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军锋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新疆西南天山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学
  • 2篇岩石学特征
  • 2篇造山带
  • 2篇西南天山
  • 2篇榴辉岩
  • 2篇南天山
  • 2篇辉岩
  • 1篇地质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场特征
  • 1篇源区
  • 1篇源区性质
  • 1篇中国地壳
  • 1篇山带
  • 1篇秦岭-大别造...
  • 1篇主应力
  • 1篇浊积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6篇曲军锋
  • 2篇张立飞
  • 2篇张进
  • 2篇吕增
  • 2篇李慧娟
  • 1篇侯泉林
  • 1篇郭谦谦
  • 1篇韩吟文
  • 1篇韩春明
  • 1篇郑荣国
  • 1篇侯广顺
  • 1篇李锦轶
  • 1篇田忠华
  • 1篇肖文交
  • 1篇解国爱
  • 1篇王励嘉
  • 1篇刘建峰
  • 1篇张晓卫
  • 1篇宋东方
  • 1篇赵衡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7中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大陆地壳不同结构层之间化学组成(含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可以称为地壳化学结构,地球化学参考模型(GERM)能够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地壳化学结构(元素组成)的对比分析,据此提出了反映地壳演化特征的蛛网图标准化方法。对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尝试发现,造山带总体上具有物质组成分异较弱的特点;造山带及邻区太古宙结晶基底太华群、崆岭群的化学组成都不能代表全部的下地壳,可能仅代表了下地壳上部,而大别群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熟化过程。通过对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的分析,指出铕负异常可能并非为地壳拆沉作用所造成。
侯广顺韩吟文曲军锋
关键词:秦岭-大别造山带结晶基底
新疆西南天山哈布腾苏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变质作用P-T轨迹
西南天山哈布腾苏河沿岸的含石墨的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出露一套若干大小不等的布丁状变基性岩块,产状与区域面理一致.本文对其中保存完好的榴辉岩体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和温压演化条件计算.根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将该套榴...
吕增张立飞曲军锋李慧娟
关键词:榴辉岩岩石学特征
文献传递
北山造山带古生代浊积岩构造环境探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北山造山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关键地区之一,浊积岩是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山古生代浊积岩主要出露于营毛沱、柳园和黑山口地区。营毛沱浊积岩发育于下奥陶统,古水流方向由南向北,内部砂岩具中高等风化程度的长英质源区,构造背景为被动陆缘。早二叠世柳园浊积岩内部砂岩具低到中等风化程度的中基性源区,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早二叠世黑山口浊积岩中的砂岩源区具中等风化程度,环境相对柳园砂岩较为稳定,和长英质源区的沉积岩具相似性,构造环境可能为活动陆缘弧。对北山古生代浊积岩的解剖揭示北山古生代经历了复杂的俯冲增生过程。早古生代花牛山—火石山一带发育向北的俯冲,火石山南部被动陆缘形成营毛沱浊积岩,之后的俯冲带局部后撤形成泥盆纪墩墩山岛弧。柳园地区晚古生代洋壳向花牛山和石板山岛弧带俯冲分别形成了柳园和黑山口浊积岩。本研究支持北山增生时间持续到早二叠世的观点,对认识天山、索伦缝合带的衔接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谦谦肖文交侯泉林韩春明曲军锋田忠华宋东方
关键词:浊积岩源区性质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来自构造变形的约束被引量:9
2019年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一直是地质界关注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而对各个构造单元构造变形以及相互之间的构造关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对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和笔者研究积累,分析和总结了华南、华北、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苏鲁—大别—秦岭等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与地壳结构构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结合其他方面的资料,提出松辽盆地两侧构造单元可以对比连接,东准噶尔与西准噶尔以及东天山与西天山构造单元分别属于不同古陆的增生边缘不应该对比连接,牡丹江缝合带不存在,以及中国东部发育两个方向的隆起-坳陷构造等新认识。基于不同时代构造变形特征,对华北古陆基底结构和形成时代、塔里木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时代、古生代至三叠纪中国大陆主体聚合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变形对已有构造的叠加改造和现今中国地壳结构构造最终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李锦轶张进刘建峰曲军锋郑荣国赵硕王励嘉张晓卫
新疆西南天山哈布腾苏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变质作用P-T轨迹被引量:14
2007年
西南天山哈布腾苏河沿岸的含石墨的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出露一套若干大小不等的布丁状变基性岩块,产状与区域面理一致。本文对其中保存完好的榴辉岩体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和温压演化条件计算。根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将该套榴辉岩大致分为两类—角闪榴辉岩和钠云母榴辉岩,二者的主要矿物均为 Grt+Omp+Na-Ca-Amp+Pg+Dol/Cal+Rt±Qtz。石榴石变斑晶两阶段生长明显,从核部到边部 X_(Mn)和X_(Fe)降低,X_(Mg)和 X_(Ca)升高,指示了升温降压的变质过程。根据石榴石核部和边部的包体组合特征,确立了两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前一阶段经历了高压但较低温的硬柱石-硬绿泥石(仅见假象)榴辉岩相,变质温度为400~500℃,压力不低于1.8~1.9GPa,表明早期经历了快速俯冲过程;后一阶段的变质温度为570±30℃,压力为2.0~2.5GPa。在退变质绿帘角闪岩相阶段,形成低压脉体(矿物组合为 Ab+Di+Na-Ca-Amp+Ep/Czo+Cal)和一系列退变质反应结构,如 Dol 的 Cal 增生边,Omp 的 Di+Ab 后成合晶结构。利用 Dol-Cal 分溶温度计和 Di的 Jd 分子含量得到该阶段的温度约500~530℃,压力小于0.9~1.1GPa,表明其退变质经历的是降温降压过程。这与利用Thermocalc 3.1在 NCFMASH 体系下计算的 PT 视剖面图是一致的。
吕增张立飞曲军锋李慧娟
关键词:西南天山
内蒙古狼山地区南北向断裂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内蒙古狼山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复杂,主要发育有南北、东西、北东和北西走向的断裂构造.从南北向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性质、构造应力场特征入手进行研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运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求出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方位,进而对本区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研究区发育的近南北向断裂至少受到过两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第一期是在晚二叠世,由于华北克拉通向北、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活动而形成碰撞拼贴运动所产生的近南北向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此时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σ1为北偏东10°左右,向北倾伏,倾伏角为15°~20°.在这一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狼山地区发育了一套破裂系统,它们分别表现为近东西走向的挤压构造带和逆断层、近北东走向的以左行为主的走滑断层、近北西走向的以右行为主的走滑断层以及近南北走向的张性断层.这些早期的断裂系统也制约着该区域后来的构造活动,第二期构造应力场是侏罗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而产生的.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σ1为北西-南东向,倾伏向为150°左右,倾伏角为10°~20°.第二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使早期南北向断裂由原来的张性破裂面转为左行走滑,早期东西向断裂转为右行走滑,早期北东向左行滑动面转为压性面和褶皱轴方向,而早期的北西向破裂面则转为张性破裂性质.
李甜解国爱张进曲军锋张北航赵衡田荣松艾米尔丁·艾尔肯李法浩
关键词:构造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