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宗元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 1篇浙贝
  • 1篇浙贝母
  • 1篇内生菌
  • 1篇内生真菌
  • 1篇细菌多样性
  • 1篇连作
  • 1篇轮作
  • 1篇轮作模式
  • 1篇活性菌株
  • 1篇根际
  • 1篇根际细菌
  • 1篇杭白菊
  • 1篇贝母
  • 1篇PCR-DG...
  • 1篇ASPERG...

机构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李宗元
  • 2篇袁小凤
  • 1篇刘文洪
  • 1篇陈如意
  • 1篇徐旭婷
  • 1篇马丽芳
  • 1篇黄文龙
  • 1篇高俊杰
  • 1篇路京
  • 1篇陈建真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浙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及抑菌活性菌株Aspergillus sp.BJ7性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离筛选浙贝母内生真菌并对抑菌活性菌株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印迹对照法从浙贝母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对活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绘制抑菌活性变化曲线、培养基消耗曲线和次生代谢产物浓度变化曲线,利用高效发酵体系对Aspergillussp.BJ7进行发酵,将发酵液进行分离浓缩,并利用石油醚、乙酸乙脂和正丁醇进行萃取。结果:分离得到36种,内生真菌,其中叶中14种,茎中9种,地下鳞茎中13种。发现地下鳞茎中分离的BJ7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经鉴定,该活性菌株的外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曲霉属有极高的相似性,初步确定为As-pergillussp.BJ7。发酵9天时BJ7的抑菌效果最好;发酵液分离浓缩后仅在正丁醇层出现抑菌效果,且当温度大于50℃时浓缩液失去抑菌活性,BJ7菌丝体提取液与碘化铋钾试剂反应结果呈阳性。结论:浙贝母分离得到了36种内生真菌,其抑菌活性菌株BJ7抑菌活性较高,其抑菌活性物质极性较大且热不稳定,具有产生生物碱的能力。
高俊杰袁小凤刘文洪马丽芳黄文龙李宗元徐旭婷
连作和轮作模式下杭白菊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多样性的差异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杭白菊在不同模式下根际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及细菌多样性的差异来揭示轮作的优势以及土壤因子的作用。方法:分别利用电极法、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同时,对土壤微生物总基因组DNA进行PCR-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分析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结果:种植杭白菊的土壤pH在5.95~6.91之间,均呈弱酸性;轮作土壤的有机质和酶活性基本大于连作模式且种植地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轮作的Shannon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大于连作,体现出比连作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出连作和轮作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明显各聚为一类;在pH、有机质、酶活、Shannon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中pH与磷酸酶,磷酸酶与Shannon指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P<0.01)和0.47(P<0.05),其余理化性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连作和轮作模式下,杭白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多样性均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根分泌物的影响所致。与连作相比,轮作的杭白菊根际体现出更高的土壤肥力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平,从而有利于杭白菊的优质高产。
路京陈建真李宗元陈如意袁小凤
关键词:杭白菊连作轮作根际细菌PCR-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