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槿年

作品数:175 被引量:722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农业科学
  • 20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弧菌
  • 32篇拟态弧菌
  • 22篇单胞菌
  • 22篇免疫
  • 17篇病毒
  • 16篇蛋白
  • 14篇气单胞菌
  • 13篇疫苗
  • 13篇基因
  • 13篇病原
  • 11篇中华绒螯
  • 11篇中华绒螯蟹
  • 11篇绒螯蟹
  • 11篇水产
  • 11篇草鱼
  • 10篇生物学
  • 9篇表位
  • 9篇病原菌
  • 8篇毒素
  • 8篇性疾病

机构

  • 171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省医学科...
  • 2篇安徽省兽医工...
  • 1篇安徽农业技术...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药用植...
  • 1篇安徽安丰堂动...
  • 1篇蚌埠市水产研...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含山县...
  • 1篇国家兽用生物...

作者

  • 175篇李槿年
  • 61篇余为一
  • 28篇祖国掌
  • 23篇刘雪兰
  • 14篇李琳
  • 12篇李郁
  • 9篇李玉英
  • 8篇仲大莲
  • 8篇魏建忠
  • 8篇杨启超
  • 7篇李培英
  • 7篇魏梅芳
  • 6篇吕爱军
  • 6篇许发芝
  • 6篇孔令严
  • 5篇孙裴
  • 5篇王评评
  • 5篇方兵
  • 5篇李冠青
  • 5篇丁淑荃

传媒

  • 17篇安徽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微生态学...
  • 14篇水利渔业
  • 9篇水产学报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肉品卫生
  • 7篇微生物学通报
  • 6篇淡水渔业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5篇中国动物检疫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畜牧与兽医
  • 4篇中国兽医科技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饲料研究
  • 2篇中国家禽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种SS琼脂培养基分离类志贺邻单胞菌的效果比较
1997年
4种SS琼脂培养基分离类志贺邻单胞菌的效果比较李槿年(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合肥230036)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琼脂培养基(SS琼脂)是临床上分离类志贺邻单胞菌(PS)的常用培养基之一。SS琼脂培养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国内生产...
李槿年
关键词:培养基类志贺邻单胞菌
蟹源拟态弧菌外毒素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对蟹源拟态弧菌HX-4菌株外毒素的酶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致死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固体硫酸铵盐析法和层析技术提取拟态弧菌HX-4菌株外毒素,所得外毒素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溶血素等多种毒性酶活性、细胞毒性(HEp-2)、肠毒性和致死性等生物学特性,TC ID50为0.025μg,对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40μg。
李玉英杜敏华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拟态弧菌外毒素生物学特性
猪易感相关致病菌检测的LAMP引物组及基于此的试剂盒和LAMP芯片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病菌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猪易感相关致病菌检测的LAMP引物组及基于此的试剂盒和LAMP芯片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猪易感相关致病菌检测的LAMP引物组,所述LAMP引物组包括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物组、副猪嗜血杆...
刘雪兰李郁汤杰李槿年许发芝陈芳芳
蟹源致病性拟态弧菌的粘附及侵袭特性被引量:8
2004年
病原菌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是由其产生的各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菌对组织细胞或粘膜的表面粘附是造成机体感染的首要条件。病原菌的粘附因子主要包括菌毛粘附素和其它非菌毛粘附素(如鞭毛、外膜蛋白和血凝素等),其中以菌毛介导的病原菌对组织细胞的粘附是细菌在体内定居、增殖释放毒力因子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为了揭示拟态弧菌HX 4的致病机理,以经典粘附模式细胞HEp 2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探讨蟹源致病性拟态弧菌HX 4株的粘附特性以及受体物质和抗全菌抗体对细菌粘附作用的影响,同时采用庆大霉素清洗裂解培养法测定该菌对HEp 2细胞的侵袭力。结果显示,HX 4菌株能粘附HEp 2细胞,对HEp 2细胞具有侵袭力。细菌对HEp 2细胞的粘附方式为集聚性粘附,最佳粘附时间为1h,甘露糖和抗体能显著抑制该菌的粘附,表明HEp 2细胞上含有甘露糖样受体。该菌的粘附素除了主要是菌毛外,可能还含有鞭毛、外膜蛋白、血凝素等多种成分。
胡守奎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侵袭性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槿年李玉英胡守奎李琳方兵余为一张晓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腹水病拟态弧菌
乌鳢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报道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分离和研究成体乌鳢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卵巢、脑、脾脏、眼和血清9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除眼、脾组织中的LDH分别为7条和5条同工酶带;肝脏、骨骼肌为1条和2条酶带外,多数组织中LDH表现为4条酶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LDH同工酶在活力和组织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血清、卵巢、骨骼肌的LDH_1,活力最强,而在其它组织中则LDH4的活力最强。
余为一朱翠兰李槿年
关键词:乌鳢LDH同功酶
具有免疫保护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A‑A蛋白模拟表位肽、模拟表位肽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具有免疫保护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A‑A蛋白的模拟表位肽、模拟表位肽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2个免疫保护性模拟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而模拟表位肽组合...
李槿年周欢欢赵雨婷刘雪兰夏生林
文献传递
拟态弧菌OmpU蛋白的黏附功能及所介导的致病作用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探明拟态弧菌OmpU蛋白的黏附功能,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基因组中OmpU基因,并构建其互补株,再经组合PCR方法和序列测定,证实了OmpU基因的缺失和互补。对野生株、缺失株和互补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生化特性、细胞黏附性、致病性等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缺失株具有遗传稳定性;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没有明显变化,生长速率略减慢,对实验草鱼的毒力降低了4倍,对鲤上皮瘤细胞(EPC)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下降了66.6%,而互补株的黏附能力和毒力又得到恢复,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研究首次确证了拟态弧菌OmpU蛋白具有黏附功能,OmpU蛋白通过黏附参与致病作用。
王薇胡丹丹李槿年刘雪芹
关键词:拟态弧菌黏附性毒力
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期筛选出菌苗株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6份疑似大肠埃希菌病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到的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分别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ESBLs阳性菌株。结果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除7株细菌未能定型外,其余39株细菌分布于10个血清型,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33.33%。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5个ESBLs阳性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可作为菌苗株。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更为突出。
汪朋宇施云梁瑞李槿年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血清型耐药性
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抑菌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09年
以28株合肥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实验材料,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同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靛玉红和丹参酮ⅡA 4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8株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介于0%~92.86%、14.29%~50.00%、78.57%~100%和57.14%~71.43%。中草药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和丹参酮ⅡA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2.86%(26/28)和89.29%(25/28)。
施云汪朋宇李槿年张玉晴梁瑞
关键词:耐药性中草药有效成分抑菌活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