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文骏

作品数:13 被引量:14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上肢
  • 5篇上肢功能
  • 4篇康复
  • 3篇皮质
  • 3篇偏瘫
  • 3篇偏瘫患者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经颅磁刺激
  • 3篇磁刺激
  • 2篇运动皮质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器械
  • 1篇单侧
  • 1篇单侧空间忽略
  • 1篇弹簧
  • 1篇导向性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电刺激

机构

  • 1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戴文骏
  • 6篇吴玉霞
  • 5篇王彤
  • 5篇沈滢
  • 4篇蔡可书
  • 4篇侯红
  • 4篇殷稚飞
  • 3篇伊文超
  • 3篇单春雷
  • 3篇范亚蓓
  • 2篇龚晨
  • 2篇李勇强
  • 2篇陆晓
  • 2篇丛芳
  • 1篇励建安
  • 1篇朱奕
  • 1篇李超
  • 1篇吴雏燕
  • 1篇张文通
  • 1篇茅矛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大脑刺激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1]。由于客观因素或个体差异,受试者在接受rTMS后,其神经电生理及行为学的改变不尽相同[2-3]。在其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客观因素是rTMS的治疗参数,除此之外,不同刺激干预措施及受试者个体差异也会对rTMS产生影响,诱导其产生长时程增强(10ng-term potentiation,LTP)或长时程抑制(10ng-term depression,LTD)效应[4-8]。
殷稚飞詹玉明戴文骏李勇强沈滢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电生理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沈滢殷稚飞戴文骏伊文超李勇强张文通蔡可书单春雷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一种儿童坐姿矫正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形体矫正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儿童坐姿矫正设备,包括矫正座,所述矫正座包括坐部和靠背部,所述坐部和靠背部呈90°弯曲连体设置,所述靠背部的侧壁底部固定设有腰垫,所述靠背部的侧壁顶部设置有肩部束紧带;所述坐部...
戴文骏陈文翔王彤吴玉霞
一种轮椅辅助上肢摆放支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辅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轮椅辅助上肢摆放支具,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设有两个U型板,两个U型板的侧壁均螺纹设置有第一螺栓,固定板的上方水平设有旋转板,旋转板的下表面左侧固定设有转轴,固定板...
吴玉霞丛芳戴文骏
文献传递
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7
2015年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1次/天,6天/周;治疗组每天在20min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20min/次,1次/天,6天/周。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UE、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提高和传统的作业治疗一样有效。
侯红范亚蓓吴玉霞蔡可书戴文骏伊文超王彤
关键词:偏瘫上肢功能上肢康复机器人日常生活活动
一种儿童的跪位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儿童的跪位训练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顶部和第二板体的顶部之间通过铰链铰接设置;第一板体的底部固定设有前轮,第二板体的底部固定设有后轮,第二板体的底部设有与后轮连...
戴文骏陈文翔王彤吴玉霞
一种用于脊柱康复治疗的可穿戴的康复器
本发明公开了脊柱康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脊柱康复治疗的可穿戴的康复器,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肩带,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肩带连接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顶端,第一护板中心有圆孔,第一护板外设有电机,电...
龚晨戴文骏陆晓郑瑜顾昭华李健张欣彤钱堃李超
高频r TMS对健康大鼠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LTP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否能提高健康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样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rTMS组(n=12),rTMS组接受为期4周的高频(10 Hz)r TMS,control组接受4周假刺激。使用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TMS结合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评价干预前后运动皮质(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后大鼠M1区NR1、NR2A、NR2B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前额叶高频r TMS可以提高健康大鼠空间情景记忆能力(P<0.05);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增强M1区可塑性,表现为M1区LTP样可塑性增高及NR1和NR2A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与空间情景记忆能力成正相关(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健康大鼠的空间情景记忆及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且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呈正相关。
徐兴俊沈滢沈滢朱奕朱奕郭川戴文骏王彤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皮质
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Hz组、0.5Hz组和0.75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假rTMS组另给予假性rTMS治疗;rTMS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分别进行不同频率(0.25Hz、0.5Hz、0.75Hz)的rTMS治疗,每周5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级;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假rTMS组仅CMCT和FMA在治疗4周后比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各时间段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0.25Hz组和0.50Hz组的MEP皮质潜伏期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rTMS组的CMCT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0.25Hz组和0.50Hz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除对照组外)MEP皮质潜伏期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rTMS组的2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0.25Hz组和0.50Hz组CMCT明显短于0.75Hz组(P〈0.05)。②上肢功能变化:治疗2周后,rTMS组FMA及M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25Hz组和0.50Hz组的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M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FMA和MI评分及rTMS组的FTHUE—HK分�
殷稚飞沈滢孟殿怀侯红戴文骏励建安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功能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单侧空间忽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又被称为半侧空间忽略(hemispatial neglect,HN),其在脑卒中人群内的发病率约为30%[1].USN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患者无法意识到病灶对侧空间内的事物,不能对该空间内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定向、反应及加工[2].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作业训练、视动训练、颈部振动、前庭刺激(冷/热水)、半边透光眼镜、棱镜适应等[3].
殷稚飞沈滢戴文骏茅矛单春雷
关键词:康复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