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保定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与炎性反应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李丹王云冯会卿李曼王轩张浩许艳鹏刘彦平朱红伟李秋园
- 川崎病(KD)是一种好发于五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症,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川崎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冠状动脉损伤,有近20%左右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扩张,严重者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狭窄,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川崎病后天性心脏病
- 儿童川崎病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1年
- 研究与分析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冠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为临床KD的治疗有更深入了解。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8例KD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参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为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对照组为非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液实验室指标(血脂、白细胞、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同时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水平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年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年龄<3岁是KD并发冠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对冠动脉情况、心功能检测、炎症指标检测等进行高度重视,更有效的观察川崎病治疗效果。结论:相关实践表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有:白蛋白水平下降显著、红细胞沉降率、年龄、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白细胞水平升高显著、年龄<3岁,临床中,应对上述指标的检测进行高度重视,早期合理治疗,为使用科学的预后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条件。
- 李丹王轩李秋园张浩刘彦平
-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冠脉损伤
-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最新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为川崎病的一种严重亚型,以组织低灌注、尿量减少及心动过速等为主要表现,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休克,并且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二尖瓣反流等心脏并发症及其他多脏器损害等。KDSS 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本研究拟对KDS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KDSS的认识,达到及早治疗、减少心脏损害和继发性多脏器损害的目的。
- 许艳鹏王静娜李丹冯会卿赵京
- 关键词:川崎病发病机制
- 小儿川崎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及防范冠状动脉病变价值
- 2021年
- 分析小儿川崎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及防范冠状动脉病变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2例,全部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式,对其治疗效果及防范冠状动脉病变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患儿的黏膜充血症状消退的时间为(2.15±0.54)天、颈淋巴肿大症状消退的时间(2.79±0.36)天、发热症状的消退时间为(1.02±0.21)天。患儿痊愈28例、好转18例、无效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8.45%,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6例,发生率为11.54%。结论:小儿川崎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良好,在防范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推广。
- 李丹冯会卿刘彦平
-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冠状动脉病变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小儿川崎病的近远期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1年
- 研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小儿川崎病的近远期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84例作为实验案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经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作2组,其中常态组42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科研组42例患儿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主要就其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并研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用药前,两组患儿的IL-3、IL-6、TPO、NF-kBp65蛋白、MMP-9、NF-kBp65mRNA等指标水平接近,组间数据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30天后科研组患儿的IL-3、IL-6、TPO、NF-kBp65蛋白、MMP-9、NF-kBp65mRNA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常态组患儿,用药8到12周后,科研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均低于常态组患儿,而抗血小板凝集有效率均高于常态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小儿川崎病可减轻患儿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风险,在有效性、冠状动脉病变率等层面优势明显,可在此类患儿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 李丹王云李曼许艳鹏朱红伟
-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小儿川崎病近远期疗效
- 气管导管封堵食管法在饱胃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小儿气管异物为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急救时须在支气管镜下钳取异物.而饱胃患儿手术麻醉时极易发生反流引起误吸.如何实施麻醉而又防止误吸是个棘手问题.本科自2000年始采用高容量低压套囊气管导管封堵食管以静脉全麻行镜下钳取异物,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韩爱萍李丹丁彦玲郑天放赵沛玉杨润亭
- 关键词:气管异物异物取出术静脉全麻
-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探讨分析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以期减少该类病患的临床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经我院鉴别诊断的148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根据治疗效果统计本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的发生率,统计敏感型和无反应型患儿发生冠状脉损害的几率、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治疗前临床症状;对比两组患儿血检结果,以此分析可能影响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发生因素。结果 本组148例典型川崎病患儿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131例(88.51%)、无反应17例(11.49);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患儿冠状脉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6.79%(22/131)和70.59%(12/17);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一症状发生率高于敏感组(P<0.05),而其余症状出现率无明显差别(P>0.05);敏感组患儿和无反应组患儿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钠、血沉(ESR)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白细胞计数(WBC)、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等三项指标对比无反应组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更易出现冠状脉损害,而白细胞计数(WBC)、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升高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高发因素,另外,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症状患儿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几率较大,应提高重视。针对该类患者采取丙种球蛋白追加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效果。
- 冯会卿柴海燕李丹刘彦平史春云
- 关键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川崎病耐药性
- 普罗帕酮治疗小儿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2年
- 探究临床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使用普罗帕酮治疗的64例(对照组)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患儿和同期使用美托洛尔治疗的64例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为观察对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CI、LVED、LVEF)、血清炎性指标(hs-CRP、CTnI、B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总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3125%)明显高于对照组( 76.562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I、LVED、LVEF等心功能指标以及hs-CRP、CTnI、BN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9.375%)略低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 对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心脏功能,降低心肌损伤和心衰的发生风险,减轻炎性反应,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副作用,临床安全性高。
- 冯会卿李丹刘彦平史春云许艳鹏
-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合并症心律失常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