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迎风

作品数:26 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贫困
  • 4篇经济增长
  • 3篇贫困脆弱性
  • 3篇减贫
  • 3篇扶贫
  • 2篇政府
  • 2篇实证
  • 2篇农村
  • 2篇贫困测度
  • 2篇贫困陷阱
  • 2篇资本
  • 2篇县域
  • 2篇县域经济
  • 2篇相对贫困
  • 2篇精准
  • 2篇经济学
  • 2篇减贫效应
  • 2篇健康
  • 2篇公共
  • 2篇房价

机构

  • 25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作者

  • 25篇方迎风
  • 6篇邹薇
  • 4篇张芬
  • 2篇童光荣
  • 1篇黎攀
  • 1篇秦永
  • 1篇吕娜
  • 1篇郑浩
  • 1篇秦永

传媒

  • 3篇当代经济科学
  • 3篇经济学动态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宏观质量研究
  • 1篇商业时代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人口研究
  • 1篇财贸研究
  • 1篇经济评论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力投资、健康冲击与贫困脆弱性被引量:53
2013年
本文建立了健康冲击、"能力"投资与消费平滑的动态最优框架,考察个体健康资本关于健康投入与外部冲击的动态方程,并展开相应的实证分析,探讨个体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如何在"能力"投资与消费之间进行最优配置决策。研究发现,受到财富约束的个体在面临冲击以致收入下降时,会偏重当期消费、能力投资不足;在面对健康冲击时,个体的劳动所得下降,非劳动所得则因转移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面对社区总体冲击时,非劳动所得与劳动所得都将显著下降。健康冲击会导致生产性支出与健康投资下降,原因是健康冲击严重影响个体的收入和财富约束,使得个体偏重当期消费;有医疗保险的个体面对健康冲击时收入或支出的波动相对较大,但是贫困人群或地区具有医疗保险的比率更低,健康冲击加剧了贫困的脆弱性。本文主张,采取公共政策促使个体能够向"能力"投资分配更多的资源,减除贫困脆弱性。
方迎风邹薇
关键词:贫困
基于经济学教学的高校教学模式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目前,高校的教学大多还处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中,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知识的接收,也不能达到启迪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经济现象的目的。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思想的固化、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单一,进而促使学生们功利性学习行为的出现,因此,本文认为需要从教学思想、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方迎风
关键词:教学大学教育教学模式
减贫政策的选择与比较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近30年,中国扶贫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贫困测度以及宏观经济与贫困的研究,对贫困者行为和微观扶贫政策研究甚少。本文将以贫困测度研究为出发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贫困特征以及相对应的扶贫政策选择,主要结合不对称信息下的个体行为研究,讨论普适性政策和瞄准性政策,并进行两种政策的福利比较分析,寻求既定扶贫成本下最大的减贫效果或既定减贫目标下的最小成本的扶贫工具,为国家选取合适的扶贫政策提供参考,提高扶贫政策的实施效率。
黎攀方迎风
关键词:贫困
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研究——基于“群体效应”的视角被引量:25
2012年
本文通过构造多层次计量模型,采用CHNS(2000-2009)微观数据,在国内首次考察了"群体效应"影响个体生活水平和区域间收入不平等的动态变化、进而导致我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的路径。本文研究表明,个体的生活水平高低与区域贫困状况,不仅与个体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等变量相关,还明显地受到群体(社区/村落)层次因素的影响;群体中农业人口比例越高、平均教育水平越低、与外界信息交流越少,则个体收入水平越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群体效应是导致贫困陷阱的主导因素,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某个临界值时,个体层次因素成为决定个体收入和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本文主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时期,应采用普适性的扶贫政策,通过群体效应达到减贫效果;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则更多地采用瞄准性的扶贫开发政策,以促进个体能力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
邹薇方迎风
中国相对贫困测度与城乡差异被引量:2
2023年
中国在2020年完成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以发展差距为特征的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通过降低不平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来治理相对贫困问题,对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该研究研究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平等对中国弱相对贫困标准构建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层次和不同贫困标准下的中国相对贫困分布状况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对贫困标准构建框架,最终使用Shapley分解和Fairlie分解两种方法对中国城乡相对贫困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对贫困与不平等密切相关,但最终决定于各地区具体的收入分布形态。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对相对贫困线的设定和相对贫困的分布都具有显著影响。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和不平等程度均高于城镇地区,不论是使用全国统一的还是城乡分设的相对贫困线,农村地区将依然是中国未来扶贫的主战场。收入、工作、生活质量、户主教育和省份是城乡相对贫困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收入和工作解释了2018年城乡相对贫困差异的49.88%,生活质量和户主教育分别解释了10.41%和9.28%。但是不平等和生活成本是城市相对贫困高于农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加速城乡融合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以制定相对统一的相对贫困标准为中国未来贫困识别的主要策略,以解决地区和个人两个层次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为目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进行相对贫困的治理。
方迎风周少驰
关键词:相对贫困城乡差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县域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使用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差距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平衡增长的态势,但是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在不同省别呈现出显著差异,贫困县间的增长差距也不断扩大。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传统方式虽然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人口增长是近十几年县域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需要吸引人才回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传统投资推动的旧方式转向创新和新基建投资等新方式,以此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共同富裕。
方迎风
关键词:县域经济共同富裕
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标准:福利还是效率?被引量:12
2014年
从效率与福利两个角度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标准,并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不断提升,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上升。在比较实证分析中,我们发现地区平均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投资对收入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政府消费比例、对外开放程度对收入与经济增长都具有负向效应,但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对收入的影响都不是很显著。另外,通货膨胀、第二产业占比与第三产业占比以及道路里程数与经济增长是正向关系,与收入是负向关系。
方迎风童光荣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福利
邻里效应作用下的人口流动与中国农村贫困动态被引量:18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要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在传统扶贫政策的效力日渐式微的情况下,我们亟需探讨扶贫政策的新方式,也需要更深入挖掘政策能有效作用于贫困人口的传导机制和途径。本文认为,邻里效应是一种通过影响贫困者行为进而影响贫困动态的传导机制之一。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2011年共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非线性的两阶段面板Probit模型,研究邻里效应作用下的人口流动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变迁。结论显示,邻里效应对个体的流动决策与贫困的动态变迁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力,即村中人口流动状况对个体决定是否流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只有当村流动人口比例超过某个临界值时,个体才会选择流出,且人口流动会降低贫困发生的可能性。村级或家户的贫困程度越高,个体流出的可能性越低。进而,邻里效应传导作用下的低人口流动和高贫困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了地区贫困的持久性与贫困聚集现象。因此,政府在实施传统扶贫政策时,需要充分利用邻里效应的作用,将贫困者行为选择纳入到一个正向的循环加强机制中,使得个体走出持久性贫困和地区跳出贫困陷阱。
方迎风张芬
关键词:贫困人口流动
冲击、“能力”投资与贫困脆弱性被引量:16
2014年
本文建立关于能力投资与冲击的理论和实证模型,分析外部冲击对个体在"能力"投资与消费间的资源配置决策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在受到负的外部冲击时,个体的贫困脆弱性会增大,受到财富约束的个体偏重当期消费,但对能力投资不足,能力投资下降。以中国农村为例的实证分析也显示冲击增大了家户的贫困脆弱性,一方面,家户在面对负的冲击时,会降低家户在生活消费方面的支出,贫困家户下降得更为严重,拥有较高的金融资产和生产性资产会对家户的消费支出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冲击会降低家户对技能培训的支出和贫困家户的教育支出,但对收入较高家户的教育支出影响不大,拥有金融资产和生产性资产会对冲击起到缓解作用。
方迎风
关键词:贫困脆弱性教育支出
政府行为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贫穷以及不平等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及环境差异是客观存在,因此贫穷及不平等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本文考察政府行为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根据两层委托代理模型,从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分析了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间及地区内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结论显示,当前中国的税收体系、增长目标与发展模式间接促成了地区间及地区内贫富差距的形成,而要发挥好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在消除贫富差距中的作用,就要充分披露个体及地方政府的信息,增加欺骗和寻租的成本。
方迎风郑浩
关键词:政府行为转移支付公共支出信息不对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