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红萍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乡村
  • 3篇乡村治理
  • 3篇村治
  • 2篇门子
  • 2篇村庄
  • 1篇地方政治
  • 1篇征地
  • 1篇征地补偿
  • 1篇政府干预
  • 1篇政治
  • 1篇社会问题
  • 1篇税费
  • 1篇农村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利益
  • 1篇精英
  • 1篇后税费时代
  • 1篇个案
  • 1篇公共
  • 1篇公共化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曾红萍
  • 3篇刘锐

传媒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中共青岛市委...
  • 1篇第五届当代中...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益密集与农村治理——以豫北城郊农村为考察对象
2012年
城郊农村因征地开发,资源流量增大,各种获利机会出现。各方主体围绕密集的利益进行激烈争夺,形成与普通农业型村庄不同的治理状况。本文从村庄社会结构、村治精英的替换逻辑、村治精英的治理治理策略三个方面来说明利益密集型地区的农村治理情况,试图解释在治权弱化的背景下,乡村组织是如何应对混混、钉子户和普通农民,维持村庄秩序的。L村的"体制吸纳社会"和"私人治理"策略是否会造成政权合法性的丧失并演变出一个刚性的利益集团,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刘锐曾红萍
去公共化的乡村治理及其后果——以利益密集型村庄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在城郊村等具有大量利益流动的村庄,村庄内生规范失效导致一些边缘力量起来争取利益,引致村庄社会失序。传统治理方式因其治理资源、治理手段根植于村庄社会结构与社会规范,无法应对新的治理形势。乡村两级在公权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精英替代、制度创新以及私人治理来维系村庄社会的基本秩序,但这种秩序的达成是以公共权力、公共规则的消解为前提的,是一种去公共化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的去公共化,将导致乡村社会治理危机,重回政治是解决之道。
曾红萍
关键词:乡村治理
私人治理——以豫东城郊L村为个案
豫东L村是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郊村,在征地拆迁和城市化过程中,村社治理呈现出明显的私人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治理体制的私人化、治理组织的私人化、治理资源的私人化。私人治理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税费改革及...
刘锐曾红萍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城郊村合法化危机
文献传递
去公共性的乡村治理——以豫东一利益密集型村庄为例
本文以豫东一个城郊村征地的治理实践为表述对象,试图揭示利益密集地区乡村治理的运作逻辑,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性的指出这种治理的特性。  在现代性力量的影响下,转型时期的乡土社会性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村庄边界开放,村庄内生的文...
曾红萍
关键词:社会问题征地补偿
文献传递
私人治理:利益密集型农村的治理--以豫东城郊L村为考察对象
私人治理一般在后税费时代存在巨大利益流量的地区存在,主要指在公权力不足的现实条件下,为摆平钉子户和混混,完成征地工作,上级政府通过治理制度的私人化,治理体制的私人化,治理机制的私人化,私人关系运作等方式来保证干群关系和谐...
刘锐曾红萍
关键词:地方政治乡村治理农民利益政府干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