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超胜

作品数:38 被引量:188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急性
  • 10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7篇疗效
  • 6篇急性脑梗死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疗效观察
  • 5篇脑卒中
  • 5篇出血
  • 4篇血脂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脑出血
  • 4篇高血压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血清
  • 3篇溶栓

机构

  • 26篇海南农垦总局...
  • 4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海南省工人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农垦总...

作者

  • 33篇曾超胜
  • 20篇蔡毅
  • 18篇苏庆杰
  • 15篇吴海荣
  • 13篇李鹏翔
  • 12篇周经霞
  • 11篇龙发青
  • 8篇刘姝
  • 7篇吴映曼
  • 7篇陈聪
  • 5篇黄佳丽
  • 3篇王德生
  • 2篇余丹
  • 2篇余丹
  • 2篇吴硕琳
  • 2篇蔡毅
  • 2篇黄如萍
  • 2篇张余辉
  • 1篇代鸣明
  • 1篇沈友进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疗保健器具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估CST的形态改变,同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判断患者肢体功能及评估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次发病,病程在3d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瘫痪,梗死灶仅累及白质而无皮质灰质受侵,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03 ±5.57)岁,所有病例均行MRI、DWI及DTI检查,39例患者通过DTI检查后按锥体束受累情况不同分为3组.各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ADL评定,依据ADL分值判定患者肢体功能损伤程度.所得数据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ST受累程度低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肢体功能恢复比CST受累程度高的患者好(F=26.76,F=30.22,P<0.05).并且CST受累程度较轻(CST受累为1级和2级)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其肢体功能在逐渐恢复(t=5.38和t=3.21,P<0.05);CST受累较重(CST受累为3级)的患者虽然经较长时间的积极治疗,但其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t =0.62,P>0.05).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无创、直观显现梗死病灶对皮质脊髓束的损害,可对神经纤维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价值.
李鹏翔苏庆杰李传资王柏平曾超胜龙发青陈聪张余辉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梗死肢体功能
急性脑梗塞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介入溶栓组。治疗前和发病后1、7、14、28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评分迅速增加,与静脉溶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2.08%与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塞疗效好,而且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吴海荣蔡毅曾超胜
关键词:溶栓疗法急性脑梗塞尿激酶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9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分为3组,即联合A组(27例)、联合B组(35例)、对照组(30例)。联合A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B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10 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及血脂达标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TC、LDL-C水平比治疗前降低(t=4.33、4.29;t=3.86、3.78;t=3.61、3.45,P<0.05),且治疗后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q=3.38、3.41,P<0.05;q=4.30、4.39,P<0.01);而HDL-C水平升高,且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q=3.37,P<0.05;q=4.33,P<0.01)。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t=3.83、3.75、3.71,P<0.05),且联合A组、联合B组均低于对照组(q=3.71、3.38,P<0.05)。治疗8周后,联合A组、联合B组和对照组达标率分别为40.7%、34.3%和30.0%,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X^2=15.36,P<0.05;X^2=18.92,P<0.01)。结论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能更有效地降低TC、LDL-C水平,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优于小剂量(10 mg),使脑梗死患者及高危人群更多获益。
李鹏翔苏庆杰曾超胜刘姝龙发青
关键词: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脑梗死血脂纤维蛋白原
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组60例)入院后1 d、3 d、5 d、7 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IL-6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血清蛋白标志。
吴海荣蔡毅苏庆杰曾超胜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情绪对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发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对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经量表评定将1 1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焦虑组、抑郁组及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对4组病例进行血脂测定,观察4组病例的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情况。结果 4W后观...
李鹏翔苏庆杰曾超胜刘姝龙发青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的防治现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DM)防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含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DM住院患者18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DM、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34.6%,63.7%,46.7%,48.4%和17.6%;2182例患者中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6%(63/182)、27.5%(50/182)和19.2%(35/18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是否医疗保险等因素对DM进行治疗和干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患者接受降糖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DM患者对DM治疗认识不够,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周经霞代鸣明吴硕琳苏庆杰蔡毅曾超胜李鹏翔吴映曼吴海荣龙发青
关键词:脑卒中糖尿病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1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近3年开展此项技术前脑出血患者,即微创组(31例),对照组(33例),分别观察治疗后1周内意识恢复率及1个月后疗效,前
曾超胜蔡毅车杰敏吴映曼黄佳丽
文献传递
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本院病原学确诊的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结果 123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11例患者为慢性起病,病程9 d至3个月不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所有患者HIV-Ab检查均呈阴性;2患者病程9 d至3个月,平均病程:45.7±39.8 d;确诊时间1至23 d,平均天数:7.3±5.7 d;确诊腰穿次数1至9次,平均次数:2.3±1.7次;入院治疗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误诊为狼疮性脑病1例;323例患者均检测到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的患者17例,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19例;4颅脑影像学检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室扩大以及肉芽肿等病变;523例患者中治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死亡2例,2例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同时治愈患者与未治愈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首次腰穿压力值、基础疾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脑积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超过60岁,基础疾病超过3种,病程≥3个月、颅内压超过420mmH_2O、脑脊液蛋白含量≥1.75 g/L时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陈聪苏庆杰吴海荣曾超胜周经霞刘姝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预后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住院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0.1 g,Bid,使用21 d.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1 d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并在治疗后21 d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丁苯酞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且丁苯酞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肯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鹏翔苏庆杰蔡毅曾超胜刘姝龙发青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58例,予养血清脑颗粒4g/袋,口服1日3次,连用4周、8周时分别随访1次,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脑血管搏动指数(PI),选非慢性脑供血不足45例为对照组,测定脑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8周时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周(58.6%),治疗8周后治疗组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安全有效。
曾超胜蔡毅龙发青车杰敏李鹏翔黄佳丽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