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晓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肿瘤
  • 5篇腺癌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方式
  • 2篇受体
  • 2篇术后
  • 2篇族性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家族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邢台医学高等...

作者

  • 9篇李春晓
  • 5篇周涛
  • 4篇耿翠芝
  • 3篇李云涛
  • 3篇张丽娜
  • 3篇唐甜甜
  • 3篇李海平
  • 2篇王占东
  • 2篇白杨
  • 2篇马国明
  • 2篇高威
  • 2篇杨丽
  • 1篇宋玉芝
  • 1篇乔学英
  • 1篇孙玉巧
  • 1篇李军改
  • 1篇回天立
  • 1篇王桂兰
  • 1篇刘月平
  • 1篇范忠林

传媒

  • 3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术后背阔肌复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引流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缝合背阔肌前缘对术后引流量的影响。选取从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30例):在术中改良根治术完成后即时行背阔肌前缘与侧胸壁前锯肌的缝合;对照组仅行标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显示改进组患者的中位总引流量(326.03ml)明显少于B组患者的中位总引流量(367.83ml)(P=0.01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在第三天出现明显差异。改进组术后的中位拔管时间(5.66d)明显少于对照组(6.23d)(P=0.009)。缝合背阔肌前缘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的创面渗液,从而缩短患者带管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唐甜甜张彦收张丽娜李春晓李云涛周涛
关键词:手术方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引流量
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选择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周涛唐甜甜张丽娜李春晓李云涛李海平
关键词:老年乳腺癌手术方式临床病理
术后放疗对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对于伴有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放疗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或不放疗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34例患者中238例术后未接受放疗(未放疗组);196例接受术后放疗(放疗组),放疗范围为胸壁+同侧锁骨上野照射,总剂量为46~50Gy/23~25次。比较两组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局部控制(localcontrol,LC)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结果:全组病例的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94.7%和85.7%,3年和5年LC率分别为96.5%和95.6%,3年和5年DFS率分别为89.3%和82.3%。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3年OS率分别为92.7%和97.1%,5年OS率分别为82.4%和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年LC率分别为94.8%和98.4%,5年LC率分别为93.6%和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年DFS率分别为87.8%和91.3%,5年DFS率分别为78.5%和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术后放疗可提高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控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乔学英宋玉芝耿翠芝高威李春晓周志国
关键词: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预后
ANX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ANX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 MaxvisionTM法回顾性检测15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NXA3的表达情况,比较ANXA3阳性表达组( n =96)与ANXA3阴性表达组( n =57)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ANXA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7%,且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呈正相关,ANXA3蛋白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亚组进一步分析,ANXA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80.65%)明显高于其他类型(χ2=8.207, P =0.042),但在其他亚组之间ANXA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951, P =0.622)。结论 ANXA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转移淋巴结个数呈正相关,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ANXA3高表达可能预示乳腺癌预后差。
周涛李勇杨丽李春晓王占东刘月平
关键词:ANNEXINA3乳腺肿瘤
家族性乳腺癌与散发性乳腺癌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家族性乳腺癌与散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探讨家族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家族性乳腺癌18例,散发性乳腺癌66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结果家族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Ⅲ级比例(44.4%)明显高于散发性乳腺癌(1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3,P=0.007);家族性乳腺癌的ER阴性率(50.0%)高于散发性乳腺癌(2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3,P=0.045);家族性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44.4%)高于散发性乳腺癌(2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34)。但家族性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分布(χ2=0.505,P=0.918),绝经状况(χ2=0.915,P=0.633),肿瘤大小(χ2=1.595,P=0.660),临床分期(χ2=1.882,P=0.597),病理类型(χ2=2.430,P=0.876),腋淋巴结转移率(χ2=0.999,P=0.607),PR(χ2=3.088,P=0.214)及C-erbB-2表达(χ2=3.094,P=0.213)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族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ER阴性率、VEGF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散发性乳腺癌,提示预后较差。
陈丽芬路洪超周军高威李春晓王桂兰耿翠芝
关键词:乳腺肿瘤家族性生物学行为
化生性乳腺癌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化生性乳腺癌是一类罕见的乳房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类型乳腺癌的0.02% ~ 1%.我院自2001-2011年收治了23例化生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0.4%,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 ~ 80岁,中位年龄49岁.所有患者均以乳房无痛性肿物收住.病程2d~12个月.除3例为活检术后,其余肿物直径1.5~6 cm,平均3.2cm.据国际抗癌联盟标准,T1 4例,T2 13例,T32例,T41例(系因出现皮肤受侵).有4例可临床触及腋下淋巴结.
尚文博张丽娜李春晓李云涛李海平范忠林
关键词:无痛性肿物国际抗癌联盟中位年龄腋下淋巴结恶性肿瘤
乳腺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4年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周涛唐甜甜李春晓王占东李海平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淋巴结转移
家族性乳腺癌家系成员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河北省地区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的患者及健康一级亲属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诊的乳腺癌患者及其亲属,分别来自12个独立的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该家系中有2个及2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乳腺癌患病史,研究病例包括13例患者及46例健康一级亲属,共59例样本。由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国内外报告中常见的4个BRCA1/BRCA2突变热点区域(BRCA1:外显子2、11、20;BRCA2外显子11)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个BRCA1突变位点(4193insA)和1个BRCA2突变位点(5329insT),全部为移码突变;发现4个变异位点(BRCA1:4165T>A、287G>C,BRCA2:6251G>T、5416C>A),4193insA、5329insT、287G>C携带者的家系中均有3例乳腺癌患者。结论 BRCA1(4193insA)、BRCA2(5329insT)以及BRCA1:4165T>A、287G>C和BRCA2:6251G>T、5416C>A可能是河北省家族性乳腺癌相关性突变位点,其携带者家系中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对其一级亲属密切随访或尽早进行手术或药物干预。
李军改回天立李峥白杨马国明孙玉巧李春晓耿翠芝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癌易感基因1突变家系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47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后分成两组,免疫组织化学(IHC)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均为阴性组为TNBC,另一组即为非三阴乳腺癌。比较两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本组TNBC60例,占12.6%(60/477),年龄〈50岁46例,占76.7%(46/60),肿瘤直径〉5cm17例,占28.3%(17/60),腋淋巴结阳性41例,占68.3%(41/60),组织学Ⅲ级19例,占31.7%(19/60),有乳腺癌家族史8例,占13.3%(8/60),以上指标与非三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08年6月,所有病例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42~54个月),TNBC组复发转移16例(16/60,26.7%),显著高于非三阴性组(64/417,15.3%);TNBC组与非三阴组的42个月DFS分别为68.3%和79.6%,OS分别为81.7%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917,P=0.048;Log—Rank=4.838,P=0.028)。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龄〈50岁患者,肿瘤生长快,侵袭性强、预后差。
周涛杨丽马国明李春晓白杨赵冀安王小玲耿翠芝
关键词:乳腺肿瘤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