4年 ,切口疤痕较小。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单纯胆囊良性病变 。
林斌吴际生石鑫陈焰李涛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