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令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佛山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戏子
  • 2篇哲学
  • 2篇主题
  • 2篇宗教
  • 2篇文学
  • 2篇文艺
  • 2篇看客
  • 1篇大众
  • 1篇大众语
  • 1篇当代小说
  • 1篇刑场
  • 1篇行刑
  • 1篇叙事
  • 1篇延安文艺
  • 1篇哲学化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伦
  • 1篇人性
  • 1篇杀戮
  • 1篇身份转换

机构

  • 9篇佛山大学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体育博...

作者

  • 11篇曾令霞

传媒

  • 6篇天府新论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性的还原——新时期以来表现“戏子”命运的几部作品分析
2003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物的戏子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命运遭遇 ,当代作家从“人性”的视角出发 ,揭示了戏子丰富的人性世界。这是对现代文学从“人道主义”角度对戏子命运进行关照的相关作品的延续和超越。
曾令霞
关键词:戏子人性人道主义舞台表现《霸王别姬》《青衣》
改造与重塑--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文学作品中的“戏子”群像及其功能性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文人面向工农兵作最民间的写作,要让不识字的战士、工人、农民也能通过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等方式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接受者。主流文艺政策对"戏子"的改造与形象的重塑影响深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纲领性的文艺政策统帅了解放区乃至当代文学,也渗透到表现"戏子"生存状态的作品中。新与旧的二元对立为作家们开拓出另一种表现空间,文学作品中的"戏子"形象被不同的作家以不同方式重新塑造。
曾令霞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看客与戏子的双重批判——论鲁迅启蒙观、文艺大众化理念与戏台文化之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用"看客"这个中心词汇来进行国民性批判是鲁迅前期创作的重点,并由此彰显他的"启蒙"及"立人"思想。后期的鲁迅将眼光从台下移到了台上,以梅兰芳为主的"戏子"成为其集中批判的对象。围绕着"戏台"这个"台上""台下"的二重结构,鲁迅进行了"戏子"与"看客"的双重批判。其批判重心由"看客"向"戏子"的偏移,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文艺大众化"的路线,就其因果,仍然绕不开纠结鲁迅终生的话题:"启蒙"。
曾令霞
关键词:戏台看客戏子
从杀戏与戏杀看刑场与戏场的异质同构性——略论现当代小说中的杀戮主题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的酷刑史造就了两类特殊人群:行刑者与看客。由于杀戮示众具有表演性,看客就将行刑者的身份转变成戏子,将杀戮看作"杀戏",一场杀戮就是一场戏:在"行刑者-受刑者-看客"这一链条上,于看客而言,杀戮是杀戏;于行刑者而言,杀戮是戏杀;而受刑者则是被杀戮裹挟进戏场的戏子。刑场与戏场也因此有了异质同构的特征。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深刻表现"杀"与"被杀"现象的有鲁迅、沈从文、莫言等作家,他们的相关作品形成了现当代小说中极为独特的杀戮主题。作家们分别选取"行刑者-受刑者-看客"这一链条上的不同对象加以表现,借此,鲁迅声张启蒙理念,沈从文关注宗教意识,莫言则挖掘历史症结。
曾令霞
关键词:看客刑场
一个文本的阐释史——《过客》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03年
《过客》作为《野草》中独特的个案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过客》研究历经大半个世纪 ,以 1 981年为界 ,前期是以“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诗剧形式”、“象征手法与意象设置”等为主的内部研究 ;后期发展为“比较研究”与“后世影响”等外部研究。总体来看 ,90年代以后 ,学术界过分重视其外部研究 ,作品内部的文学特质、审美诉求等等受到挤压 ,整个《过客》研究则出现了哲学化的倾向。用大视野方式 ,兼顾文本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批评方法才是《过客》乃至《野草》研究的正确指向。
曾令霞
关键词:《过客》哲学化主题思想
大众语的处境和命运——20世纪30年代“大众语文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一般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文运动”是成功的。本文以重回文学历史现场的态度,通过史实的考证与分析,我们认为,相对于“五四”白话文而言,大众语是一种纯工具性的、单一而封闭的、反文学性的阶级话语,它剥离了“五四”文学的现代传统,回归到“载道的”古典文学传统,试图创造出另一个“新文学运动”范式。大众语在延续“五四”文学新传统,张扬文学现代性、以及进行复杂独特的文学实践等方面显露出思维的偏至,理论的激进、创作的粗浅等弊端,总体上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在于:一是在处理传统与激进、阶级性与现代性关系上的失衡;二是理论倡导者与接受者没能实现兼顾与统一。
曾令霞
关键词:大众语
论《离婚》与《骆驼祥子》的互补性被引量:1
2009年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老舍的《离婚》与《骆驼祥子》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讲述。"城里的乡下人"、"生命"、"婚姻与爱情"是两部小说共有的关键词,但在这三组关键词中隐含着老舍由前期的纯文学到后期的主流意识文学创作思路的转变,每一组关键词在小说中又呈现出或弱或强的互补性。
曾令霞
关键词:生命
宗教·哲学·人伦——中西死亡观在抒情诗中的反映
2009年
一般认为,在宗教背景观照下西方社会在死亡观上具有浓厚的彼岸性,因而轻视现世向往死后的超验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因而刻意于生命的存留和现实生活的经营。但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以中外抒情诗为例,在死亡观上西方社会不仅有宗教上的感悟,也有哲学上的思考,中国传统社会不仅有儒家的慷慨,也有道家的逍遥。而两者都具备的则是对人伦亲情的悼念与缅怀。
曾令霞
关键词:抒情诗宗教哲学人伦
救赎与报应——从话剧到电影看《雷雨》的宗教意识替换
2007年
1984年出品的电影《雷雨》将原版本话剧《雷雨》中与基督教相关的内容全部替换成了佛教内容,这种宗教意识替换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它关及到诸多问题,比如文化背景问题、版本问题、宗教问题、批评约束的问题、宗教叙事方式的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分析背后,我们看到了《雷雨》这个经典作品的历史命运,以及它由丰美走向单一的真正原因。
曾令霞龚俐
关键词:宗教叙事
论现代文化语境下知识分子与“戏子”的身份转换——以《迷羊》为契入口被引量:3
2009年
"戏子"与中国文人的历史待遇与人格身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个历史阶段合而为一不分彼此。但在某个历史时期两者又纠葛不断互相拆解或者身份互换反串戏台。"戏子"与文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中国历史中的功能性人物,或者是历史文化的符号。本文以《迷羊》为个案,用思想史的批评方法,通过作家郁达夫的知识分子精神境遇来关照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戏子"的身份纠缠及隐喻性。又以此反观出郁达夫在灵与肉、戏与真、罪与悔之间的挣扎与选择。
曾令霞
关键词:身份转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