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梅刚

作品数:182 被引量:673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7篇淋巴
  • 80篇细胞
  • 78篇淋巴瘤
  • 46篇病理
  • 36篇肿瘤
  • 36篇基因
  • 32篇免疫
  • 26篇霍奇金
  • 24篇细胞淋巴瘤
  • 21篇金淋巴瘤
  • 21篇霍奇金淋巴瘤
  • 18篇增生
  • 18篇重排
  • 18篇基因重排
  • 17篇恶性
  • 17篇大肠
  • 16篇病理诊断
  • 14篇淋巴结
  • 14篇肠肿瘤
  • 13篇肠癌

机构

  • 10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8篇南方医科大学...
  • 2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广州金域医学...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广州金域医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解放军第15...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81篇朱梅刚
  • 49篇赵彤
  • 30篇丁彦青
  • 16篇张素娟
  • 15篇耿舰
  • 15篇韩西群
  • 13篇蔡俊杰
  • 11篇韩慧霞
  • 11篇李祖国
  • 8篇齐宗利
  • 7篇蒋会勇
  • 7篇周新华
  • 7篇邱红明
  • 6篇赵洪宁
  • 6篇李春德
  • 5篇贺莉
  • 5篇吴自勍
  • 5篇丁向东
  • 5篇邓永键
  • 5篇沈丽佳

传媒

  • 34篇临床与实验病...
  • 23篇诊断病理学杂...
  • 13篇第一军医大学...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1篇中华病理学杂...
  • 8篇白血病.淋巴...
  • 6篇癌症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现代消化病及...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肿瘤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0篇2006
  • 15篇2005
  • 22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3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8篇1998
  • 13篇1997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淋巴瘤间质组织细胞反应的意义
1990年
组织细胞(Histiocyte,HC)或称巨噬细胞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宿主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淋巴瘤组织中HC反应的数量及其分布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和预后的关系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认识仍不一致。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深入,HC标记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出现,为HC的研究带来了美好前景。本文就此概括作一综述。一、HC的分类 HC的分类和命名相当混乱,目前尚未统一。通常把HC再分为HC和巨噬细胞。
张建中朱梅刚陈意生
关键词:组织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学
有长期随访的胃间质瘤1765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美)
2005年
朱梅刚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胃间质瘤长期随访胃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潜伏膜蛋白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5%。LMP1与p53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可能参与LMP1在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bcl-2可能与HL的致病关系不大。
齐宗利赵彤周新华张进华韩西群朱梅刚
关键词:霍奇金病疱疹病毒4型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蛋白质P53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10、bcl-6、MUM1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被引量:15
2005年
陈愉宋兰英蒋会勇韩西群朱梅刚吴自勍赵彤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CD10分子分型蛋白表达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一例
2004年
耿舰朱梅刚丁彦青韩慧霞
关键词:腹部B超检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入院反复发热查体脾肿大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与CD20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和CD2 0的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B淋巴细胞 ,34例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均表达BSAP和CD2 0 ,但BSAP的中等到强阳性表达率 (6 9 8% )高于CD2 0 (5 3 5 %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例霍奇金淋巴瘤H/RS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 83 2 % ;14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BSAP。结论 BSAP表达定位于B淋巴细胞的核内 ,清晰易见 ,在B细胞性淋巴瘤表达多呈强阳性 ,可用于淋巴瘤的分型与鉴别诊断 。
柳刚赵彤周新华朱梅刚
关键词: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CD2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瘤
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时的细胞骨架变化被引量:1
1994年
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HR_(8348))时效靶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相互识别后均出现趋向运动,趋向运动的细胞突起内含有丰富的微丝,微丝的排列与细胞运动的方向一致。效靶细胞相互接触后,两种细胞浆内的微管均出现重排现象。两种细胞质膜接触处可见成束的微丝及微管,微丝及微管集中处含有丰富的溶酶体颗粒。微丝及微管抑制试验均不出现上述变化。结果提示:微丝可能在效靶细胞趋向运动及连接中起作用,效靶细胞接触后微管的重排可能与靶细胞的溶解有关。
丁彦青张进华李春德朱梅刚王小宁罗荣城
关键词:腺癌细胞骨架直肠肿瘤杀伤细胞
PCR扩增IgH和TCR_β基因重排在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1995年
利用IgH和TCR_β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和外周血共13例。结果:ALL初治的2例患儿PCR检测全部呈现阳性特异性单带。ALL完全缓解(CR)的11例患儿中阳性7例,阴性4例,其中2例骨髓移植(BMT)患儿移植前PCR阳性,移植后转为阴性。1例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患儿于移植后2个月时PCR检测又重新出现阳性,但临床无复发现象。4例对照者PCR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检测微小残留(MRD)中具有广阔前景。
赵洪宁黄志光朱梅刚张素娟董敬朋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免疫组化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正确应用与评价被引量:10
2004年
朱梅刚
关键词:免疫组化恶性淋巴瘤分子遗传学
微血管密度在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与滤泡增生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在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LGFL)与滤泡增生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FHLRH)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LGFL与FHLRH病例各50例,使用CD34/SMA进行免疫组化双染色,观察二者及二者各型微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 FHLRH与LGFL的MVD分别为(107.33±19.57)、(213.33±46.13),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FHLRH与LGFL中的不成熟型微血管的MVD分别为(102.23±18.64)、(205.99±26.24),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HLRH的MVD明显低于LGFL的MVD,FHLRH中的不成熟型微血管的MVD明显低于LGFL中的不成熟型微血管的MVD,这些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汪军兵李光明刘思思朱梅刚武岳董军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CD34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