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北兴

作品数:46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6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农药
  • 13篇悬浮剂
  • 7篇杀虫
  • 7篇微囊悬浮剂
  • 6篇杀虫剂
  • 6篇微囊
  • 5篇毒力
  • 5篇微胶囊
  • 5篇物理稳定性
  • 4篇炭疽
  • 4篇农药微胶囊
  • 3篇炭疽病
  • 3篇滤头
  • 3篇辣椒
  • 3篇番茄
  • 2篇单宁酸
  • 2篇悬浮种衣剂
  • 2篇蚜虫
  • 2篇烟剂
  • 2篇盐析

机构

  • 46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省农药检...
  • 1篇山东医药技师...

作者

  • 46篇李北兴
  • 36篇刘峰
  • 21篇慕卫
  • 20篇张大侠
  • 7篇管磊
  • 7篇王凯
  • 6篇林琎
  • 5篇王伟昌
  • 4篇高杨杨
  • 4篇张灿光
  • 3篇李华
  • 2篇郭贝贝
  • 2篇张宪鹏
  • 2篇杨松
  • 1篇刘会香
  • 1篇原雪峰
  • 1篇张鹏
  • 1篇张鹏
  • 1篇曹立冬
  • 1篇王开运

传媒

  • 13篇农药学学报
  • 3篇农药科学与管...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农药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现代农药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敏感性及中毒症状被引量:4
2017年
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为0.138 1~27.40 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_(50)值小于22.63 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_(50)值大于38.13 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_(50)值大于40.83 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丁金凤赵云贺李北兴刘峰慕卫
关键词:杀虫剂敏感性中毒症状
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在优化噻虫胺悬浮剂物理稳定性上的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比较正交和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方法在水悬浮剂配方中应用的优缺点,为该方法在农药制剂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采用流点法初筛得到润湿性能良好的润湿分散剂之后,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制备30%噻虫胺悬浮剂。综合考察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析水率、离心沉淀率、黏度、流动性、分散性、热贮前后样品的粒度分布(D10、D50和D90)和悬浮率的影响。通过主效应图分析正交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均匀试验结果,最后检验优化配方的各项性能。【结果】正交试验和均匀试验的所有样品黏度均在144.50—317.84 m Pa·s,均具有良好(良级或优级)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由于奥氏熟化作用,样品经热贮后,粒子的粒径轻微增大,D10、D50和D90分别由0.56—1.00、0.88—1.53和1.77—2.68μm变为0.76—1.02、1.12—1.56和2.07—3.25μm。所有样品贮前悬浮率均在91.88%—96.39%,经热贮后样品的悬浮率变化不大,分别在91.91%—96.13%,符合悬浮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故本研究主要优化了热贮析水率和离心沉淀率两个指标。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T2700、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的用量对热贮析水率和离心沉淀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均随用量增加而降低,而NR1601的用量对两个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的配方,样品黏度为229.6 m Pa·s,流动性和分散性良好,热贮前后悬浮率分别为(94.76±0.70)%和(93.50±0.20)%,热贮析水率为(4.23±0.19)%,离心沉淀率也低于10%。均匀设计中,PLS平方项模型对热贮析水率有良好的预测性,热贮析水率为(2.55±0.03)%,离心沉淀率也仅为(4.36±0.21)%,优化样品的黏度为324.16 m Pa·s,流动性和分散性良好,热贮前后悬浮率分别为(93.19±0.09)%和(92.77±0.22)%,粒子的粒径小且分布较窄。PLS线性模型对离心沉淀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
李北兴王伟昌张大侠王凯管磊刘峰
关键词: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法物理稳定性
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新农药创制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基于现有品种研发与优化农药剂型能够显著减少农药流失、提升防治效果、提高农药利用率,是我国农药“减施增效”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目前的农药剂型中,可分散油悬浮剂因具有环境友好、润湿铺展性好、抗冲刷能力强及增效作用明显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农药剂型之一。本文从可分散油悬浮剂定义、特点、研究进展、配方构成和筛选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或其他剂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胡帅上官文杰程雪健李北兴黄啟良曹立冬
关键词:农药制剂
一种微胶囊囊芯释放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囊芯释放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微胶囊囊芯释放率的测试方法中,将微胶囊样品置于有机滤头内,然后向有机滤头内加入少量的释放介质,测试过程所需的释放介质非常少;另外,微胶囊不会透过有...
刘峰慕卫张大侠李北兴崔凯娣王伟昌
农药学研究生培养及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加工与应用技术课题组探索了一系列培养、激励、保障机制,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如:定期课题汇报,组成"传帮带"研究小组,全员参加开题答辩等,并从物质奖励和满足研究生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两方面试行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通过多年努力和实践,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实验室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热情,科研视野得到了拓展,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系统锻炼,科研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
慕卫刘峰李北兴刘会香
关键词:农药学激励机制
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优化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被引量:5
2016年
将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优化了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回归方法拟合热贮析水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1 1和0.999 9,可用于预测热贮析水率。经验证,对热贮析水率的预测配方均为优化配方,样品的热贮析水率均低于5%,热贮前后样品的悬浮率均高于92%。两种回归方法中,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对热贮析水率的预测性更好,相对标准偏差仅为–4.85%。所得最优配方(均为质量分数)为:3%T2700(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NR160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0.22%黄原胶和2%硅酸镁铝,此时热贮析水率最小为2.27%±0.08%,热贮前后制剂的悬浮率分别为92.51%±0.25%和92.02%±0.46%,热贮后未发现絮凝、结块或结底现象,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结合响应面结果,适当降低T2700用量后,样品的热贮析水率仍低于5%,且其他性能均合格。可见,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对悬浮剂配方进行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王伟昌张宪鹏张大侠李北兴刘峰
关键词:均匀设计响应面法偏最小二乘噻虫胺悬浮剂物理稳定性
高校图书馆资源助力研究生内核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
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高水平的文献检索能力,包括数据库应用和检索效率的提高等,图书馆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们多方联动,通过系列培训活动和实践,高效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和产生突破性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学校成果和荣誉的获得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双一流建设、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
林琎刘琳李北兴邹楠原雪峰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利用
一种微胶囊囊芯释放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囊芯释放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微胶囊囊芯释放率的测试方法中,将微胶囊样品置于有机滤头内,然后向有机滤头内加入少量的释放介质,测试过程所需的释放介质非常少;另外,微胶囊不会透过有...
刘峰慕卫张大侠李北兴崔凯娣王伟昌
文献传递
农药助剂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被引量:3
2014年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不同类别农药助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9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毒性较高,滤纸法48 h-LC50为7.630~39.65μg·cm-2,人工土壤法14 d-LC50为876.5~2 786.6 mg·kg-1,其它类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较低。5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毒性高于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滤纸法48 h-LC50为6.575~41.89μg·cm-2,人工土壤法14 d-LC50为1 195.0~1 911.7 mg·kg-1。13种溶剂中,二甲苯、乙苯、甲苯、正丁醇、环己酮表现出较高的毒性,滤纸法48 h-LC50为6.587~57.62μg·cm-2,密封人工土壤法48 h-LC50为181.9~781.5 mg·kg-1。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5种填料高岭土、白炭黑、硅藻土、凹凸棒土和轻质碳酸钙的毒性均较低。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毒性系统偏差接近,重现性均较好,并且滤纸接触法测得的毒力高于人工土壤法。
张灿光杜军辉李华李北兴刘峰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溶剂填料蚯蚓急性毒性
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包衣种子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被引量:11
2016年
为筛选能兼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安全而高效的种子处理药剂,采用室内生测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了温室接菌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和氟菌唑对花生冠腐病菌的毒力差异较大,EC_(50)分别为0.05、6.56、0.52和1.43 mg/L;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49、0.31、0.44和0.37 mg/L。氟菌唑2 g(a.i.)/kg种子包衣后,花生出苗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叶鲜重均降低,出苗时间延迟1~2 d;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及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所有剂量处理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苯醚甲环唑0.5、1、2 g(a.i.)/kg种子,氟啶胺0.4、0.8、1.6 g(a.i.)/kg种子,咯菌腈0.1、0.2、0.4 g(a.i.)/kg种子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温室接菌盆栽防效均在80.19%以上。苯醚甲环唑1、2 g(a.i.)/kg种子和咯菌腈0.4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高,均在75.30%以上,且对荚果的增产率为5.60%~11.10%。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包衣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可有效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具有开发为兼治药剂的潜力。
管磊郭贝贝王晓坤李北兴张大侠刘峰
关键词:冠腐病根腐病毒力包衣种子防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