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信
-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路径依赖的化解被引量:6
- 2014年
- 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路径依赖的核心是对问责主体的依赖,本质是问责权力的集中。突破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路径依赖的束缚,关键在于消解问责权力的单一化运作。因此必须扩大问责权力的来源,改善问责权力的分配结构,更新问责权力的运行范式。
- 朱守信杨颉
- 关键词:高等教育权力
- 教育与哲学:从游离到复归被引量:3
- 2015年
- 现代科学主义认识论转向与教育生活的知识化转型,引发教育对哲学的游离,并导致现代教育哲学的深层危机。社会生产对知识和知识人的单向度依赖下,知识取代人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进而形成对教育中道德理性和人性的显性压抑。教育游离哲学的本质是教育与人的分离。知识本身没有改变社会运行的道德基础,人性完善仍是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构建知识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石。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发展变化,教育与人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教育哲学的终极命题是思考教育何以为善,教育的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人的善。
- 朱守信杨颉
- 关键词:教育哲学知识人性
- 高等教育质量问责的能力限度:问题与出路被引量:11
- 2014年
- 问责作为一种有限理性的制度行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制度供给不足、问责路径依赖、管理主义盛行和工具理性偏向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的作用范围及能力大小。问责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把问责自身的合程序性作为问责能力的判断标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能力需要加强问责规制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社会公共问责结构,构建高校为主体的问责机制,以及回归教育性问责的价值追求。
- 朱守信杨颉
- 关键词:问责高等教育
-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
- 质量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学质量也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基石。高校办学质量能否得到持续改进,取决于高校内部质量管理活动及体系的完备性与有效性,如何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则成为撬动整个质量杠杆的“支点”。在组织...
- 朱守信
- 关键词:教学质量成熟度评价办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共同治理视域下教授治校的当代阐释被引量:2
- 2015年
- 教授治校作为学者行会自治传统,已经脱离了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语境,开始从单纯的学者自治走向多方参与的学术共治模式。共同治理格局的形成是大学适应学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教授治校的发展趋向和出路选择。共同治理视域下教授治校要求教授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注重基于各方能力基础上的分工协作,突出决策的公共性与协商性,从权力制衡走向权力合作。教授治校需要在治理制度、治理组织和治理文化上进行重构,只有置于共同治理框架中,教授治校的当代意义才能获得新的逻辑内涵和实践基础。
- 朱守信杨颉
- 关键词:教授治校权力
- 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一个似是而非的争论被引量:5
- 2015年
- 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在中国作为备受争议的一对学术概念,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联系。治学与治校的合法性来源不同,治学表示学术事务的治理权,是一种知识权力;而治校则指向学术组织的治理权,是一种组织权力,二者产生关联起源于学术活动的组织化。治学与治校并不存在严格的二分,学校事务以学术事务为核心,学术治理离不开学校治理的支持,教授治学与治校本身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对立面。无论是教授治学还是治校,其核心都是对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探索,旨在重建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
- 朱守信杨颉
- 关键词:教授治学教授治校学术
- 学术评议会与共同治理的形成——以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共同治理是美国大学治校理念的核心和大学制度的基础。学术评议会作为学术权力的组织机制,为学术人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提供组织平台,在大学共同治理结构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治理的历史与实践中可以看出,共同治理制度的形成与学术评议会功能的完善是一个并行共进的过程。共同治理这一治校理念的实现离不开学术评议会组织功能的运行发挥,学术评议会起到将共同治理从抽象变为具体、由理念转为实践的组织中介作用。
- 朱守信杨颉
- 南非继续教育体系的结构改革探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南非新政府在废除种族隔离教育制度后,在继续教育领域实施了一场从教育制度到院校结构的系列变革。南非继续教育确立新的立法与建制,实行继续教育院校合并,大力发展非公立继续教育,这成为南非当代继续教育改革三大主要成果。经过改革,南非继续教育结构得到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 朱守信
- 关键词:继续教育
- XYZ构式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 关于隐喻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多视角的态势,国内外语言学界从词汇到语篇等各层面对隐喻已做出许多有洞见的探究,然而却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复杂结构隐喻的研究,无一例外地缺少语言结构形式的关注视角。 此外,从隐喻的研究史可...
- 朱守信
- 文献传递
-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译学审思——“反向格义”抑或“中西会通”被引量:8
- 2015年
- "反向格义"与"中西会通"是构建中国学术话语存在的两种认知取向和方法选择。近现代中西学术交流在反向格义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国学术的形塑,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学术对西方话语的依附,给中国学术带来相当的片面性偏差。对中国学术而言,不能为了避免西方话语的反向格义而在学术上走向自我封闭,会通中西方已有学术资源进行思想创新是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应有的实践智慧和理性诉求。中国学术的发展道路不是简单地"去西方话语",而是要以中国立场寻求与西方学术的深度对话,唯此才能避免在格义天平首鼠两端,在中西会通基础上建立中国学术话语的主体性。
- 潘琳玲朱守信
- 关键词:反向格义中西会通学术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