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23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9篇晚期
  • 9篇化疗
  • 5篇细胞
  • 5篇联合化疗
  • 5篇恶性
  • 5篇恶性肿瘤
  • 5篇肺癌
  • 4篇晚期胃癌
  • 4篇胃癌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疗法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复发
  • 2篇蛋白原

机构

  • 2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23篇李丹
  • 20篇曾波航
  • 10篇吴坚文
  • 5篇于宪
  • 4篇黄慧
  • 4篇邬勇坚
  • 3篇江素华
  • 3篇陈静琦
  • 2篇杜志强
  • 2篇蔡燕燕
  • 2篇吕嘉春
  • 2篇李宇清
  • 2篇苏杭
  • 1篇庞缨
  • 1篇闵志群
  • 1篇刘凌
  • 1篇武兆忠
  • 1篇林嘉莹
  • 1篇易基群
  • 1篇刘敏娟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广东药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8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102例患者分为化疗加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组与单纯化疗组,护肝组在化疗前1天及化疗中每日静滴7.5g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护肝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分别为10.8%和29.4%(x^2=6.22,P〈0.05),护肝化疗组无Ⅲ/Ⅳ度肝功能损害,经秩和检验证明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疗联合用门冬氨酸鸟氧酸可预防并减少化疗对肝脏的损害,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
李丹曾波航
关键词:门冬氨酸鸟氨酸肿瘤化疗肝功能损害
复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联合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复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解救治疗. 方法: 25例复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用异环磷酰胺(IFO)、吡柔比星(THP)、足叶乙甙(VP16)组成ITE方案联合沙培林(OK-432)治疗,其中IFO1....
吴坚文李丹曾波航
关键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化学疗法临床疗效肿瘤复发
文献传递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组(n=51)与单纯化疗组(n=51),护肝组在化疗前1d及化疗中每日静脉滴注7.5g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护肝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分别为10.8%和29.4%(P<0.05),护肝化疗组无Ⅲ/Ⅳ度肝功能损害,经秩和检验证明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疗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可预防并减少化疗对肝脏的损害,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
李丹曾波航
关键词:门冬氨酸鸟氨酸肿瘤化疗肝功能损害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奈达铂60 mg/m2,分第1~2天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 000 mg/m22,次/d,早晚饭后30 min内口服,第1~14天;21 d为一疗程。对符合入组标准的3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每例患者至少进行3个疗程化疗,然后进行疗效和毒性评价。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7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CR+PR)56.7%,疾病控制率(CR+PR+NC)80%。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及血红蛋白下降,大部分为Ⅰ、Ⅱ度。结论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毒性较轻。
吴坚文李丹曾波航黄慧陈静琦
关键词:晚期胃癌紫杉醇奈达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
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吴坚文李丹曾波航
关键词: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洛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40例,采用替吉奥联合洛铂治疗。治疗方案:洛铂50mg,腹腔灌注,d1;替吉奥口服80mg/(m2·d),一天给药2次,d1~d14,3周为1周期,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方能进行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6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47.5%,疾病控制率87.5%。所有患者经1~2疗程化疗后腹腔积液全部消失。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血液性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大多为Ⅰ~Ⅱ级。Ⅲ级及以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分别占1%和3%,无严重肝肾毒性及心脏毒性,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洛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较高,毒性反应较轻,使用方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坚文杜志强李丹曾波航
关键词:洛铂
高龄对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化疗对生存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70岁以上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4~6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法有:(1)紫杉醇1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奈达铂50 mg第1~5天,28 d为一疗程。(2)长春瑞滨40 mg第1天、30 mg第8天静脉滴注,奈达铂50 mg第1~2天,静脉滴注,28 d为一疗程。行4~6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毒性评价,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生存期。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9例,无变化(NC)22例,疾病进展(PD)18例,总有效率(CR+PR)33.3%,疾病控制率(CR+PR+NC)70%。全组中位生存期7.2个月,1年生存率4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占88.3%,但大部分为Ⅰ~Ⅱ度。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程度较轻,主要为Ⅰ~Ⅱ度,分别占30%和35%。结论化疗对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能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能耐受,不影响其生活质量;老年患者不能耐受化疗的理论并不能成立,年龄本身不是影响治疗计划的唯一因素。
吴坚文李丹曾波航陈静琦
关键词:老年性肺癌联合化疗疗效
硫酸吗啡控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84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分成两组 ,美施康定组 4 4例 ,初始剂量 30mg ,q12h ,多瑞吉组 4 0例 ,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 .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 ,疼痛强度有明显下降 ;治疗后第 1、4、7、14天 ,美组疼痛指数较多组低 ;不良反应发生率美组比多组高 .结论 两药对晚期癌性疼痛疗效较好 ,美组优于多组 ,但不良反应较多 .
易基群蔡燕燕李宇清李丹
关键词:硫酸吗啡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晚期癌症疼痛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卵巢癌的疗效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腹腔积液行穿刺置引流管引流干净腹腔积液后,洛铂50 mg用50 g/L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加液腹腔注入化疗,第1天;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全身化疗,第1天。28 d后再重复第2疗程化疗,对入组的30例患者进行化疗,每例至少行2~3个疗程化疗后进行近期疗效和毒性的评价。结果 30例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8例,进展8例,近期疗效总有效率46.6%,疾病控制率73.3%。所有患者经1~2个疗程化疗后腹腔积液全部消失。临床上消除腹胀、腹痛等症状。腹胀、腹痛消除后能改善患者睡眠、活动方便、增加进食量,患者生活质量提高。30例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9.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1年生存率65.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性毒性,97%发生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77%,Ⅲ~Ⅳ度20%;23%发生血小板下降,其中Ⅰ~Ⅱ度20%,Ⅲ度3%;12.9%发生血红蛋白下降,主要为Ⅰ~Ⅱ度;无严重肝、肾毒性及心脏毒性,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卵巢癌近期疗效较高,毒性反应较轻,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坚文杜志强李丹曾波航
关键词:转移性卵巢癌洛铂多西他赛联合化疗
Bergman指数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了解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计算 Bergman指数以提高临床检测肺癌敏感性、有效性。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 10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mic antigen, CEA)及碳水化合物抗原( cancer-associated carbohydrate antigens 50, CA50)。按 Bergman公式计算 Bergman指数。以 118例肺部良性疾病为对照。结果: NSE、 CEA、 CA50诊断肺癌敏感性为 51.4%、 54.2%、 31.7%,特异性为 85.7%、 89.8%、 93.0%,有效性 64.3%、 72.9%、 55.8%。 Bergman指数对肺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为 95.2%、 87.5%、 93.1%,明显高于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P< 0.05); Bergman指数可以监测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结论:血清 NSE、 CEA、 CA50可用于肺癌诊断,三者联合的 Bergman指数可提高肺癌诊断特异性,增加诊断可靠性。
曾波航黄慧于宪邬勇坚李丹吕嘉春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肺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