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劲松

作品数:1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音乐
  • 4篇美学
  • 4篇多元文化
  • 3篇艺术
  • 3篇教育
  • 2篇音乐课
  • 2篇音乐课程
  • 2篇生命
  • 2篇文化教育
  • 2篇课程
  • 2篇多元文化教育
  • 1篇大学音乐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建设
  • 1篇导引
  • 1篇德国高校
  • 1篇学科
  • 1篇演出
  • 1篇艺术美

机构

  • 1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李劲松
  • 6篇罗可曼
  • 1篇左苗
  • 1篇焦杰洁

传媒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音乐时空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江淮论坛
  • 1篇艺术百家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戏曲研究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人民音乐
  • 1篇安徽教育科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开放性教学被引量:1
2013年
外国民族音乐课是高师音乐院系在新时期面向师范类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其课程特征的探索对于该课程的顺利实施将起着铺垫作用。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具有四个"开放性"特征,即目标的开放、教材的开放、过程的开放和评价标准的开放。把握这四个"开放性",就可以理解外国民族音乐课与传统音乐史论课程的不同之处,从而为教授外国民族音乐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罗可曼李劲松
关键词:外国民族音乐多元文化教育开放性
多元文化背景中国际交流合作模式研究——合肥师范学院与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合作交流项目综述
2014年
多元文化教育潮流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都在谋求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音乐学院成功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自项目开展以来,本系研究小组就给予高度关注,本文从国际高等学校交流背景、国际交流提供合作契机、中德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三个方面对项目的缘起、进展和特色展开详细论述.
李劲松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模式多元文化教育
引入徽、京剧艺术美育路径研究
2020年
近年来,自体文化的传承与更新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地位。戏曲表演艺术因其自带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合当今教育反思趋势,再度被发现和定位。徽、京剧阐述了儒家净化思想,有着独到的审美特征,有着深厚的审美要素,深受美育者的认可。学习有着一定审美要素同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徽、京剧,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也可以促成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甚至对他们一生的审美态度都有着较强的影响。
斐斐李劲松
关键词:徽剧京剧美育
安徽传统剧种数字化艺术档案建设与愿景
2017年
安徽传统戏曲剧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流碰撞、吸收创新,在江淮大地上演出过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留下了悠扬、缠绵的徽腔皖韵。在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据不完全统计,
李劲松罗可曼
关键词:戏曲剧种数字化艺术档案建设历史故事演出
生命美学语境中的《牡丹亭》艺术内涵透视被引量:1
2018年
在继承前代戏曲艺术的基础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明代戏剧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情感表现路径,在今天看来这种富有个性情感表现手法,吻合戏剧美学的生命化取向,即戏剧主题的生命情感化、戏剧表现手法的生命化描摹、人物语言追求真我之表达。通过对此三个维度的分析说理过程中,展现《牡丹亭》的戏剧时空,提示其独特的生命化艺术内涵。
李劲松罗可曼
关键词:生命美学情节设计
德国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理念变迁及启示——以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音乐课程分析为个案
2014年
21世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浪潮席卷全球,深处浪潮中的德国音乐教育界做出积极回应。德国高校音乐课程建设思路、教学资源的配置,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向、音乐课程设置等,对我国高校音乐系学科与课程建设有着重要启迪。
李劲松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国高校课程设置
歌剧观念转型时期和声语汇的动力营造——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歌剧作品谈起被引量:6
2013年
18世纪中后期,欧洲艺术界正发生一次美学转型,其特征表现为两点:一是艺术的评价标准由理性知识和道德转向感性知识;二是评判艺术的最高目标由知识与道德而转向创造"美",其标志是以"感性"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的诞生.美学渐渐走向独立,这意味着美学不再依附于伦理、道德而走上与之分庭抗礼的舞台,即将上演的艺术形式将以清新、充满个性的音乐语言叙述着新的美学观念,那就是:由感性而不是理性来评判艺术作品的优秀与否,用感知所体悟到的"美"的方式去把握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正如弗施莱格尔在《反抗者》一书中写道:"我不关心看不见的一切(理性),只关心我能闻、能尝、能触、能刺激我全部感官的一切."①这时的欧洲音乐艺术也正以一次划时代的音乐观念变革呼应着美学转型,这一时期音乐舞台上的歌剧体例的清晰化、歌剧情感的主题化为和声的登场营造了广阔的动力空间.
罗可曼李劲松
关键词:歌剧作品和声语汇贝多芬莫扎特美学转型
生态美学视域下古琴音乐的山水母题取向被引量:1
2017年
在中国古琴音乐中,自然山水在琴人的眼中创生出无限的生态美学意义。为了探究古琴山水母题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旨趣,笔者从四个维度对古琴山水母题展开论证,分别是古琴音乐山水母题取向的历史路径,古琴音乐山水母题取向意蕴,古琴音乐山水母题取向动因分析,以及从音乐形态看古琴音乐山水母题取向的影响。
李劲松焦杰洁
关键词:古琴音乐生态美学
引领与建构——评《音乐人类学导引》被引量:2
2012年
笔者在本文中从三个角度评述了《音乐人类学导引》这本专著的特点:一、视野的流动性;二、跨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三、以文化为基点来界定音乐人类学和音乐教育。笔者认为:《音乐人类学导引》为需要了解、学习该学科的人们搭起了一座认知音乐人类学的桥梁,通过它,更多的人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认知、运用音乐人类学知识。
李劲松罗可曼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跨学科文化
生命视野中魏晋音乐美学品格深描被引量:1
2013年
在中国美学运动演变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艺术以生命意识觉醒的美学性格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在音乐家个性的催化中显现出生动灵活的生命图景。在本文中,笔者就从三个维度来近距离观察魏晋的音乐美学生发出的生命意义,即比兴感发生命之灵动;音乐高歌生命之完整;个性化——文人音乐家生命痕迹。
罗可曼李劲松
关键词:魏晋时期美学品格生命比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