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薇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气象局“十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水分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干旱
  • 1篇冬小麦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玉米
  • 1篇灾害
  • 1篇生物量
  • 1篇适宜性
  • 1篇水分变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变化
  • 1篇年积温
  • 1篇葡萄
  • 1篇秋粮
  • 1篇物量
  • 1篇西北干旱
  • 1篇西北干旱区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仲恺农业工程...
  • 7篇天水市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7篇李晓薇
  • 5篇蒲金涌
  • 3篇李蓉
  • 2篇王润元
  • 2篇姚小英
  • 2篇王禹锡
  • 2篇汪鸿滨
  • 1篇王鹤龄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陆面实际蒸散测算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更好地研究甘肃黄土高原比较接近实际蒸散的估算方法,运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0年土壤湿度测量资料及西峰国家基准气象站蒸发、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分析了实际蒸散变化特点及与蒸发量、彭曼方法蒸散量计算值及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10年100cm土层实际蒸散量存在着13年的周期变化。30cm、50cm土层实际蒸散量分别占100cm土层实际蒸散量96%和98%。3—6月、10。11月,蒸散量大于降水量,为土壤的失墒期;7~9月,降水量大于蒸散量,为土壤收墒期。降水量拟合实际蒸散量效果较好,其次为蒸发量及彭曼蒸散量。浅层贮水量与实际蒸散量相关性比深层显著,蒸散对上层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
蒲金涌王润元王鹤龄李晓薇李蓉汪鸿滨
关键词:黄土高原研究方法
天水鲜食葡萄水分适宜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4—2009年葡萄物候观测资料及1971—2009年的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98版)公式及作物系数,对葡萄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计算,建立估算水分利用程度的水分适宜度模型。结果表明:天水市葡萄生长期的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全生育期水分适宜度在0.70以上;近年来全生育期葡萄水分适宜度随时间呈下降状态;虽然全生育期水分适宜性较好,但在各生长阶段分布不均,末期生长阶段降水量大于需水量,但旺盛生长期水分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水分适宜度较低。在半山区建园应该优先发展灌溉等农业设施,以利于葡萄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姚小英李晓薇王禹锡汪鸿滨
关键词:葡萄
西北干旱区旱地玉米叶面积指数与气象因子及生物量的关系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8年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对玉米的LAI变化规律,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对LAI的影响,LAI对5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生物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期—乳熟期LAI随着出苗后的天数呈S曲线变化。缓慢增长期出现在8~28 d;快速增长期出现在28~74 d;缓慢下降期出现在74~103 d。叶片含水率以0.9%/10 d的速度线性下降。各试验年份间,降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1%~92%;其次为≥10℃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比较稳定。从播种到乳熟期,各年份的气象要素值趋于平均值。LAI与≥10℃有效积温及光合有效辐射呈幂函数变化,有效积温500℃及光合有效辐射值250 MJ/m2是LAI累积速度变化的转折点。≥10℃有效积温500~1 000℃及光合有效辐射800~1 000 MJ/m2是LAI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LAI的增大,50 cm土层贮水量呈线性减少。LAI对生物量的影响可用幂函数描述,最利于生物量累积的LAI值为3.5,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七叶期—拔节期阶段LAI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性较差,抽雄期—乳熟期阶段LAI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性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抽雄期LAI的增大对提高玉米的经济产量有利。
姚小英李晓薇王禹锡王宁珍
关键词:旱作玉米LAI光合有效辐射生物量
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甘肃黄土高原属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潜在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土壤水是影响冬小麦生产最直接因素。运用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0年冬小麦大田试验及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近30年土壤水变化规律及与冬小麦各产量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贮水量最大时段为冬前生长期,其次为返青期至拔节期,最小为孕穗期至成熟期。耗水量最大时段为孕穗期至成熟期,其次为冬前生长阶段,最小为返青期至拔节期。1981-2010年土壤100cm土层、1990-2010年200cm土层贮水量呈减少趋势,耗水量呈增加趋势。冬小麦土壤水分利用率呈上升趋势,变化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200cm、100cm土层贮水量与冬小麦不孕小穗率相关性显著。不同生长阶段各层次土壤贮水量均与千粒重相关性显著,且随着深度加深,相关性愈加显著。冬前生长阶段、返青期至拔节期各深度层次土壤贮水量与单株成穗数相关性分别通过0.1、0.01信度水平检验。在冬小麦各生长阶段,各层次土壤贮水量与单产相关性显著。5月中旬100cm土层贮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大,aj(t)值达20kg/hm2·mm。不孕小穗率与不同生长阶段100cm土层耗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冬前生长阶段的各深度层次耗水量相关性显著。单株成穗数与返青期至拔节期上层土壤耗水量相关性显著。单产与孕穗期至成熟期各层次耗水量相关性显著。从当年9月到次年5月100cm土层耗水量对单产影响逐渐增大,5月中旬aj(t)达25kg/hm2·mm。此后耗水量对产量的影响逐渐降低。
蒲金涌王润元李晓薇张谋草
关键词: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
天水市1961-2010年积温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借助于气候变化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该地近50年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5℃的积温及≥5℃的日数、≥10℃的积温及≥10℃日数均有明显增加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呈减少趋势。气温升高、正积温及其天数增加和负积温及其天数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建议根据气候变化,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蒲金涌李晓薇李蓉
关键词:积温
天水市近50年干旱灾害变化特征及对夏、秋粮影响风险评估被引量:9
2012年
干旱是影响天水市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61—2010年天水市7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2001—2010年冬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资料,建立了干旱影响粮食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并对不同冬小麦、玉米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的影响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轻旱出现的频率为7.09次/年,中旱频率为2.52次/年,重旱出现频率为0.50次/年,特旱出现频率0.25次/年。各等级干旱春季出现频率较高,其次为初夏和伏期,初秋出现频率较低。轻、重、特旱渭北地区出现频率较高,中旱藉、渭河谷出现频率较高。冬小麦轻旱、中旱风险指数较高,重旱、特旱风险指数较低;玉米轻旱风险指数较高,其次为中旱,重、特旱对玉米产量影响风险较小。冬小麦在春季受干旱威胁的风险较大,玉米在初秋受干旱威胁的风险较大。渭北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受干旱威胁风险较大,藉、渭河谷地区及秦安、清水玉米全生育期受干旱威胁风险较大。冬小麦干旱风险指数大于玉米,秋粮生产气候优势大于夏粮。
蒲金涌李晓薇李蓉
关键词:干旱灾害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Maijishan Scenic Spot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Maijishan Scenic Spot. [Meth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 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Maijishan Scenic Spot were analyzed based on,the data of soil humidity and meteorology of the spot.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ctual annual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the spot was 678×10^6 m^3, an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water and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21% and 79%,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annual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quota in the spot was 480.27×10^6 m^3, an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water and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16% and 84%,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annual suitabl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quota in the spot was 624.22×10^6 m^3, an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water and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18% and 82%, respectively. The precipitation was 614×10^6 m^3, and consumptive water surplus reached up to 78×10^6 m^3. The years when the precipita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evapotranspiration accounted for 76%. Since 1980s, the evapotranspiration showed a linearly increasing trend. The precipita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Jun. to Oct. and less than the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Nov. to Dec. and Jan. to May. Evapotranspiration water requirement was regulated by soil water. The dis- parity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was huge in spring, thus having certain influence on waterfalls and streams in the spo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and long-term planning of the water sources in Maijishan Scenic Spot.
蒲金涌李晓薇
关键词:CHARACTERISTIC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