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璐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抑郁
  • 3篇抗抑郁
  • 3篇抗抑郁药
  • 2篇行为干预
  • 2篇药物治疗
  • 2篇一级亲属
  • 2篇认知行为干预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精神分裂症一...
  • 2篇抗抑郁药物
  • 2篇抗抑郁药物治...
  • 2篇分裂症
  • 2篇干预
  • 2篇META分析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第二代抗精神...
  • 1篇第二代抗精神...

机构

  • 6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省湖州市...

作者

  • 6篇文璐
  • 4篇李冰凌
  • 3篇金卫东
  • 2篇沈芳
  • 2篇徐方忠
  • 2篇邵华芹
  • 2篇邢葆平
  • 2篇李晓一
  • 2篇刘晓阳
  • 1篇王乃信
  • 1篇钱敏才
  • 1篇陈炯
  • 1篇马永春
  • 1篇任欣
  • 1篇王志强

传媒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分裂质个体123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69例。研究组实施为期12周的CBT,对照组仅作长期随访,并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8、12周、6个月及1年时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随访评估。结果 CBT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CBT后RBANS总评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等各因子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干预后12周、6个月及1年时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12周、6个月和1年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认知功能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损害,在1年随访时最明显,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分裂质个体言语功能,提高其注意力及视觉广度,增强即刻记忆、延时记忆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的认知功能。
沈芳文璐李冰凌邵华芹汤路瀚李晓一刘晓阳徐方忠邢葆平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
针刺治疗与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针刺对卒中后抑郁疗效作综合分析。方法:收集有关临床对照研究,按照Meta分析进行评估。结果:共25篇文献纳入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有效率与抗抑郁药治疗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文璐
关键词:卒中脑梗塞META分析
文献传递
六郁汤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气滞湿阻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六郁汤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气滞湿阻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腰围、臀围以及体重指数(BMI)治疗效果以及对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154例符合精神分裂症标准的患者而且符合代谢综合症气滞湿阻的诊断标准,且此代谢综合症与所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有关。按照2∶1进行随机分组。结果:在气滞湿阻154例中,治疗组102例,对照组52例。而且体重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04,P=0.00),腰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2.86,P=0.01),BMI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2.78,P=0.01)。气滞湿阻代谢综合征治疗组的阳性症状在治疗前比对照组明显(P=0.01),经过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阴性症状、一般普通症状和PANSS总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结束后,气滞湿阻研究组副作用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气滞湿阻代谢综合征应用六郁汤剂治疗后,其体重质量有明显变化,而且有利于精神症状的改善,副作用较轻。
文璐李冰凌金卫东钱敏才方向明王乃信
关键词:六郁汤代谢综合征
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3个月引发转躁的前瞻性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前瞻性探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19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医生针对性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观察,评价转相发生率。结果 1 3个月的治疗中,190例患者转相18例,转相率为9.47%。2男性患者转相率为6.56%,女性患者转相率为1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率分别为5.88%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P<0.01)。4应用心境稳定剂与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者转相率分别为13.8%和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5服用2种或2种以上抗抑郁药物者与仅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物者转相率分别为12.96%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6有心境障碍家族史者与无心境障碍家族史者转相率分别为18.4%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7转相时间大约在用药后一个月左右。8各种抗抑郁药物转相几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下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转相。
文璐李冰凌马永春陈炯金卫东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家族史
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的研究:国内文献Meta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5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率、症状学变化以及转相率的差异。结果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相比,症状改善更为明显(WMD=-1.81,95%CI:-2.64^-1.71,Z=5.52,P<0.01),有效率较高(59/109 vs.35/106,OR=2.43,95%CI:1.38~4.27,Z=3.08,P<0.01),而且也显著降低了联合组的转相率(7/86vs.21/85,OR=0.26,95%CI=0.10-0.66,Z=2.86,P<0.01)。结论拉莫三嗪联合抗抑郁药物不仅可以增加治疗效应,而且也降低了转相风险。
王志强文璐任欣金卫东
关键词:拉莫三嗪抗抑郁药物双相抑郁META分析
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该干预对分裂质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一级亲属进行筛查,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分裂质个体,...
沈芳文璐李冰凌邵华芹汤路瀚李晓一刘晓阳徐方忠邢葆平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RBANS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