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春

作品数:37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劳动力
  • 10篇劳动力转移
  • 7篇就业
  • 6篇农业
  • 6篇长三角
  • 5篇民工
  • 4篇农村
  • 4篇农民
  • 4篇农民工
  • 4篇污染
  • 4篇工资
  • 4篇产业结构
  • 3篇低工资
  • 3篇农村劳动力
  • 3篇最低工资
  • 3篇长三角经济
  • 2篇一体化
  • 2篇政府
  • 2篇中国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现代...

机构

  • 36篇南京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三江学院

作者

  • 37篇李晓春
  • 8篇马轶群
  • 2篇黄向梅
  • 1篇何平
  • 1篇朱卓然
  • 1篇孙燕
  • 1篇周愚
  • 1篇梁攀科
  • 1篇谢凯
  • 1篇陈亚栋
  • 1篇刘奕君
  • 1篇董哲昱
  • 1篇贾燕军

传媒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中共南京市委...
  • 2篇审计与经济研...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中国经济报告
  • 1篇人民论坛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学海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科学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山东财政学院...
  • 1篇视听界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三角产业集群中的日本东海地区的经验借鉴被引量:3
2007年
日本东海地区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工业的产业集群地。东海地区产业经济的基础和发展历程与长三角现状有相似的一面。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与东海地区的产业经济的状况进行比较;介绍东海地区产业集群中的经验并进行理论分析,从中找出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李晓春黄向梅
关键词:产业集群
政府环境规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将理论分析与计量实证相结合,先通过逻辑演绎与数理模型推导得到理论结果,再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大数据文本挖掘等获取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此进行多元线性与非线性回归等,以工具变量法证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后,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与修正。分析发现,理论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政府环境规制水平之间呈现“初期负相关、适中期正相关、过度期负相关”的关系,但实际上在中国主要表现为由适中期与过度期构成的倒U型曲线。教育水平能够使曲线形状发生形变,如拐点后移与后端扭转。该结论被中国的区域分异证实,西部地区倒U型显著,且目前暂时处于下降区间;东中部地区交叉效应显著,两者在区间内正相关且教育对正相关系数的边际效用递减。整体上需继续增强环境规制水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东中部地区;同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现代化改变曲线形状,尤其是西部地区。
李晓春张谦雅
关键词:政府环境规制土地利用效益文本挖掘工具变量法面板数据
农业污染治理及生产效率提高对就业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引入污染治理和生产效率指标对H-T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一个三部门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从消费者效用的角度考察了农业污染治理、生产效率提高对城乡就业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加大农业污染治理会增加城市和农村部门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会增加现代农业部门就业,但对其他部门的就业影响不确定;好环境和高工资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人们在享受好环境时,可以忍受工资的小幅度下降。之后采用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在验证理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会使得城市和农村整体就业数量略为下降,反映出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具有较高的收入效应,但总体上对就业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另外,当农业生产效率越低时,农业环境治理对农村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大;当农业环境治理越差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于农业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产效率提高在就业作用方面相互影响,农业整体环境技术效率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杨志辉李晓春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国际贸易、要素收入分配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在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基础上分析国际贸易、要素收入分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使用我国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发现:第一,国际贸易具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国际贸易通过农产品相对价格改变城乡要素收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依赖于农产品净流入与非农产品净流入的相对值,该值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国际贸易规模具有放大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作用.第二,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动态持续性,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持续性有弱化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会持续恶化.金融发展、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均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市场化水平和失业率则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最后在以上结论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
孙燕马轶群李晓春
关键词:国际贸易要素收入分配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工汇款对就业和福利的影响分析
2019年
2019年,我国已经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促进、稳定就业的工作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农民工汇款与城市就业和福利水平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却很少被关注。本文从农民工汇款视角,以我国经济特色为基础,建立了两物品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用静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工汇款的变动对就业、工资和经济福利水平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农民工提高汇款率使得城市技术密集部门减少就业,而城市劳动密集部门则增加就业。
李晓春
关键词:城市就业福利劳动力转移
大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21城市)1995~2009年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分析,来研究小珠三角地区(9城市)①和大珠三角地区(21城市)②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结果表明,小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正在形成,但程度不高;大珠三角地区仍然存在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明显。
贾燕军李晓春
关键词:珠三角工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我国农村劳动力双重转移机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1年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离土不离乡"型和"民工潮"型双重机制。不同机制的影响因素不同,依据我国1985-2009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各因素对两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得出影响"民工潮"型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在于城镇化发展,而并非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离土不离乡"型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等结论。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若干建议。
马轶群李晓春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对我国城镇就业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我国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在城镇就业上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效果在时间跨度和作用强度上均有表现;二是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且在城镇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中非对称性效果存在差异;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上升的贡献越来越有限,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下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对城镇大型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有限且后期不断削弱,对城镇中小企业就业变化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贡献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马轶群李晓春
关键词:货币政策城镇就业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机制与效应被引量:10
2023年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条件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非农就业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驱动路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三个子体系现代化的驱动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
傅华楠李晓春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数字经济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
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一种扩展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运用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扩展,把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纳入新古典增长模型,来分析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劳动力的转移在二元结构的经济增长中可使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收敛于更高的人均资本存量,使我国经济增长处在更高的起点,而对城市部门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补助行为加大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劳动力转移是有效弥补这种差距的手段。
马轶群李晓春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平衡增长路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