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星一

作品数:56 被引量:965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中学生
  • 11篇少年
  • 11篇青少年
  • 9篇影响因素
  • 9篇健康
  • 7篇性行为
  • 6篇小学生
  • 6篇教育
  • 5篇欺凌
  • 5篇健康危险行为
  • 5篇高中生
  • 5篇艾滋病
  • 4篇大学生
  • 4篇欺凌行为
  • 4篇健康教育
  • 3篇预防艾滋病
  • 3篇吸烟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肥胖

机构

  • 54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本溪市疾病预...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昌平区疾...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六安市疾病预...

作者

  • 55篇星一
  • 24篇季成叶
  • 16篇张琳
  • 13篇宋逸
  • 12篇胡佩瑾
  • 11篇陈天娇
  • 5篇段佳丽
  • 5篇马军
  • 4篇乔毅娟
  • 4篇籍红
  • 3篇张冰
  • 3篇郑茹
  • 3篇王莹
  • 2篇胡佩谨
  • 2篇何忠虎
  • 2篇李伟民
  • 2篇符筠
  • 2篇郭岩
  • 2篇王丽萍
  • 2篇王宏伟

传媒

  • 15篇中国学校卫生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校医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本溪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现状,探讨影响学生发生欺凌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4—6月抽取本溪市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学生4 008人,匿名填写问卷,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段、家庭亲密度、学校亲密度、朋友数量间学生欺凌行为报告率的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溪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报告率为12.9%,欺凌他人、被他人欺凌和既欺凌他人又被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2.5%、6.5%和3.9%。无论哪种欺凌行为,男生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183)、饮酒(OR=2.436)、打架行为(OR=2.097)、暴力的家庭教育(OR=1.678)、与朋友联系频繁(OR=2.224)等是欺凌他人发生的危险因素;偶尔或经常有孤独感(OR=1.609、3.542)、经常有绝望感(OR=1.651)、学习压力较大(OR=1.707)等是被他人欺凌的危险因素;男性(OR=1.818)、初中生(OR=2.684)、学生亲密度一般及低(OR=1.709、2.617)、经常有绝望感(OR=3.407)、吸烟(OR=2.758)、打架(OR=1.720)、看暴力视频行为(OR=2.018)、暴力的家庭教育(OR=1.520)等是既欺凌他人又被欺凌的危险因素。结论欺凌行为与个人、学校、家庭等因素有关,应从多个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
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
关键词:欺凌影响因素
北京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及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我伤害流行特征,探讨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16所学校初一到高三5,8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参与调查的中学生中,35.6%的学...
星一乔毅娟段佳丽白承续
关键词:中学生自杀行为心理行为生命教育
北京市2009-2015年18~29岁男男性行为者中HIV流行特征及感染率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2009-2015年北京市18~29岁男男性行为者(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索影响该人群HIV抗体阳转的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09-2015年北京佑安医院开展的"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筛查及防控策略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趋势χ^2检验分析HIV感染率及变化趋势,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随访MSM的HIV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2596名适龄MSM,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χ^2=52.77,P<0.05);1569名筛检HIV抗体阴性且至少随访1次的受访者被纳入高危人群HIV感染阴性队列,共随访3317.60人年,随访过程中260人发生HIV抗体阳转,HIV感染发病率为7.84/100人年[95%可信区间(CI):6.92~8.7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较小年龄组[18~24岁,风险比(RR):1.46,95%CI:1.05~2.03]和在性行为中做被插入方(RR:2.75,95%CI:1.08~7.01)是HIV抗体阳转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2009-2015年18~29岁MSM的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为7.84/100人年,年龄和性行为中的角色是MSM中HIV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
彭春晓张彤星一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队列研究
北京市2016-2017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了解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制定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102所中小学校的19 666名学生,对在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发生伤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7学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68%,其中男生为12.98%,女生为8.63%;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为7. 26%,小学高年级学生(四至六年级)为14.38%,初中生为11.80%,高中生为9.55%。在各伤害类型中,跌伤发生率最高,为6.35%。伤害病例中发生地点前3位是学校(43.26%)、家中(24.76%)和马路/道路(13. 19%);发生时进行的活动前3位是体育活动(28. 78%)、行走(26. 21%)和休闲娱乐(16.90%);受伤部位前3位是下肢(41.98%)、上肢(28.91%)和头部(15.32%)。平均每次伤害造成4.26 d休息,2.27 d缺课,0.55 d住院。结论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在10%以上。男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跌伤应作为优先干预的重点类型。
符筠郭欣郑茹星一刘峥
关键词:意外跌倒学生保健服务
青少年运动伤害的预防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乔毅娟星一
关键词:青少年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51
2002年
目的 了解中学生成瘾行为流行状况。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三类中学初一至高二学生 165 0人 ,自填问卷。 结果 该区中学生目前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率分别为 10 .3 %、3 1.0 %和 12 .2 % ;各成瘾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 ,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结论 应针对中学生性别和年龄特点尽早进行健康和生活技能教育 。
星一季成叶杨先根籍红杨丽萍王莹张琳
关键词:成瘾行为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
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流行现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城市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4 008名,进行欺凌行为匿名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家庭类型等学生欺凌行为报告率差异。结果该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报告率为12.9%,其中男生为17.6%,女生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8,P<0.01)。欺凌他人的报告率为6.5%,被他人欺凌的报告率为10.4%。欺凌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初中阶段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降(χ~2=14.023,P<0.01)。职业中学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散布谣言的报告率高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学生(χ~2值分别为12.003,7.519,P值均<0.01)。单亲/重组家庭学生发生欺凌他人和被他人欺凌的报告率均较高(χ~2值分别为9.785,14.136,P<0.01)。住宿生中被殴打、关黑屋,被破坏物品,威胁、强迫和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均高于非住宿生(χ~2值分别为11.802,5.356,11.793,4.881,P值均<0.01)。1.0%的学生同时有4种及以上欺凌他人的行为,1.5%的学生同时遭受4种及以上的欺凌。结论应动员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校园,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并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咨询。
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
关键词:暴力精神卫生
儿童青少年电子设备使用时长与体重过度感知的关联
2023年
目的分析7~18岁儿童青少年电子设备使用时长与体重过度感知之间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体重过度感知的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卫生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中国的7个省(市)中信息完整的40073名儿童青少年,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电子设备使用时长与儿童青少年体重过度感知的关联。结果儿童青少年体重过度感知的报告率为11.8%;体重过度感知组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300 min的比例(5.12%)高于非过度感知组(3.84%)(χ^(2)=19.1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00 min的儿童青少年出现体重过度感知的风险更大(OR=1.36,95%CI=1.18~1.57,P<0.01);多因素调整后,该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OR=1.28,95%CI=1.10~1.48,P<0.05)。分层分析后,电子设备使用时长与体重过度感知之间的关联仅在女生、11~18岁年龄组和非独生子女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子设备使用时长与儿童青少年体重过度感知相关,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可能有助于改善该人群中体重过度感知问题。
马奇张奕崔孟杰王鑫鑫刘婕妤陈曼曼马涛陈力董彦会马军星一
关键词:视听设备体重儿童青少年
中国18省市中学生溺水相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溺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全国18省市181 832名中学生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集体自填。结果18省市中学生过去12个月游泳、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曾有溺水伤害的报告率分别为52.4%,11.8%和1.8%。男生各相关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大城市、沿海和水网地区省市游泳的报告率高,游泳者中经济发达省市安全场所游泳的比例高于不发达城市,溺水伤害的报告率也相对较低。非安全场所游泳者溺水伤害报告率高于安全场所游泳者。结论非安全场所游泳与溺水伤害密切相关。溺水及其相关行为发生与学生性别、年级、地区、经济水平相关。
陈天娇季成叶星一胡佩瑾宋逸
关键词:青少年溺水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对策被引量:4
2011年
心理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心理障碍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本文阐述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并提出通过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及生活辅导3个方面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对策。
刘琪星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