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昌

作品数:53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专利
  • 1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盐岩
  • 24篇碳酸
  • 24篇碳酸盐
  • 24篇碳酸盐岩
  • 19篇测井
  • 15篇储层
  • 12篇地层
  • 11篇地质
  • 10篇岩石
  • 9篇岩心
  • 8篇岩石结构
  • 8篇岩相
  • 8篇石结构
  • 7篇电成像
  • 7篇勘探
  • 7篇孔隙
  • 6篇白云岩
  • 5篇地震
  • 5篇井数据
  • 5篇孔隙度

机构

  • 5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榆林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3篇李昌
  • 33篇沈安江
  • 18篇乔占峰
  • 14篇常少英
  • 13篇潘立银
  • 11篇陈薇
  • 9篇田瀚
  • 9篇张杰
  • 9篇郭庆新
  • 8篇周进高
  • 8篇沈扬
  • 7篇佘敏
  • 6篇刘江丽
  • 6篇王鹏万
  • 6篇郑剑锋
  • 6篇胡安平
  • 6篇曹鹏
  • 6篇李文正
  • 5篇王永生
  • 5篇刘占国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内已挖掘井的储层厚度、地层岩性、声波时差曲线、电成像测井图像和产能;根据地层岩性和声波时差曲线确定储层孔隙度;对电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二...
李昌刘国强赵杰张审琴斯春松沈安江邹伟宏沈扬田明智
文献传递
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条件与有机质富集机制——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A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为例被引量:18
2017年
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为昭通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基于A井样品有机碳、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系统测试,结合岩石学及测井资料,系统分析A井黑色页岩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揭示黑色页岩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探讨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昭通页岩气示范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Ⅰ亚段TOC含量最高,平均为3.13%,向上含量逐渐降低,且相关元素富集程度与TOC含量相关。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氧化还原参数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纵向上水体整体由厌氧还原环境向次氧化环境过渡,Ⅰ亚段为贫氧-厌氧环境,Ⅱ亚段为贫氧环境,Ⅲ亚段为贫氧-富氧环境。其中,Ⅰ-1小层、Ⅰ-3及Ⅰ-4小层水体还原性强于Ⅰ-2小层与I-5小层。在高古生产力背景下,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氧化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存在差异。五峰组为水体滞留形成厌氧-贫氧环境使有机质有效保存,龙马溪组底部则主要由于海平面上升形成厌氧环境而使有机质有效保存富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I亚段有机质最为富集,为页岩气开发的最优层段。
王鹏万张磊李昌李昌邹辰张朝李君军李庆飞
关键词:氧化还原条件稀土元素页岩气黑色页岩
一种确定三维数字露头地质模型的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三维数字露头地质模型的方法及系统。所述包括:获取目的露头的地形特征信息,将目的露头划分为至少一个直立区露头、至少一个平躺区露头,以及地表浅层露头;确定目的露头的地质信息;分别确定直立区露头的空间...
乔占峰沈安江郑剑锋常少英王小芳陈娅娜张友潘立银李昌
文献传递
一种湖相碳酸盐岩岩性测井定量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相碳酸盐岩岩性测井定量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目标区域的测井资料;(2)采用步骤(1)收集的测井资料,计算岩石结构因子;(3)采用步骤(2)计算得到的岩石结构因子,确定地层岩性。本发明...
田明智刘占国李森明朱超李昌王艳清夏志远唐鹏程宫清顺宋光永田瀚
文献传递
一种盐下白云岩水岩反应的模拟与评价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盐下白云岩水岩反应的模拟与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分析研究区地层水,运用苏林法进行地层水分类,配制实验用流体,制备白云岩岩心样品,进行白云岩水岩反应测试,判别白云岩水岩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确定白云岩水岩反应的流...
佘敏胡安平沈安江乔占峰张杰王永生陈薇于洲吕玉珍李昌
一种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区域的试油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根据所述试油资料和所述岩心分析资料,确定待识别区域的优质储层截止信息;所述优质储层截止信息包括...
田明智刘占国朱超宋光永李森明宫清顺夏志远王艳清伍劲唐鹏程李昌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评价图版及其生成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评价图版及其生成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量储层岩心渗透率参数,并根据渗透率大小划分连通性等级;(2)测量获取储层声波时差和参数,获取电成像测井彩色图像;(3)利用声波时...
李昌李强田小彬赵杰董景海王显东王年梅邵红君赵亮
一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参考井的测井数据和岩心描述数据;根据所述岩芯描述数据,确定岩相类型;对所述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并构建相应的识别标记;基于所述岩相类型和所述识别标记,建立...
李昌沈安江王鹏万郭庆新寿建峰潘立银刘江丽沈扬
龙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微相的地震—地质综合预测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细预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优质储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用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开展了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震相分析等手段,将飞仙关组鲕粒滩细分为白云化鲕粒滩、弱白云化鲕粒滩和石灰岩鲕粒滩3种类型;②利用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地质综合标定,发现鲕粒滩储层具有"低频、低速、低波阻抗、强振幅、低连续性"的反射异常特征;③采用叠后振幅属性提取、叠后波阻抗反演、地震相识别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预测。综合解释结果认为,鲕粒滩体主要分布于台缘带,平面上不规则;白云化鲕粒滩的规模较大,在多种地震属性信息上均有强烈响应,是优质储层发育带。
吕学菊寿建峰徐美茹杨雨周进高李昌刘江丽潘立银
关键词:早三叠世叠后偏移
基于常规测井识别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新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岩相是沉积储层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取心成本高,而录井资料不能精细描述岩石结构组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岩相成为主要手段.然而由于碳酸盐岩强非均质性,导致测井识别基于岩石结构组分分类的岩相难度较大,特别微生物发育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电成像测井虽然可以识别微生物构造,然而电成像资料一般较少,目前利用常规测井仍是主要手段,传统交会图版法和机器学习方法都是基于测井数值的绝对差异划分不同岩相,而对较小的相对差异并不敏感,另外机器学习方法依赖于学习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取心资料少的情况,难以发挥其优越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测井曲线色彩图版的岩相识别新方法,其优势是分析测井曲线的相对差异,将经验认识融入到岩相识别中,能够有效解决岩心资料少影响识别效果的难题.根据岩-电关系分析,获取经验认识,优选敏感测井曲线,将优选测井曲线之间相对关系转化为不同颜色的组合,与岩心标定,根据经验认识调整颜色,最终建立不同岩相的典型色彩识别图版,从而实现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测井识别.以四川盆地MX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地层为例,实际应用并取心资料验证表明:灯影组分为4类岩相,其识别符合率能够达到75%以上,该方法的应用对MX地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丰富了现有碳酸盐岩岩相测井识别方法.
李昌李昌沈安江王亮沈安江王亮
关键词:常规测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