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素萍

作品数:90 被引量:45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生血
  • 30篇贫血
  • 29篇地中海贫血
  • 27篇益髓生血颗粒
  • 27篇生血颗粒
  • 24篇细胞
  • 17篇蛋白
  • 17篇补肾
  • 15篇补肾益
  • 15篇补肾益髓
  • 14篇中医
  • 13篇补肾益髓法
  • 12篇血红
  • 12篇血红蛋白
  • 12篇红蛋白
  • 9篇分子
  • 8篇血红蛋白H病
  • 8篇血清
  • 8篇证候
  • 7篇性关节炎

机构

  • 7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中医研究...
  • 6篇解放军第三○...
  • 5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首都体育学院
  • 3篇解放军303...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90篇方素萍
  • 51篇吴志奎
  • 39篇张新华
  • 34篇王文娟
  • 22篇刘咏梅
  • 20篇程艳玲
  • 20篇王荣新
  • 18篇吕鑫霞
  • 17篇褚娜利
  • 17篇陈玉英
  • 16篇王蕾
  • 16篇李敏
  • 15篇柴立民
  • 14篇张冲
  • 14篇周军
  • 11篇姜廷良
  • 11篇齐云
  • 11篇霍海如
  • 10篇黄有文
  • 9篇刘莉

传媒

  • 16篇中国实验方剂...
  • 11篇中医杂志
  • 8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8
  • 13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益髓生血灵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7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抗碱血红蛋白(HbF)水平,并进行停药后的疗效随访调查。结果: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Hb、HbF水平,优于西药马利兰。结论:中药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疗效显著。
吴志奎方素萍张新华蔡辉国黄有文王荣新王蕾陈玉英吕鑫霞柴立民
关键词:补肾益髓法中医药疗法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BCL11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thalassemia major,TM)BCL11A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正常人和TM患者各24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BCL11A、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并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TM患者的HbF、γ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3.7%±13.6%vs 0.28%±0.15%,P<0.001;2479%±279%vs 10.61%±0.41%,P<0.001),2组BCL11A基因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0.73%±0.26%vs 0.77%±0.22%,P=0.590)。TM患者中25%(6例)的患者HbF正常,与HbF升高者比较,其γmRNA水平要低(62.10%±16.49%vs 3285.2%±2792.2%,P<0.001),但BCL11A 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0.78%±0.21%vs 0.72%±0.28%,P=0.704)。TM患者BCL11A mRNA水平与首次输血年龄无显著相关(r=0.201,P=0.345)。结论 BCL11A不参与TM患者的γ基因的开放和HbF代偿性增加。
尹晓林林万华方素萍陈希玲张天郎罗瑞贵李静吴志奎张新华
关键词:重型Β地中海贫血Γ基因HBF
斑块状银屑病皮损部位末梢血和肘正中静脉血中相关炎症因子含量的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检测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炎症因子在皮损部位末梢血(以下简称皮损血)及肘正中静脉血(以下简称静脉血)中的含量情况。方法 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别采集皮损血和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P物质(SP)、银屑病p27抗原(Pso p27)在皮损血和静脉血中的含量。结果皮损血中TNF-α、IL-8、Pso p27的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血中SP的含量低于静脉血中SP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部分炎症因子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血中的含量高于其在静脉血中的含量,提示炎症因子在皮损部位浓集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宋坪王晓旭李景利方素萍王永炎
关键词:斑块状银屑病
益髓生血颗粒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药益髓生血颗粒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造血调控机制。方法:将78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G-CSF组(C组)、益髓生血颗粒高剂量组(D组)、益髓生血颗粒中剂量组(E组)、益髓生血颗粒低剂量组(F组),每组13只。采用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造成小鼠骨髓急性损伤模型。造模前,先预防给药2 d,D-F组分别按12,6,3 g.kg-1.d-1灌胃益髓生血颗粒,A~C组给予等量蒸馏水。造模第2天,C组按30μg.kg-1.d-1皮下注射G-CSF注射液,其余各组给药方法同预防给药,连续14 d。收集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67.6±7.1)%,明显降低;S期细胞比例为(25.3±5.7)%,G2/M期细胞比例为(7.1±1.8)%,均明显增加(均P<0.001);细胞增殖指数为(32.4±7.1)%,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益髓生血颗粒高剂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62.2±3.6)%,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指数为(37.8±3.6)%,明显升高(P<0.05);益髓生血颗粒各剂量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29.1±2.7)%,(29.2±4.8)%,(29.5±3.9)%,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补肾生血药益髓生血颗粒可通过促进骨髓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而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王文娟刘莉邹阳李俊丽刘咏梅方素萍吴志奎吕鑫霞阚杰
关键词:补肾生血药益髓生血颗粒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周期
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及其父母中医证候家系调查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候与遗传背景的关系。方法:调查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78例)及其父母(120例)的中医证候类型,检测各家系成员的基因突变类型。根据基因突变型对各家系的遗传特点进行归类,分别分析不同家系类型的子代与亲代在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根据各家系的遗传特点可将所调查的全部73个家系归为两类。家系类型1的遗传特点是亲代中一人的基因型正常,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中另一人完全相同,均为杂合子。在这22个家系中,杂合子子代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体征有6项:自汗、口干咽燥、面色淡白或萎黄、潮热盗汗、倦怠乏力、爪甲色淡;杂合子亲代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体征有5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耳鸣、口干咽燥;正常亲代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体征有3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自汗。杂合子子代中医证候积分高于杂合子亲代及正常亲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系类型2的遗传特点是亲代均为杂合子,子代为亲代基因突变型的双重组合。在这51个家系中,子代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体征有9项:面色淡白或萎黄、自汗、口干咽燥、爪甲色淡、潮热盗汗、倦怠乏力、易感冒、手足心热、身目发黄;亲代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体征有3项: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晕目眩;子代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亲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本次所调查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家系中,其子代(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表现)以阴血亏虚为主,而亲代的中医证候则偏重于肾虚。子代与亲代在中医证候(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可能与基因突变型以及一些遗传修饰成分等都有关。
王文娟吴志奎张新华刘文军刘咏梅方素萍王荣新张冲李平萍罗瑞贵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证候遗传学
补肾益髓法治疗地中海贫血197例生存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调查经补肾益髓法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生存情况。方法对197例治疗病例通过电话随访进行患者生存情况调查。结果197例患者总存活率为87.3%,其中重型患者存活率65.71%,中间型患者存活率99.2%,α-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100%,β-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85.0%。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的158例患者中,纯合子患者存活率为63.16%,双重杂合子患者存活率为89.16%,杂合子患者存活率为100%。对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重型<中间型,纯合子<双重杂合子<杂合子;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纯合子<双重杂合子;对于纯合子患者和双重杂合子患者,存活率均重型<中间型。结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存活率与其地中海贫血类型、临床分型、基因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受临床分型和基因类型影响最大。
王文娟吴志奎张新华王荣新刘咏梅方素萍张冲周天红李平萍罗瑞贵
关键词:补肾益髓法地中海贫血
桂枝汤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磷脂酶A2的影响
目的:观察桂枝汤对模型动物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磷脂酶A(PLA)活性的影响,借以探讨桂枝汤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动力失衡性颈椎病动物模型,造模动物到期后取C颈椎间盘,采用催化活性与微孔比色相结合的测定法测定PL...
周军方素萍霍海如齐云姜廷良
关键词:桂枝汤颈椎病退变颈椎间盘磷脂酶A2
文献传递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血红蛋白H病3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血红蛋白H病(HbH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35例HbH(25例非缺失型HbH病患者和10例缺失型HbH病患者)病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疗程3个月。动态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参数和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的变化,其中血液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及血红蛋白H(HbH)的含量;中医症候量化评分选取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的6个症候,包括面色萎黄、头晕目眩、食少纳呆、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爪甲色淡。结果 35例HbH病患者自服药第1个月起至3个月,血液参数Hb、RBC、Ret均明显提高(P<0.01)。25例非缺失型HbH病患者Hb、Ret水平明显提高(P<0.01)。10例缺失型HbH病患者Hb水平明显提高(P<0.01)。35例HbH病患者自服药第1个月起至3个月,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爪甲色淡的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较疗前相比降低(P<0.01)。25例非缺失型HbH病患者,面色萎黄、手足心热、爪甲色淡的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较疗前相比降低(P<0.01或P<0.05)。10例缺失型HbH病患者,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潮热盗汗的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较治疗前相比降低(P<0.01或P<0.05)。35例HbH病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2.7%,其中缺失型HbH患者有效率为60%,非缺失型患者的有效率为64%,2种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补肾益髓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HbH病疗效显著,提高HbH病患者Hb、RBC、Ret水平,同时能改善HbH病患者的中医症候。血液参数水平的提高和中医症候改善相一致。
褚娜利张新华方素萍王文娟程艳玲吴志奎
关键词:HBH病中医症候益髓生血颗粒血液参数
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被引量:20
2011年
探讨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证治规律,总结近2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中医的核心病机和治则治法以及针对核心病机辨证治疗的可行性。
吴志奎张新华方素萍王文娟王蕾李敏王荣新刘咏梅柴立民易杰张冲陈玉英吕鑫霞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益髓生血颗粒
应用中医“四时”理论探讨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思路被引量:4
2014年
《黄帝内经》提出人身阴阳与四时阴阳存在协调同步的变化,人体的生命运动、病理状态具有时间周期性及节律性,"四时"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阐述了中医"四时"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四时"对疾病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季节变化对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影响。地中海贫血患者在高温季节溶血严重,低温季节有所缓解,血红蛋白水平与气温呈负相关;地中海贫血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患者在高温季节阴虚症状表现较重,因此尝试在益髓生血颗粒原方基础上加麦冬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提示在治疗疾病时,应考虑环境因素,顺应"四时"的季节变化,进行适时治疗。
褚娜利张新华方素萍程艳玲吴志奎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益髓生血颗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