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孝英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颌
  • 4篇颌骨
  • 3篇骨密度
  • 2篇正畸
  • 2篇腮腺
  • 2篇上颌骨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慢性肾衰
  • 2篇慢性肾衰竭
  • 2篇安氏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多曲方丝弓
  • 1篇多曲方丝弓技...
  • 1篇牙合
  • 1篇诊断显像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9篇李孝英
  • 8篇彭诚
  • 3篇崔江涛
  • 2篇侯敏
  • 2篇孙燕
  • 2篇王东
  • 2篇郭奕
  • 2篇刘建山
  • 1篇陈晓英
  • 1篇孙维娥
  • 1篇王英
  • 1篇马明
  • 1篇王珊
  • 1篇郭乐乐
  • 1篇侯晓艳

传媒

  • 5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激素治疗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上颌骨骨密度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激素治疗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上颌骨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激素组、阿霉素肾病组、阿霉素+激素组。阿霉素肾病组及阿霉素+激素组采用间隔1周2次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4 mg/kg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激素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g/kg。建模后激素组及阿霉素+激素组给予甲泼尼龙30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水平;并行上颌骨micro-CT三维扫描检测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数目(Tb.N)、骨体积分数(BVF)、BMD。结果与其余3组相比,阿霉素+激素组BGP、PINP降低,CTX升高(P<0.05)。经micro-CT三维扫描分析,阿霉素+激素组上颌骨发生明显骨质疏松现象,包括骨显微结构的改变,BMD降低、BVF降低、Tb.Th减少以及Tb.Sp增宽(P<0.05)。但各组Tb.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本身存在骨代谢异常,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使其骨代谢水平下降,影响骨小梁结构。
侯晓艳李孝英郭乐乐马明郭奕彭诚
关键词:上颌骨骨密度糖皮质激素类阿霉素肾病MICRO-CT
慢性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下颌骨骨密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用曲面断层下颌指数(PMI)评价慢性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下颌骨及全身骨密度(BMD)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健康成人31例为对照组,拍摄2组的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颏孔上缘PMI(s PMI)和颏孔下缘PMI(i PMI),双能X线仪测量腰椎BMD,比较2组的上述指标,分析sPMI、iPMI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sPMI(0.262 2±0.026 7 vs 0.284 2±0.025 4,t=3.301)、iPMI(0.314 1±0.028 3 vs0.334 1±0.027 5,t=2.808)、腰椎BMD(0.832 3±0.101 0 vs 0.906 9±0.113 6,t=2.709)均较对照组低(P<0.01);s PMI、iPMI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9、0.389,P<0.05)。对照组中女性的腰椎BMD低于男性(0.849 7±0.114 7vs 0.968 0±0.076 3,t=3.357),研究组中女性的腰椎BMD低于男性(0.775 4±0.068 4 vs 0.882 1±0.099 9,t=3.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不同性别间sPMI、iP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下颌骨BMD较正常人低,PMI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下颌骨BMD的方法,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全身BMD的变化情况。
刘建山李孝英王英王珊彭诚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骨密度全颌曲面断层片下颌骨
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需强支抗矫治的患者22例,年龄18~25岁,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试验组于上颌双侧腭侧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用口外弓支抗,治疗前后采用X线对头颅片进行测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U1-NA(mm:3.08±177;1.18 vs 8.15±177;3.05)、U1-SN(101.90±176;±177;3.50±176; vs 117.90±176;±177;6.05±176;)较治疗前减小,U1-L1(123.98±176;±177;5.78±176; vs 103.89±176;±177;8.95±176;)较治疗前增大(P〈0.05)。对照组:治疗后U1-NA(mm:5.01±177;1.34 vs 9.12±177;2.13)、U1-SN(101.90±176;±177;3.97±176; vs 114.87±176;±177;7.69±176;)较治疗前减小,U1-L1(126.01±176;±177;3.12±176; vs 112.98±176;±177;5.98±176;)、U6-PtPNS(mm:21.45±177;2.43 vs 18.36±177;2.19)较治疗前增大(P〈0.05)。试验组U1-L1(19.48±176;±177;8.90±176; vs 13.01±176;±177;5.90±176;)数值改变量大于对照组,U6-PtPNS(mm:0.90±177;0.29 vs 3.78±177;0.12)数值改变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需要强支抗时,可应用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
李孝英彭诚郭奕孙维娥陈晓英王东
关键词:正畸支抗
MRI新技术在腮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一对唾液腺,腮腺疾病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放射学对腮腺疾病的诊断意义较大。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逐步发展,MRI影像学检查在腮腺疾病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几种最常见的MRI新技术在腮腺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李孝英彭诚崔江涛
关键词:腮腺疾病磁共振成像诊断显像
慢性肾衰患者颌骨特征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研究,了解慢性肾衰竭患者颌面部形态和上前牙区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0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30个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人拍摄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间(I区)、右上中切牙与右上侧切...
李孝英彭诚刘建山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文献传递
MRI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中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1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皆为腮腺单发肿瘤,9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腮腺深叶.11例肿瘤均采用腮腺...
崔江涛彭诚李孝英王东
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磁共振成像
安氏Ⅲ类错患者颏部X线形态与手术治疗适应证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成人患者颏部突度指标与手术适应证的关系,筛选影响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颏部形态指标。方法:抽取安氏Ⅲ类错成人患者61例,其中39例接受单纯正畸治疗(非手术组),22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手术组)。分别对2组治疗前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非手术组的前颅底-关节点角(NSAr)、ODI、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大于手术组,面角(FH/NP)、下颌平面-腭平面角(MP/PP)、关节点-下颌角点-颏下点(ArGoGn)及B-Pg小于手术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SAr、Y、Co-Go、B-Pg、ODI是判别能否进行手术治疗的决定因子。判别方程为Y赞=-4.66NSAr+0.201Y+0.637Co-Go+1.012B-Pg+0.599ODI。B-Pg与MP/SN、MP/FH、MP/PP、L1/MP、ODI、ArGoGn密切相关。结论:对下颌颏部形态的评估可为成人安氏Ⅲ类错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李孝英彭诚孙燕
关键词:上颌骨下颌骨正畸学X线
牙槽嵴裂隙间固定对腭裂上颌复合体内置式牵引成骨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裂隙间固定对唇腭裂上颌复合体牵引成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唇腭裂上颌复合体LeFortⅠ型截骨骨块及相应软组织有限元模型,在保留牙槽嵴裂隙与裂隙两侧钛板固定两种情况下,模拟临床上内置式牵引方式,使截骨块上牵引器固位点沿牵引方向前移10mm,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唇腭裂上颌复合体LeFortⅠ型截骨内置式牵引下,腭部出现压缩现象,而裂隙两侧钛板固定腭部压缩现象不明显。矢向位移与垂直向位移在两种工况下比较,位移方向及大小与保留裂隙的前牵引无明显差异。结论裂隙间固定后唇腭裂上颌复合体内置式牵引成骨,可以避免腭部出现压缩现象,有生物力学指导意义。
李孝英侯敏
关键词:唇腭裂生物力学牵引成骨
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探寻临床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8.5~9.1岁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进行双期矫治。第1期: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第Ⅱ期: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直至[牙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给予保持,将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正畸治疗后.Ⅲ类骨面型得到改善;上颌及上前牙前移;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改善.且[牙合]关系调整理想。结论对于处于替牙早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双期矫治,矫治后患者的Ⅲ类骨骼关系、高角骨面型及软组织侧貌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李孝英侯敏彭诚崔江涛孙燕
关键词:快速扩弓多曲方丝弓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