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兰 作品数:23 被引量:164 H指数:9 供职机构: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 中盖艾滋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2—2016年长沙市流感监测结果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状况及毒株的型别分布,探讨长沙市流感活动规律,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流感样病例(ILI)和病原学监测数据,对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个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门诊患者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92.835,P<0.01)。长沙市ILI%每年存在2个高峰,第1个高峰约出现在第2~8周(1—2月),第2个高峰约出现在第22~30周(7—8月)。各年龄组IL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9.46,P<0.01)。2012—2016年各年度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5,P<0.01)。结论长沙市流感流行呈冬春和夏季双高峰的特点,病毒型别变异频繁。坚持开展流感监测,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程燕 刘如春 李叶兰 胡伟红 王智宇关键词:流感样病例 流感监测 病原学 2005—2015年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及暴发疫情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暴发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长沙市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市2005—2015年累计报告流腮病例30165例,年均发病率为41.8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主要高峰在4—7月,次高峰在11—12月及次年1月。病例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年龄分布以3-15岁儿童为主;男女发病比例为1.58∶1,年均发病报告率分别为50.82/10万和32.79/10万。长沙市9个区(县)累计报告病例最多的地区是雨花区占15.45%(4660/30165),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岳麓区(59.21/10万)。全市9个区(县)报告暴发疫情共56起,疫情报告数最多的是浏阳市14起;总报告病例1560例,平均罹患率2.39%。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10—12月,发生场所均在学校。结论长沙市流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学生和儿童为重点人群,学校和幼托机构是重点场所,应在流行季节前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刘琳玲 陈田木 谢知 刘如春 胡伟红 李叶兰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报告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暴发疫情 长沙市男男性行为者人群性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行为状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在男男性行为者社区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年龄为25.9±6.8,绝大部分(89.9%)年龄为20~40岁;55.2%的人只有同性性行为,异性恋的占4.4%;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为24.1±6.8岁,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为39.4%;同时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的占19.8%,HIV确证感染率3.1%,梅毒确证阳性率15.6%。结论男男性行为者中无保护性肛交行为普遍存在,HIV感染率高,是长沙市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行为干预,降低其危险行为发生,从而降低HIV感染率。 黄竹林 单飞 李叶兰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HIV 2004-2010年长沙市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2004-2010年淋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淋病的发病趋势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2010年长沙市淋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长沙市2004-2010年淋病年发病率为18.31/10万,全市9个区、县(市)均有病例,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为主,占60.26%,但14岁以下儿童也占报告病例数的2%;职业以农民、工人及商业服务为主;临床诊断病例占报告病例的53.06%。结论淋病好发于20~39岁男性。应加大长沙市淋病预防工作力度,不但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而且要采取措施减少儿童患淋病机会,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对国家标准的学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我市淋病发病率,促进全市人群健康。 黄竹林 李叶兰关键词:淋病 流行病学 2010—2019年长沙市相邻两日温差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描述2010—2019年长沙市气象因素与人群非意外死亡情况,探索相邻两日温差对人群死亡影响的关联强度和模式,为制定人群健康保护策略提供针对性的参考。方法通过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相邻两日温差对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和滞后模式。结果长沙市2010—2019年非意外死亡人数为404328人,其中65岁以上占74.18%,男性占58.9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11.1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54.47%。该研究时长为3652 d,日最高平均温度为35.8℃,日最低温度为-2.80℃。相邻两日温差的变化范围为-12.30℃~10.80℃,每增加1℃能增加人群1.12%的死亡风险(RR=1.0112,95%CI:1.0061~1.0164),其影响在暴露后第4 d达到最大。通过年龄、性别、病因分组研究发现,相邻两日温差对65岁以上、男性、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影响更大。结论相邻两日温差和长沙市非意外死亡人数呈现正相关,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相邻两日温差发生巨大变化时,应该加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年老人群的保护,以减少相邻两日温差变化的带来影响。 石凌 李叶兰 胡伟红关键词:时间序列 IL-6水平与我国手足口病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我国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肝胁)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有关IL-6与我国手足口病关系的研究进行定量综合,估计综合效应[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mean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鳍果共纳入28篇文献,其中病例2251例,对照868例,Meta结果显示病例组IL-6浓度高于对照组,SMI)为1.41pg/mol,95%CI为1.06~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3,P〈0.001)。亚组分析发现轻症vs.对照、重症vs.对照、重症vs.轻症SMD(95%CI)分别为1.23(0.77~1.69)、2.28(1.74~2.82)、1.17(0.64~1.69)pg/Z。结论IL-6可能参与了手足口病病理生理过程,且IL-6浓度越高,疾病越严重。 陈水连 刘如春 陈田木 张恒 胡伟红 李叶兰 谢知 李亚曼 王智宇 赵锦关键词:手足口病 IL-6 META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趋势数学模型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采用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ODE)模型模拟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及抗体消长特点,建立全人群及各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ODE模型,利用长沙市人口学资料、以及长沙市人群血清学横断面调查资料拟合模型参数,并模拟长沙市人群的抗体水平变化趋势、以及抗体水平低于人群最低免疫屏障的具体时间。结果大流行结束后疫苗接种者抗体水平高于未接种者,但前者的抗体消失速度高于后者,两者抗体水平分别在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开始接近人群最低免疫屏障。在疫苗接种人群中,抗体消失速度最快的是"≥60岁"年龄组,最慢的是"0~5岁"年龄组,而"6~15岁"、"16~24岁"、"25~59岁"3个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消失速度较为接近。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抗体消失速度最快的是"6-15岁"年龄组,其次是"16-24岁"、"0~5岁"、"≥60岁"年龄组,最慢的是"25-59岁"年龄组。长沙市流感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月开始甲型H1N1流感成为优势毒株,并在1-4月份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这与模型预测结果相似。结论本研究建立的ODE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变化特点。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屏障维持时间比自然感染短。不同年龄组获得免疫屏障水平不同、消减速度亦不同。 陈田木 陈涛 刘如春 谢知 胡伟红 李亚曼 李叶兰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抗体 2004-2015年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长沙市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共报告28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一般级别事件189起(65.4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发生249起(86.16%),其次为突发中毒类事件(25起,占8.65%);事件主要集中在3-6月和9-12月,9月、11月有2个高峰;城区传染病类事件的比例高于四县市(91.74%vs.82.14%,χ2=5.428,P=0.02),突发中毒类事件比例则低于四县市(1.65%vs.13.69%,χ2=12.898,P<0.001);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215起,占74.39%),以小学为主(120起,55.81%)。结论 2004-2015年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高峰主要在秋冬季节,学校是主要场所,需重点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 周建波 刘如春 胡伟红 李叶兰 张恒 陈水连关键词: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数学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4年 由于缺乏无干预情况下的疫情数据,流感防控策略(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的效果很难通过传统的流行病学设计得以评价。因此,数学建模成为了制定和评估流感流行应对策略的重要手段。现按照流感疫情和流感监测归类,对近年来常用模型研究与热点进行归纳,综述各类数学模型的研究现况,为流感数学建模提供参考。 陈田木 刘如春 谢知 胡伟红 李亚曼 李叶兰 王智宇关键词:流感 数学模型 不同隐性感染和传播能力条件下的流感暴发防控措施效果模拟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计算暴发疫情中流感隐性感染比例(p)以及传播能力(基本再生数,R_0),模拟不同p和R_0条件下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系统收集长沙市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有流感暴发疫情资料作为p和R_0估计基础数据库,在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期间暴发疫情中收集病例的病程资料。根据流感的疾病自然史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将SEIAR模型与所有暴发疫情进行一一拟合,计算各起暴发疫情的p和R_0。同时模拟隔离、治疗患者、预防服药、停课1周、暴发前和暴发中的疫苗接种措施的效果。结果暴发疫情中流感病例病程均数为(4.27±1.98)d,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p均数为(0.190 3±0.295 3)。流感暴发疫情的R_0均数为(10.12±5.16),其中甲型H1N1流感R_0均数为(11.32±5.74),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R_0均数为(7.79±2.67),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_0和p的大小对隔离效果的影响异质性较大。暴发前疫苗接种措施效果取决于R_0,与p值大小无关;R_0、p越小,暴发期间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治疗患者的效果越好;预防服药的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停课1周的总体效果较差。结论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比例和传播能力均比季节性流感高。流感暴发疫情处置需要根据流感隐性感染比例和传播能力不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陈田木 陈水连 谢知 李叶兰 刘如春关键词:流感 基本再生数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