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桂 作品数:4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对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结果上切牙的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mm,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最大根吸收量为4.58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的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 李新桂 董志强 刘月华关键词: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骨形成蛋白-2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后根吸收早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正畸诱导牙根吸收后骨形成蛋白-2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在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后随机分为:Force组(继续加力)、Control组(停止加力)和BMP-2组(停止加力并牙周膜内注射BMP-2),在分组后第0、5、10和15天分别处死并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BMP-2组修复性牙骨质生成明显较Force、Control组早,且量大(P<0.01);BMP-2、Control组牙根吸收和破牙细胞数明显较Force组少(P<0.01)。结论:停止加力并局部使用BMP-2能有效促进因正畸吸收后牙根的早期修复。 张寅 李新桂 刘月华关键词:骨形成蛋白-2 正畸力对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早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加力方式的改变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5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停止加力组(SF组)、间歇加力组(IF组)、持续加力组(CF组),另选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TC组)。采用HE和TRAP染色法对牙根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停止加力时间的延长,破牙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修复性牙骨质明显增多;IF组与SF组组间牙根吸收相对面积及修复相对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在停止加力第17d组,IF组的TRAP阳性细胞数目及根吸收相对面积明显小于CF组(P<0.05)。结论:正畸牙根吸收发生后,改变加力方式可影响牙根早期修复,停止加力或停止加力后再加力可降低牙根吸收程度。 李新桂 刘月华 张寅关键词:正畸力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导致牙根外吸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导致牙根外吸收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经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的病例230例,以Levander根吸收分级法对患者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分析,评估矫治前后中切牙至第一磨牙的根吸收情况。结果:正畸治疗后根吸收发生率明显升高,根吸收均值(root resorption after treatment,RRAT)及根吸收增加量均值(increment of root resorption,IRR)表现为上切牙最高,拔牙组高于未拔牙组,异常根形态组高于正常根形态组。结论:正畸治疗可提高根吸收发生几率,并加重根吸收程度,此可能与拔牙与否、牙位、根形态及治疗前牙根吸收程度有关。 焦雪雯 李新桂 刘月华关键词:牙根吸收 正畸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