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贵

作品数:221 被引量:1,17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43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8篇建筑科学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理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5篇建筑
  • 47篇混凝土
  • 32篇建筑结构
  • 21篇钢筋
  • 20篇抗震
  • 18篇可靠度
  • 18篇剪力
  • 17篇剪力墙
  • 16篇弹塑性
  • 16篇土结构
  • 16篇混凝土结构
  • 16篇钢筋混凝
  • 16篇钢筋混凝土
  • 13篇有限元
  • 13篇荷载
  • 13篇本构
  • 13篇本构模型
  • 11篇地震
  • 11篇应力
  • 10篇预应力

机构

  • 134篇中国建筑科学...
  • 58篇中国建筑股份...
  • 32篇大连理工大学
  • 31篇同济大学
  • 18篇北京中建柏利...
  • 7篇盐城工学院
  • 5篇中国建筑工程...
  • 3篇新疆大学
  • 2篇住房和城乡建...
  • 2篇建研科技股份...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新疆工学院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上海现代建筑...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221篇李云贵
  • 23篇邵弘
  • 22篇陈岱林
  • 22篇齐虎
  • 20篇赵国藩
  • 19篇孙建运
  • 16篇刘康
  • 16篇黄吉锋
  • 16篇卢海陆
  • 16篇刘照球
  • 13篇聂祺
  • 12篇耿娇
  • 12篇吕西林
  • 11篇万福磊
  • 10篇郭海山
  • 10篇蒋立红
  • 10篇李景芳
  • 10篇杨晓杰
  • 10篇李明
  • 10篇范昕

传媒

  • 19篇建筑科学
  • 14篇建筑结构
  • 9篇建筑结构学报
  • 8篇土木建筑工程...
  • 6篇工程力学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工程建设标准...
  • 3篇建设科技
  • 3篇第18届全国...
  • 3篇第二届工程建...
  • 3篇中国建筑学会...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工程设计CA...
  • 2篇中国建设信息
  • 2篇工程抗震与加...
  • 2篇第八届全国地...
  • 2篇第二十届全国...
  • 2篇第二十一届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8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9篇2011
  • 20篇2010
  • 17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复合粘结技术的试验研究
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通常发生CFRP布与混凝土之间的剥离破坏,使CFRP的抗拉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提出一种将外贴法与机械锚固法相结合的锚固技术一新型复合粘结技术。此方法是由1个钢片和2个螺栓组成的锚固件对外贴...
宿莹李云贵吴智敏胡程鹤石昌文
关键词:CFRP锚固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
多模态建造机器人成套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项目组针对环境友好、超低能耗、高效率生产建筑等行业需求,通过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本着“通过建筑数字建造将数字技术与建筑工业化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业从碎片化、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集成化、精益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智能建造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目标,建立了贯通性设计与建造软件控制技术,全域感知的多模态建造机器人建造装备平台,多材料建造机器人建造生产工艺等三个核心技术突破点,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机器人的性能化建构理论,共性技术软硬件平台以及多材料智能建造生产系统等创新成果,并进行了应用示范。成果应用于20余项高难度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袁烽李云贵汤朔宁
恒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模拟计算被引量:1
2006年
以自重为主的恒载是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逐渐施加的,而常用的简化结构分析方法通常是按投入使用后的整体模型进行计算,显然与实际施工情况并不吻合。所介绍的恒载作用下施工模拟计算程序是在PKPM系列软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程序考虑了结构刚度和恒载随着施工进程逐渐形成和施加以及施工中预留后浇带的实际情况。通过算例,比较了不同计算模型下内力计算结果的差别,说明了施工模拟计算的必要性和程序的实用性。
喻员林李云贵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恒载后浇带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动力扩展被引量:2
2013年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延缓受拉损伤的发展,提高模型的稳定性.推导了该模型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详细数值算法,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在ABAQUS中二次开发,通过对Koyna重力坝动力隐式分析表明:刚度阻尼的能量耗散作用能显著增强动力隐式分析的稳定性,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后能增强模型数值稳定性,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同时应变率效应对结构的位移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数值稳定性.
齐虎李云贵吕西林
关键词:应变率效应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混凝土率相关塑性粘滞损伤本构模型及应用
结合连续损伤力学和塑性力学建立一个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对弹性损伤能量释放率进行修正使模型能更精确的模拟混凝土材料在多轴加载下的本构行为。基于有效应力空间塑性力学,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塑性变形,提高计算效率。本构积分...
齐虎李云贵吕西林
关键词:应变率效应混凝土本构模型
文献传递
国内外BIM标准与技术政策被引量:20
2012年
目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BIM技术方面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中国BIM应用统一标准,二是开发设计施工B1M化的对策研究课题。眼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B1M、应用BIM,更多地人开始讨论BIM和CAD的区别。究其根本,BIM不仅仅是一个软件,
李云贵
关键词:BIM中国建筑CAD
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研究及ABAQUS二次开发被引量:4
2014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损伤本构的形式给出了素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通过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将规范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在ABAQUS中进行二次开发,将其骨架曲线与经典的Mander模型和过-张模型做比较,并研究其损伤发展规律。规范没有给出完整的滞回规则,如受拉卸载时的滞回规则及受压加载后卸载到受拉时的滞回规则。基于损伤理论对规范本构模型做了补充,使之包含所有的加载路径。
齐虎李云贵陈晓明段进孙建运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BAQUS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近似概率设计法
评述了钢筋混凝土梁近似概率设计法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及其它材料(如钢、木等)结构构件的近似概率设计法——JC法及“实用分析法”,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及偏心受压柱设计为例,比较了这三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计算表...
赵国藩李云贵
关键词:结构构件结构安全度配筋概率设计法
基于模糊随机概率理论的可靠度分析模型被引量:15
1995年
应用模糊随机概率理论,提出了考虑随机性和模糊性影响的结构可靠度分析统一模型——模糊随机模型;并给出了各种条件下结构可靠度分析表达式。研究表明,采用模糊随机模型作为各种情况下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统一数学模型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工程实际。模糊随机模型和传统的随机模型是相容的,而且后者是前者的特例。
李云贵赵国藩
关键词: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带有预埋接缝梁段的L形刚性接缝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带有预埋接缝梁段的L形刚性接缝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该连肢墙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的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所述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均为预制构件,两者之间通过接缝后浇带连接。本发明节点连接安全可靠,具有良好...
李云贵卢海陆刘康张起维王俊波苏靖巍
文献传递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