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毅青

作品数:30 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青年科技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1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催化
  • 12篇加氢
  • 12篇催化剂
  • 10篇溶胶
  • 6篇苯加氢
  • 5篇氧化钛
  • 5篇二氧化钛
  • 5篇负载型
  • 5篇SIO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溶胶凝胶
  • 4篇镍基
  • 4篇NIO
  • 3篇氧化物
  • 3篇溶胶凝胶法
  • 3篇镍含量
  • 3篇甲醇
  • 3篇负载型催化剂
  • 3篇超细
  • 2篇氧化硅

机构

  • 15篇江苏石油化工...
  • 8篇常州大学
  • 7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常州瑞华化工...

作者

  • 30篇朱毅青
  • 15篇林西平
  • 5篇王占华
  • 5篇赖梨芳
  • 4篇盛梅
  • 3篇马延风
  • 3篇宗封琦
  • 2篇栗洪道
  • 2篇文艺
  • 2篇和成刚
  • 2篇邬国英
  • 2篇姚超
  • 2篇彭琥
  • 2篇李为民
  • 2篇兰永平
  • 2篇熊良军
  • 1篇薛磊
  • 1篇史国栋
  • 1篇周永生
  • 1篇朱建飞

传媒

  • 3篇工业催化
  • 3篇江苏石油化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分子催化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Chines...
  • 2篇第十届全国催...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江苏高教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百千万...
  • 1篇全国催化学术...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低镍含量苯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苯加氢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Ni,载体为TiO<Sub>2</Sub>-SiO<Sub>2</Sub>复合氧化物体系,其中Ni的含量为(3~35)%(wt.)(以NiO计);载体中TiO<Sub...
林西平朱毅青王占华马延风朱建军
文献传递
超细镍基催化剂气相苯加氢反应动力学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超细N iO/SiO2-TiO2催化剂。条状预还原型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50.5 m2.g-1,镍的质量分数为18.1%,堆积密度(0.70-0.75)g.cm-3。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研究催化剂上苯加氢气相反应的本征动力学。假设苯为非解离吸附,氢为解离吸附,在苯环上加上第一个氢原子为反应的控制步骤,由此导出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实验数据较吻合,平均相对偏差6.88%,并用方差检验法和Boudart准则验证了假设机理的合理性。由实验数据测得催化剂的本征反应活化能为22.60 kJ.mol-1,低于常规工业用苯加氢催化剂。
和成刚朱毅青徐俊
关键词:SIO2-TIO2苯加氢本征动力学
甲苯气相膜催化氧化制苯甲醛
本文是将膜催化技术引入甲苯气相选择性氧化制苯甲醛,即采用无机膜催化反应器,一方面可利用膜的隔离作用,使甲苯和空气在膜两侧分开进料,避免反应物预混以及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体系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无机膜的扩散控制作用来...
盛梅林西平朱毅青栗洪道吴泽彪
关键词:甲苯膜催化催化氧化苯甲醛
文献传递
P123模板剂用量对超细镍钼加氢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不同P123用量(以n(P123)/n(Ti+Si)计)的Ni-Mo/TiO2-SiO2催化剂前躯体;采用TG-DTA、N2吸附-脱附、XRD、H2-TPR和HR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以200#低硫煤油为原料,考察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性能。结果表明,P123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组分晶粒尺寸和孔结构参数有明显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径在4~5nm;催化剂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利于煤油的加氢脱芳烃;经过工艺优化,采用P123模板剂的Ni-Mo/TiO2-SiO2系列催化剂中,n(P123)/n(Ti+Si)为0.005的催化剂能将煤油中的烷基苯质量分数降至0.41%,萘质量分数降至280μg/g,芳烃脱除率达到95.98%,产品的芳烃含量达到JLD-40脱芳烃溶剂油的产品标准要求。
熊良军李为民朱毅青兰永平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镍基催化剂的研究—Ti/Si原子比对NiO/TiO_2-SiO_2结构和苯加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00年
采用溶胶 -凝胶法 ,制备了超细镍基负载型催化剂 ( Ni/( Ti+ Si) =1∶ 9,Ti/Si=0~ 1 ) .通过 BET、TPR、XRD、TEM、FT- IR等技术 ,考察了 Ti/Si原子比对催化剂表面及物化性能的影响 .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 ,以苯加氢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热稳定性及抗硫毒性 .结果表明 ,用 Sol- Gel法制得的镍基负载型催化剂中 ,Ni O粒径小于 1 0 nm,均匀地分散在催化剂中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反应前后 Ni O晶相与晶粒尺寸无显著变化 .在 Ni O/Ti O2 - Si O2 体系中 ,Ni O、Ti O2 参与了 Si O2 的网络结构 .Si O2 体系中适量 Ni O的加入 ,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 ( Ni O/Si O2 ,SBEF=589.2 m2 /g) .Ti O2 的加入及含量的提高 ,使催化剂比表面积逐渐下降 ,中孔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 .孔结构的变化使 Ni原子的活性位原子数减少 ,导致催化剂在苯加氢生成环己烷反应中的活性下降 .当有合适的 Ti/Si原子比时 ,催化剂有很高的反应活性、优良的选择性、较宽的反应活性温区及优良的抗噻吩中毒性能 .
朱毅青林西平王占华赖梨芳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镍基催化剂加氢
纳米级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
林西平邬国英周应斌吕翔周永生卓超陈锡武魏科年姚超袁红萍宗封琦赵昌明朱毅青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下达的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纳米级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由江苏工业学院为承担单位,常州市科技局为项目保证单位,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厂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为林西平教授。两年完成了预定的“制得有工业意...
关键词:
关键词:加氢精制催化剂负载型纳米
一种低镍含量苯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苯加氢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的活性组份为Ni,载体为TiO<Sub>2</Sub>-SiO<Sub>2</Sub>复合氧化物体系,其中Ni的含量为(3~35)%(wt.)(以NiO计);载体中TiO<Sub...
林西平朱毅青王占华马延风朱建军
文献传递
超细CuO/ZnO/TiO_2-SiO_2的表征和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铜、锌质量分数不同的超细Cu/ZnO/TiO2 SiO2催化剂。通过BET、TPR、XRD及FT IR等方法对催化剂前驱体CuO/ZnO/TiO2 SiO2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催化剂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CuO/ZnO/TiO2 SiO2催化剂比表面较大(240m2/g~590m2/g),孔径分布单一,晶相组成为CuO。随着铜、锌质量分数的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最可几孔径增大;CuO微晶结晶度增大,同时微晶尺寸逐渐增大至20nm。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当氧化铜、氧化锌质量分数各为25%时,在260℃,2500h-1,CO2∶H2=1∶3(mol比),2.0MPa的反应条件下,甲醇时空收率为0.126g/(h·g)。
朱毅青文艺赖梨芳宗封琦王剑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超细镍基负载型催化剂成型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以正硅酸乙酯、钛酸丁酯、硝酸镍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 gel)实验室放大制备10kg工业中试用催化剂粉料,加胶粘剂A进行挤条成型。催化剂前躯体的物化性能用BET、XRD、TG DTA、TEM及强度测试仪进行表征,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催化剂苯加氢生成环己烷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强度随胶粘剂的含量增大而增大,当胶粘剂含量达到13%时,NiO/SiO2 TiO2体系产生了新的晶相。胶粘剂的含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很小,该催化剂应用于苯加氢制环己烷实验中,苯转化率均为100%,环己烷的选择性均达到99 0%以上。
朱毅青彭琥和成刚
关键词:胶粘剂
Al_2O_3-TiO_2二元氧化物的制备条件对酸性的影响被引量:13
1999年
用两种方法制备了Al2O3-TiO2二元氧化物。经不同温度焙烧后,用Hammet指示剂滴定法、吡啶吸附IR法、正丁胺——TPD法对其表面酸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Al2O3含量增加,Al2O3-TiO2二元氧化物的总酸量、酸强度和L酸比例都增加;随着焙浇温度的增大,总酸量下降,L酸比例和酸强度较大的酸量。
朱建飞朱毅青
关键词:二元氧化物固体酸氧化铝二氧化钛酸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