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晖

作品数:48 被引量:4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6篇脊髓灰质炎
  • 32篇病毒
  • 20篇脊髓灰质炎病...
  • 15篇实验室网络
  • 15篇网络
  • 13篇疫苗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10篇基因特征
  • 9篇疫苗衍生脊髓...
  • 8篇基因
  • 6篇基因特征分析
  • 6篇急性弛缓性麻...
  • 6篇弛缓性
  • 6篇弛缓性麻痹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分子流
  • 5篇分子流行病学
  • 5篇肠道

机构

  • 4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控制...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河北省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48篇朱晖
  • 45篇祝双利
  • 42篇许文波
  • 41篇严冬梅
  • 36篇王东艳
  • 31篇张勇
  • 27篇安洪秋
  • 17篇陈立
  • 13篇李杰
  • 12篇李晓嫘
  • 10篇赵蓉
  • 7篇檀晓娟
  • 5篇刘桂艳
  • 4篇安军静
  • 4篇张礼璧
  • 4篇温宁
  • 4篇叶绪芳
  • 4篇张勇
  • 3篇王海岩
  • 3篇梁晓峰

传媒

  • 2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4篇中国计划免疫
  • 6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变异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中选取有聚集性的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贵州省3株、山东省2株),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贵州省3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SabinⅢ型病毒发生重组,重组区域在3A区(nt5343-5353);与疫苗株相比,Ⅱ型区域变异10个碱基,其中VP1区变异4个,与SabinⅡ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氨基酸同源性99.34%;Ⅲ型区域变异9个碱基。山东省2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共享16个突变位点,没有发生重组,与SabinⅡ型株相比,VP1区分别变异7个和4个碱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2%和99.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7%。上述5株病毒在重要的减毒位点nt481、nt2909均发生突变。此研究中5株病毒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但是共享nt481、nt2909、nt2992三个突变位点,这3个突变位点不在重组区域内,他们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病毒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脊灰疫苗病毒型间重组会增加病毒的毒力及传播力。
李崇山张勇叶绪芳王海岩王东艳祝双利朱晖安洪秋李杰严冬梅许松涛毛乃颖许文波
关键词:基因特征
2010年江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体鉴定及基因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鉴定引起2010年江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本研究采集了20份门诊AHC患者眼结膜拭子,对其进行病毒分离,随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别检测阳性分离物中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 70,EV70)、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oxsackievirus A24variant,CV-A24v)和腺病毒。并对CV-A24v分离株进行VP1区和3C区全序列测定,分析其与全球流行CV-A24v的基因进化关系。20份标本中有10份病毒分离阳性,PCR检测证明引起本次AHC流行的病原体为CV-A24v。基于3C区构建的基因进化树表明10株江西CV-A24v与全球2010年后分离到的其它CV-A24v同属于GenotypeⅣ基因型的Cluster 5群(GⅣ-C5),而且在GⅣ-C5内江西CV-A24v又分属于A和B两个传播链。基于VP1区构建的基因进化树将全球2000年后分离到的CV-A24v分成5组Group1~5(G1~5),江西CV-A24v属于G5,这些毒株在VP1区进化树中同样分属于A和B两个传播链。本研究表明2010年至少有两个CV-A24v传播链在江西同时流行。VP1区基因进化树对全球2000年后分离到的CV-A24v的组群划分与3C区基本一致,而且与3C区呈现同样显著的年代聚集性。
严冬梅熊英张勇杨倩张曙霞龚甜祝双利王东艳朱晖许文波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四川省2009年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潜在流行的病毒学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9年Ⅱ型(Type 2)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High-mutant Poliovirus(PV),VHMPVⅡ]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5-6月从四川省泸州和成都市的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PVⅡ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株VHMPVⅡ全长7439个碱基(base pair,bp),共编码2207个氨基酸。与赛宾(Sabin)Ⅱ型疫苗株病毒相比,2株VHMPVⅡ不存在bp的插入和缺失,VP1编码区核苷酸(nucleotide,nt)变异数分别为5个和7个,均属于VHMPVⅡ。2株病毒在VP1编码区共享5个nt变异,全长共享13个nt变异,提示已经发生了潜在流行。2株VHMPVⅡ均未发生型内或型间重组,在已知的2个减毒位点5'非编码区nt481和VP1衣壳蛋白编码区nt2909位点上均发生回复突变。VP1编码区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2株VHMPVⅡ处于同一传播链,该传播链病毒的进化独立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循环的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PV(c VDPVⅡ),按照PV已知的基因进化速率估算该传播链已在人群中流行约260天。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与VDPV类似,VHMPV同样可以在人群中发生流行,同时再次证明中国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VHMPV的传播,防止其衍变为cVDPV。
严冬梅陈娜张勇祝双利王东艳童文彬朱晖李晓嫘许文波
关键词:基因特征
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儿童柯萨奇病毒A组9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5岁儿童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A9,CVA9)VP1区编码基因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1999--2002年从西藏自治区〈15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和≤5岁到儿童医院就诊儿童及部分健康儿童的659份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0株CVA9病毒,进行核糖核酸(RNA)提取,VP1编码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株CVA9病毒,其中3株是从1999年标本中分离到的;另7株是从2000年标本分离到的,其他年份未分离到CVA9。10株CVA9病毒VP1区基因全长都是906bp,翻译的氨基酸全长为302aa。所测10株CVA9病毒序列之间同源性为79.0%~99.9%。所测序列与CVA9原型株-Griggs株相比,同源性为75.7%-78.7%。所构建的CVA9病毒遗传进化树将已知的CVA9病毒划分为2个组,西藏自治区分离的CVA9病毒分属于1,2组。结论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儿童中流行的CVA9为2个不同组,1999年流行的病毒属于2组,2000年流行的病毒属于1组,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CVA9流行为不同组。2001—2002年未发现CVA9的持续流行。
张欣欣陈立王慧玲姜孟楠朱晖许文波孔晓慧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感染基因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被引量:27
2005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许文波张勇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叶绪芳祝双利李杰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左树岩温宁刘铭苏飞刘桂艳朱晖唐牛良明梁晓峰
关键词:VP1编码区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张勇李杰祝双利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刘铭苏飞朱晖叶绪芳刘桂艳唐牛良明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010年湖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鉴定及基因进化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鉴定引起2010年湖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方法 采集20份门诊AHC患者眼结膜拭子,对其进行病毒分离,随后通过PCR方法分别检测阳性分离物中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D-70,EV-D70)和柯萨奇A24变异株(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CV-A24v).对CV-A24v分离株进行VP1区和3C区全序列测定,分析其与全球流行CV-A24v的基因进化关系.结果 20份标本中有11份病毒分离阳性,PCR检测表明这11份病毒分离物为CV-A24v.基于3C区和VP1区构建的基因进化树表明湖北CV-A24v属于GenotypeⅣ基因型的Cluster 3(GⅣ-C3),而且在GⅣ-C3内湖北CV-A24v分属于A和B两个传播链.结论 本研究表明2010年至少有两个CV-A24v传播链在湖北同时流行.
严冬梅杨朝晖张勇祝双利王东艳朱晖李晓嫘许文波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感染种系发生
中国2011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对中国2011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ies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为应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输入Ⅰ型脊灰野病毒(Tepe1 Wild Poliovirus,WPVⅠ)疫情和维持中国无脊灰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分析中国2011年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中国2011年PLN共收集了6205例AFP病例的12 253份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9%。从6089例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207例,分离率为3.4%;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782例,分离率为12.8%。NPL收到中国PLN送检的PV 594株,鉴定结果:9例为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其中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1例;53例为WPVⅠ,21例来源于WPV病例,30例来源于AFP病例接触者或健康人群。2份环境污水来源于新疆和田地区环境监测。2011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PV分离与鉴定的盲样标本考核;NPL还通过了P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型内鉴定和PV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盲样考核;NPL和13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接受并通过了WHO的现场认证考核。结论中国2011年PLN维持着高水平的运转,及时发现和鉴定了VDPV病例、新疆输入WPVⅠ和局部爆发疫情,为卫生部制订应对WPV和VDPV的免疫策略,为阻断WPV和VDPV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李晓嫘祝双利张勇朱晖王东艳严冬梅檀晓娟姬奕昕黄国虹王慧玲蒋华芳安洪秋许文波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陈玫张振国郭玉张俊棉严冬梅朱晖赵娜崔志强李静张富斌
该研究对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病毒进行长达6年的监测,共采集了2406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和171例AFP密切接触者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研究脊灰病毒VP1编...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分子流行病学细胞培养方法
中国2009年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年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分离到的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I型PV的VP1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VP1编码区的核苷酸突变热点和神经毒力位点进行分析,并建立亲缘关系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中国2009年从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共分离到57株I型PV。对这57株PV进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PV野毒株或疫苗衍生PV。但发现5株高变异株,其中分离于两例AFP病例的两株高变异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100%。同时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VP1编码区的两个核苷酸(nt2747和nt2749)是两个突变热点。结论根据江西省和湖北省两株高变异株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不能排除它们之间发生了短时间的循环,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突变热点的存在提示毒株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容易回复突变成野生型,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神经毒力等表型方面的变化。
安军静朱晖严冬梅张勇王冬艳祝双利许文波
关键词:VP1编码区基因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