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子千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5篇玉米
  • 5篇高产
  • 4篇冬小麦
  • 4篇冬小麦新品种
  • 4篇选育
  • 4篇栽培
  • 3篇育种
  • 3篇育种策略
  • 3篇栽培技术
  • 2篇冬麦
  • 2篇冬麦区
  • 2篇品种选育
  • 2篇葡萄
  • 2篇夏玉米
  • 2篇麦区
  • 2篇巨峰
  • 2篇巨峰葡萄
  • 2篇抗旱
  • 2篇黄淮

机构

  • 17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作者

  • 17篇李子千
  • 6篇张文英
  • 5篇李辉
  • 4篇陈希勇
  • 4篇刘玉平
  • 4篇赵爱菊
  • 3篇靳玉环
  • 3篇樊翠芹
  • 3篇王宝强
  • 3篇张庆江
  • 2篇刘军强
  • 2篇张颖君
  • 2篇于翠红
  • 2篇杜晓东
  • 2篇孙丽静
  • 2篇唐晓东
  • 2篇孟庆民
  • 2篇武玉华
  • 2篇王延兵
  • 2篇王莉梅

传媒

  • 9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河北农业情报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MS诱变抗旱小麦冀麦418的突变体筛选与鉴定被引量:7
2020年
为获得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的特异遗传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处理抗旱、高产、广适小麦品种冀麦418。对M_(2)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从6961个M_(2)穗系中筛选出416个突变体穗系,突变率为5.98%。其中,幼苗习性突变体11株,突变频率约为0.16%;分蘖突变体12株,突变频率为0.17%;叶部突变体34株,突变频率为0.48%;株高突变体68株,突变频率为0.97%;穗部突变体62株,突变频率为0.89%;雄性不育突变体132株,突变频率为1.90%;根部突变体15株,突变频率为0.26%;其他类型突变体82株。经过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验证,M3得到遗传稳定的株系84个,其中,茎秆突变体43个,穗形突变体23个,叶片突变体7个,早熟突变体4个,晚熟突变体2个,芒型突变体2个,根部突变体2个,不育突变体1个。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在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变异类型丰富,株高、生育期和千粒质量突变频率比较高。这些新突变株系为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优异性状提供了新的材料。
吕亮杰陈希勇张文英赵爱菊孙丽静张颖君刘玉平王莉梅李子千李辉
关键词:小麦突变体
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对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对葡萄着色和商品性的影响,可为葡萄转色剂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在巨峰葡萄着色初期用200.0、250.0、300.0和500.0 mg/kg(均为有效成分用量)的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喷施果穗,以8%胺鲜酯可溶粉剂、40%乙烯利水剂、5%S-诱抗素水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用量对葡萄着色、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处理能明显促进葡萄转色,对葡萄裂果率、百粒重、果穗重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其中,300 mg/kg用量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下葡萄的着色、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指标均与对照处理的最优指标值差异不显著。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用于促进葡萄转色时,其适宜的有效成分用量为300 mg/kg。
樊翠芹于翠红张丽唐晓东张伟李子千杜晓东
关键词:葡萄着色指数
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冀麦585的选育及育种策略被引量:3
2019年
冀麦58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改良的高产太谷核不育群体,经多品种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寒性强、抗病性强等,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0),201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4号), 201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CNA20101081.4),适宜在我国黄淮北片冬麦区的山东省、山西南部以及河北中南部推广种植。
刘玉平陈希勇宿振起赵爱菊王丽梅吕亮杰李子千马乐李亚军李辉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选育育种策略
花生新品种冀花6号生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通过对花生新品种冀花6号的叶面积消长动态、茎枝生育动态、干物质分配规律及播期、株行距、生育关键时期管理等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探明了该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得到了不同生态区和不同种植形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
李子千程增书李玉荣
关键词:花生生育规律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冀玉9号
2005年
冀玉9号玉米新品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育成。200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自审定以来,由于该品种集优质、高产、稳产、早熟、多抗于一体,所以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短短两年时间内,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省内累计推广350万亩,省外累计推广应用800万亩以上,成为有些县市的主栽品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王延兵郑积德张文英李子千武玉华
关键词:玉米选育栽培技术
小麦夏玉米不同类型品种光温水资源利用差异及调控技术研究
1996年
太行山前平原是华北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小麦夏玉米两熟产量大面积已达每亩900—1000公斤,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又面临着耕地、淡水等环境资源日益减少的尖锐矛盾。因此,在该类型区能否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持续高产实现持续高产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
张庆江靳玉环张文英王宝强李子千刘军强
关键词:小麦夏玉米
大豆种质资源对草甘膦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于大豆2~3片复叶期,对1365份大豆试材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30g/hm2,按照大豆药害程度、存活率和结荚率的不同将药害等级划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药害越重,敏感程度越高)。结果表明:喷施草甘膦后所有参试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甚至干枯,植株矮化;药害等级从10级到2级,其中,366份表现敏感(9—10级),340份表现比较敏感(8级),268份表现中度敏感(6~7级),241份有一定的耐性(4~5级),92份耐性较好(3级),58份耐性良好(2级)。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所有野生大豆均表现敏感,夏播试材中耐性种质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材料。
樊翠芹王贵启崔海燕王建平李子千王江浩
关键词:大豆草甘膦种质资源敏感性
我省高产区1991年小麦减产原因及对策
1991年
1991年我省高产区小麦普遍减产,一般400公斤的长相,300-350公斤的产量。5月下旬,我们考查了无极、望都、晋县的小麦生产情况,所到之处小麦长势喜人,但收打结果令人失望,其产量之低、籽粒之秕是近年少有的。今年高产区小麦减产,从产量构成三要素分析,主要减在粒重上。据无极县农业技术站多点调查。
靳玉环张文英张庆江李子千王宝强
关键词:小麦栽培
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明确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3—2004),采用葡萄开花期喷果穗和幼果期浸果穗2种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每种方法施药剂量均设2、4、6、8 mg/kg计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药剂量对葡萄坐果率、果粒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果穗重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施用试验剂量的药剂,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果穗重和产量,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其中,开花期喷果穗施药虽然坐果率明显高于幼果期浸果穗,但葡萄大小粒指数增加,果粒外观品相较差;而幼果期浸果穗施药,能够明显促进果粒变大和葡萄大小粒指数降低,果粒外观品相较好,且对果形指数影响不大,显著提高百粒重,最终大幅度增产。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适宜采用在葡萄幼果期浸果穗的方法施药,4 mg/kg剂量效果较好,该处理下葡萄果穗重为1 018.5 g/穗,产量为54 181.5 kg/hm^2,均达到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30.2%,且对果粒外观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樊翠芹张丽于翠红唐晓东张伟李子千杜晓东
关键词:噻苯隆葡萄果实品质
黄淮北片冬麦区抗赤霉病基因Fhb1种质挖掘及溯源被引量:5
2020年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小麦真菌病害,而Fhb1是抗赤霉病的主效基因。为了筛选黄淮冬麦区携带Fhb1基因的种质材料,利用TaHRC-Kasp和His-InDel标记对来自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和安徽的共336份小麦材料进行检测,共筛选出2份来自河北省的材料(石家庄75和紫茎白)携带Fhb1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其His基因序列与苏麦3号一致,为抗赤霉病类型。利用9 779个SNP位点对供试的336份材料进行PCA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石家庄75和紫茎白与江苏的材料亲缘关系较近。石家庄75是建国初期的育成品种,紫茎白是河北省的地方农家种,其携带Fhb1基因,说明最初Fhb1基因可能在国内一些地方品种中有所分布,但在现代育种进程中受到人工选择而消失。研究结果为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信息及亲本材料。
张颖君高慧敏李子千胡梦芸孙丽静刘茜吕亮杰李辉
关键词:小麦黄淮冬麦区赤霉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