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德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小儿
  • 4篇手术
  • 3篇血管
  • 3篇生长因子Β
  • 3篇套叠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外科
  • 3篇小儿腹腔镜
  • 3篇囊肿
  • 3篇化生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3篇肠套叠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囊肿
  • 2篇导尿
  • 2篇导尿管

机构

  • 16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17篇李斌德
  • 13篇李刚
  • 8篇颜禄斌
  • 7篇沈阳
  • 7篇王文赟
  • 5篇李来元
  • 2篇高俊玮
  • 2篇任海军
  • 2篇杨爱玲
  • 2篇谢良恩
  • 1篇刘国胜
  • 1篇袁文臻
  • 1篇邴志桐
  • 1篇谢俊锋
  • 1篇孙学强
  • 1篇崔鸿斌
  • 1篇张少博
  • 1篇邱婷婷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的基因水平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基因层面的差异表达,以探讨与肠梗阻相关的发病基因和治疗靶基因。方法在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neexpressionomnibus,GEO)中收集到10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数据,其中小鼠粘连小肠组织术后1、3、7、和14d时间点的基因芯片数据共8个,小鼠正常小肠组织芯片数据2个,应用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微阵列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analysisofmicroarray,SAM)方法,分析10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生物学分析。结果肠粘连的发生伴随着大量应答刺激的基因表达上调,且这些基因产物都分布在细胞膜上。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Hmgcs2基因的表达上调出现在术后3~14d,融助5基因的表达上调出现在术后14d。结论粘连的发生可能与应答刺激的基因及其分布于细胞膜上的基因产物有关,Hmgcs2和s抚幼5基因可能与因粘连而导致的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为发现肠梗阻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颜禄斌崔鸿斌李斌德李来元李刚邴志桐沈阳
关键词:肠梗阻基因芯片
腹腔镜下球囊扩张法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治疗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法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通过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辅助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的肠套叠患儿共68例,其中Foley导尿管组32例,传统开腹组36例。Foley导尿管组实施腹腔镜下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套叠肠管鞘部复位治疗;传统开腹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术中采用术者手指扩张套叠肠管鞘部复位治疗。对比2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效果及短期并发症、患儿满意度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指标中,Foley导尿管组手术时间[(0.4±1.1)h]、术中出血量[(10.2±3.4)mL]、手术切口大小[(0.5±0.4)cm]、鞘部肠管破裂发生率[6.3%(2/32例)]均低于传统开腹组[(1.3±2.9)h、(40.5±2.1)mL、(5.1±0.7)cm、30.6%(11/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效果及短期并发症指标中,Foley导尿管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3.1)d]、住院时间[(6.7±1.8)d]、切口感染发生率[9.4%(3/32例)]、切口疝发生率(0)均低于传统开腹组[(3.3±6.4)d、(7.3±0.9)d、36.1%(13/36例)、16.7%(6/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满意度及远期并发症指标中,Foley导尿管组家属满意度评分[(8.7±1.2)分]高于传统开腹组[(6.6±3.1)分],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组[0比19.4%(7/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比较,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操作安全、肠管损伤发生率低及出血少等优势,同时具有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家长满意度高等优点,且有较低的切口感染、切口疝、术后肠黏连等并发症发生率。
赵成基曾永娟马仲福李斌德李刚王文赟胡继科
关键词:急性肠套叠传统开腹手术
表皮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颅脑损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颅脑损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中的作用,并探讨EGF与TGF-β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动物模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中EGF与TGF-β1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上TGF-β1表达变化,以细胞浆中出现黄褐色颗粒为阳性结果。结果颅脑损伤后,大鼠血清EGF与TGF-β1水平下降,损伤后24小时降到最低点(P<0.001);损伤后3天时水平升高,5天时达到正常水平,且血清中EGF与TGF-β1水平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胃黏膜TGF-β1表达在损伤后24小时明显减少(P<0.01),损伤后3天表达增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与失去内源性EGF和TGF-β1的协同保护作用有关,通过检测EGF与TGF-β1的水平可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
李斌德任海军高俊玮刘国胜
关键词:颅脑损伤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Foley导尿管在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在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急性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探查、Foley导尿管辅助肠套叠复位术。结果15例患儿均复位成功,其中2例复位后发现末端回肠局部坏死;1例末端回肠局部穿孔,行肠修补术;1例发现Meckel憩室,行腹腔镜下Meckel憩室切除术。结论对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腹腔镜下使用无损伤钳复位困难的急性肠套叠患儿,Foley导尿管辅助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曾永娟赵成基李斌德李刚王文赟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腹腔镜检查
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其并发症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其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两例P-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肠息肉部分腺上皮细胞增生,符合P-J息肉改变,诊断为P-J综合征、肠套叠.病例2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幼年性息肉并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区域腺上皮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两例均好转出院. 结论 P-J综合征常并发肠梗阻,应予尽早以手术治疗.
颜禄斌李斌德李来元李刚沈阳谢良恩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肠套叠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与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与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CBD患儿病理标本中TGF-β1和b FGF蛋白表达。结果:TGF-β1和b FGF蛋白在不同胆管扩张症患儿的胆管壁、胆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两者在胆管壁的表达大于胆囊壁,且不同分型、亚型间的表达程度有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胆管壁与胆囊壁,其中II型中两者表达最强(均P<0.05);TGF-β1与b FGF蛋白CBD胆管壁与胆囊壁中的表达随黏膜细胞脱落程度、增生肥厚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加重而升高(均P<0.05);TGF-β1与b FGF蛋白在CBD胆管壁与胆囊壁中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893;r=0.953,均P<0.05)。结论:TGF-β1与b FGF可能在CDB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协同作用,有望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治疗CBD提供新的途径。
李斌德颜禄斌沈阳达怡辰李刚王文赟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转化生长因子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综合征,是发生在皮肤和胃肠道,以及肝脏、肺、肾、骨骼肌、关节等器官的多发性血管畸形,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隐性失血、贫血等,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壮年,血管瘤的数目和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增多。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容易被误诊、漏诊。本研究通过1例小儿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的诊治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
曾永娟赵成基李斌德李刚王文赟马仲福陈亚惊胡继科
关键词:小儿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血管瘤
EGF与TGF-β<,1>在大鼠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胃黏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检测大鼠颅脑损伤后并发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时不同时间段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胃黏膜上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它们在该病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二者...
李斌德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胃黏膜病变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文献传递
PCT、IL-6及CRP在伴外科并发症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前降钙素(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HSP患儿48例,于入院第1、3、5天及出院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PCT、IL-6及CRP水平。结果 HSP患儿入院第1、3、5天血清PCT、IL-6水平以及入院第1、3天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HSP患儿,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前血清PCT、CRP和IL-6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手术治疗患儿第3、5天的血清PCT、IL-6水平低于非手术治疗患儿,第5天血清CRP水平低于非手术治疗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清PCT水平与IL-6、CRP的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r=0.48、0.62,P均<0.01)。结论 PCT、IL-6及CRP水平变化可能与HSP伴发的腹部外科并发症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李斌德颜禄斌达怡辰沈阳李刚李来元
关键词:前降钙素白介素-6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腹部外科并发症诊治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一舒综合征(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免疫性疾病。HSP患儿常伴有多种外科并发症,尤以急腹症多见。本文收集了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4例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HSP患儿临床资料,重点总结该类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李斌德颜禄斌沈阳李来元李刚
关键词:外科并发症过敏性紫癜诊治全身小血管炎儿科常见病免疫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