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朝

作品数:39 被引量:19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大豆
  • 12篇抗性
  • 12篇基因
  • 10篇线虫
  • 10篇花叶
  • 10篇花叶病
  • 10篇花叶病毒
  • 10篇胞囊
  • 10篇胞囊线虫
  • 10篇大豆花叶
  • 10篇大豆花叶病
  • 10篇大豆花叶病毒
  • 9篇大豆胞囊线虫
  • 6篇抗性鉴定
  • 4篇株系
  • 4篇抗性鉴定方法
  • 4篇抗性遗传
  • 3篇小种
  • 3篇抗病
  • 3篇黄淮

机构

  • 29篇河南省农业科...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黄泛区农场
  • 1篇安阳市农业科...
  • 1篇濮阳市农业科...
  • 1篇漯河市农业科...
  • 1篇洛阳农林科学...
  • 1篇周口市农业科...

作者

  • 39篇李海朝
  • 26篇卢为国
  • 20篇李金英
  • 18篇武永康
  • 15篇张辉
  • 13篇文自翔
  • 13篇雷晨芳
  • 11篇练云
  • 10篇智海剑
  • 9篇王金社
  • 7篇魏荷
  • 6篇盖钧镒
  • 6篇李凯
  • 5篇王树峰
  • 5篇郭东全
  • 5篇王延伟
  • 4篇马莹
  • 4篇袁道华
  • 4篇白丽
  • 3篇王大刚

传媒

  • 7篇大豆科学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遗传率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对于培育抗病品种有重要意义。将大豆Essex×ZDD2315组合衍生的后代F2、F2∶3、BC1F2和BC1F4分别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以研究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抗性遗传率的变化。结果表明:ZDD2315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在F2∶3、BC1F2和BC1F4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15%、72.02%和90.91%;ZDD2315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在F2、F2∶3、BC1F2和BC1F4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03%、57.81%、67.76%和95.91%。说明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但不同世代检测到的主基因数不同,不同世代主基因遗传率不同,随着世代的提高,主基因遗传率也在提高,因此,育种上高世代选择效果更佳。
卢为国袁道华李金英李海朝文自翔张辉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优异大豆组合郑州135×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被引量:5
2012年
郑州135×泗豆2号是黄淮海地区衍生大豆品种最多的组合之一,以郑州135×泗豆2号及其衍生种质为亲本材料在全国8个省市选育出87个通过省审或国审的大豆品种,其中国审品种39个、高蛋白品种20个、高油品种11个,获省部级以上奖13项。郑州135和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证明了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种质创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李海朝马莹张辉文自翔李金英武永康卢为国
关键词:育种系谱
一种大豆单株脱粒机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单株脱粒机防护罩,包括有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两端分别包括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包括有一个与所述出口相对应的风机,所述底座内包括有一个电机以及电机通过皮带驱...
李海朝武永康张辉王树峰王庭峰雷晨芳
文献传递
提高大豆种子出苗率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豆种子出苗率的育种方法,该方法选用遗传关系较远或不同生态类型,农艺性状优良、优缺点互补的大豆亲本材料杂交,得到F<Sub>1</Sub>代;在黄淮南片地区夏季大豆适播期将F<Sub>1</Sub>代深...
卢为国李海朝王树峰练云魏荷张辉武永康王金社雷晨芳李金英
文献传递
部分国家和省(市)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分析被引量:21
2007年
对2003—2005年参加国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域试验的162个品种,在分别接种我国大豆主产区6个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8、SC-11、SC-12、SC-13和SC-17情况下,对其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冀B04-3、潍豆6号、BN101、恒盛一号、滨豆95-20、中品02-046、东大2号和东大4号8个品种对6个株系表现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94%;油春01-32、贡豆114-1、中豆32、冀G04-85、中作00-683、科02-17和中品661对5个株系表现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32%;另外,分别有6个和8个品种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作01-03、蒙89-52、山宁11号、京黄03-5、承豆7号和南豆99对6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不仅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用作抗SMV育种的抗源。研究还显示,参试材料中无症状和高抗品种约占37%,高感类型占23.5%,其余为中间型。来自于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品种一般抗性较好。
白丽李凯陈应志智海剑盖钧镒杨清华杨华李海朝
关键词:大豆区域试验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鉴定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IFS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异黄酮合酶基因(isoflavone synthase,IFS)是合成异黄酮的关键酶基因之一,能够在转录水平对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进行调控。为研究大豆籽粒中IFS基因与大豆异黄酮合成的关系,本研究选择8个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豆品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4种主要组分含量(染料木素,大豆甙元,染料木甙和大豆甙),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籽粒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4种主要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差异较大,在所测试的品种中,中品03-5368和中豆27籽粒的总异黄酮含量较高,分别达到1 873.136μg/g、1 526.203μg/g,兴县灰皮支和Wiliams82总异黄酮含量较低,分别为1 258.591μg/g和1 255.300μg/g;大豆籽粒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与籽粒中IF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5 5,P<0.000 1),大豆异黄酮4种主要成分中的染料木素和大豆甙与IF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成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IFS1基因作为苯丙氨酸合成路径中进入异黄酮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在异黄酮化合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不仅可以为明确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中IFS基因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而且能够为高异黄酮生物合成和大豆品质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练云魏荷雷晨芳武永康李海朝王金社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郑4066的选育及启示被引量:6
2012年
郑406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豆19为母本、驻豆4号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高蛋白、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81.3kg/hm2,较对照中豆8号平均增产8.6%,蛋白含量47.93%,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李海朝文自翔张辉李金英武永康黄萍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品种选育
影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因素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引起的病害能给大豆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探索影响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生理小种鉴定的因素对指导抗线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Lee68为材料,接种一定浓度的SCN4虫卵,在不同温度梯度的培养箱中培养,研究温度对大豆胞囊线虫生长的影响;以Riggs鉴定模式中的5个寄主为材料,接种一定浓度梯度的SCN2虫卵,研究接种浓度对鉴定结果的影响;从土壤相对含水量方面研究水分对大豆根系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梯度中,培养温度25℃/22℃(光/暗),Lee68上生长的胞囊数目最多,与其它几个温度培养条件相比,单株胞囊平均数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是胞囊生长最适宜温度;接种虫卵为1 200~24 000个/杯时,鉴定结果是正确的,超出这个接种范围,鉴定结果不稳定;一天浇水两次,浇水前/后土壤含水量为4%~7%/15%~18%,最有利于根系发育。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和抗线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练云魏荷王金社雷晨芳李海朝武永康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GLYCINES生理小种抗性鉴定
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该方法是先剪取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大豆营养体的幼嫩部分组织进行诱导生根培养,移栽成活后对幼苗接种含卵和/或二龄幼虫400个/mL的胞囊线虫悬浮液,在20~30℃下继续培养,当...
卢为国李金英文自翔李海朝李锦锦张辉武永康单志慧
文献传递
大豆花叶病毒5个分离物的鉴定及外壳蛋白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个核苷酸,编码产生26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19,6~97.1%,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5~99.2%。结合5个分离物在8个大豆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得出,5个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反应和序列差异的比较表明,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致病性反应相差越大,其CP基因氨基酸序列差异就越大,由此证实SMV的CP基因与致病性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郭东全智海剑王延伟李海朝盖钧镒杨华李凯白丽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